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检测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0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B、感觉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 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 D、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闻其声知其人”的判断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 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3. 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收音机的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收音机中传出的优美的乐曲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B、“小人”跳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越剧烈,说明物体的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D、关掉收音机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4. 如图所示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 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5. 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6. 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哪三种色光组成的( )A、红、蓝、黄 B、红、绿、蓝 C、红、橙、黄 D、绿、紫、橙7. 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紫外线的应用的是( )A、利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B、日光浴 C、鉴别纸币的真伪 D、电视机的遥控器8. 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 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9.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B、
日晷面上晷针的影子 C、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D、
小孔成像
10.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1. 在学习科学后,刘亮开始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天他用激光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如图所示,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光在墙壁上发生漫反射 C、光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 D、光在墙壁上发生镜面反射12. 关于图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甲是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是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光污染”是图甲的反射造成的 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与图乙的反射有关13. 白天,我们在汽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外的景物;晚上,打开车内的灯时,在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内的乘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是折射成像,是虚像;后者是反射成像,是虚像 B、前者是反射成像,是虚像;后者是折射成像,是虚像 C、前者看到的就是实物,而后者是反射成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4.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雨后天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②上课时小华感到黑板因“反光”而刺眼,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 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适用它;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15. 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B、
C、
D、
二、填空题
-
16. 当食物进入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便溶于中,刺激细胞,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传到 , 经过分析,我们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17. 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产生的。(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3)、小李同学看到烟花后3 s才听到烟花的声音,已知当时气温为25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5 m/s,那么烟花爆鸣处距人m。 (不计光的传播时间)18. 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 , 频率越低,音调(前两空均填“越高”或“越低”)。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到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作声,把低于20 Hz的声叫作声。19. 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了硬币所成的像。这是由光的产生的现象,20. 如图所示,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1.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装置,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图中折射角的大小是 ,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光屏上看到折射光的亮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光的亮度,原因是 。22. 小芸同学用一支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的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光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O点沿(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O点沿(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23.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填“虚”或“实”)像。(2)、A点与水面相距2 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m。(3)、若光斑B向左移动了1.2 m,说明水位(填“上升”或“下降”)了m。24. 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前两空均填“亮”或“暗”)处。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25.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师生进校门戴口罩、测体温;老师出示甬行码,学生出示甬行证(如图所示);放学后学校对教室进行消毒等。(1)、师生进校门要经过一个测温棚,当人到达测温区时,测温棚内的测温仪会接收到人体发出的(填“红外线”或“紫外线”),从而测量出人的体温。(2)、老师出示手机上的甬行码,甬行码(填“是”或“不是”)光源。学生出示纸质的甬行证,我们能看到绿色的“甬行证”三个字是因为它们(填“反射”或“吸收”)绿光。(3)、放学后教室消毒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照射消毒灯和喷洒消毒液。喷洒消毒液前,要先进行稀释。现要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消毒液g。
三、实验探究题
-
26. 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
【实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膜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2)、【实验二】:用不同的颜色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大棚外膜的颜色
蓝色
无色
紫色
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
36℃
36℃
36℃
一天中棚内的最低温度
38℃
50℃
30℃
光的通过量
90%
98%
50%
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色更好。
(3)、请你根据上述结论解释,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是因为 。27.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将光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空气中的入射角i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0°
17°
24°
3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填“改变”或“不变”)。(2)、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3)、当光线以32°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是。(4)、从表中数据看出,同一束光,在不同材料的介质中的偏折程度不同。可以猜想,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28.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也观察到蜡烛B,从而确定 ,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填“好一些”或“差一些”)。(3)、实验中,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4)、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玻璃板是否 , 再分别测量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29.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填字母)两图进行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得出结论:。30. 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鞋盒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鞋盒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填“好”或“ 差”),其原因是粗糙的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的材料强。(3)、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减弱噪声。(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描绘出诗人对林泉美景的喜爱。“蝉”和“鸟”的叫声是根据声音的区分的,茂密的树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能在控制噪声。四、解答题
-
31. 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1)、若金属管内装满水则通过水传播的声音是第几声?(选填1、2或3)(2)、敲击结束后通过空气传播听到声音需要多少秒?(3)、该金属中的声速。32. 夏至杨梅半山红。湖塘杨梅以口味鲜甜、汁多粒大,受人们喜爱。周末小柯一家驾车去杨梅基地采摘杨梅,汽车在平直(路况不变) 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着,妈妈提醒到:“前方靠近村庄,开慢些”, 于是爸爸将车速由 60 千米/小时降到了 40 千米/小时,做匀速直线运动。(1)、人们吃的鲜甜多汁的杨梅果肉是由 发育而来的,觉得杨梅好甜,这种感觉是在 中形成的;(2)、小柯爸爸将车速由 60 千米/小时降到 40 千米/小时的过程中,车的惯性将; 已知汽车牵引力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汽车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3. 下图为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示和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耳的听力是由耳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由和外耳道组成。(2)、中耳主要由[]、鼓室、咽鼓管组成。鼓膜位于外耳和中耳之间,可以随声波振动,咽鼓管连通[]和咽部。鼓室内听小骨的功能是把声音后传到内耳。(3)、当吞咽、打哈欠时,咽鼓管开放,外界空气就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 , 使鼓膜能正常振动。(4)、内耳的耳蜗内有液体和 , 能够感受声波信息。内耳中的[]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感觉头部位置的变化。34. 2020年5月5日农历四月十三立夏,浙江各地区“立夏”的食俗有所不同,如图甲是我县立夏时吃的食物。(1)、看蚕豆,蚕豆呈绿色,是因为蚕豆(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绿色光。食用蚕豆的主要部分是种子结构中的。(2)、吃茶叶蛋时,通过觉闻到特殊香味。(3)、如图乙,地球一边绕地轴自转,一边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
①地球公转产生了 (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现象。
②立夏这一天新昌白天比晚上(选填“长”或“短”)。
35.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向玻璃砖,请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光线(注意标出法线,不考虑光的反射)。五、综合说理题
-
36. 坐在门边第一小组的小王同学发现,在晴朗的正午不拉窗帘情况下,坐在位置上时(如图点A),常常会看不清靠窗黑板上的粉笔字,为了探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她查阅资料发现:“在明亮环境中,当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少时,会使得人的视觉感觉较暗。”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A位置看不清靠窗黑板上的粉笔字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