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3.4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注射器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注射器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注射器,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 2. 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验满和性质检验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性质检验
  • 3. 下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 4. “碳达峰”和“碳中和”都和二氧化碳有关。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难溶于水 B、人呼出的全都是二氧化碳气体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不可燃不助燃,可用于灭火
  • 5.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
    A、原料 B、原理CaCO3+HCl=CaCl+H2O+CO2 C、发生装置 D、收集装置
  • 6. 木炭燃烧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木炭发出耀眼的白光 B、②中氧气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③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D、对比①②现象可证明,氧气具有可然性
  • 7.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 B、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 C、将呼出的气体吹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二氧化碳倒入—侧的“空”纸袋中
  • 8.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实验室制取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做原料 B、验满: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内,观察火柴是否熄灭 C、性质:有毒,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用途:可做气体肥料,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 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闻气味 D、CO2气体验满
  • 10.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C、丙图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D、丁图中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 11.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 12. 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 13. 下列关于 CO2性质和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 14. 小松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 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你认为小松( )

    A、选择A、B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B、选择B、C装置,导管d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装置,导管d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D、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 , 因为CO2可溶于水
  • 15. 用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时,制得的气体中常混有的杂质是(    )
    A、氯气和稀有气体 B、空气和氯化氢 C、水蒸气和氯化氢 D、氧气和水蒸气

二、填空题

  • 16.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请完成如下问题:
    (1)、如图甲,是“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图乙所示中,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

    (2)、如图丙,是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类问题构建的思维模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图丁中装置,该选择基于思维模型中“判断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判断反应条件”"是

    (3)、如图戊,是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类问题构建的思维模型,请补充完整。
  • 17.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选填字母)。
    (3)、用F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 “c"或“d" )端进入。.
  • 18. 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

    (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可以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气大且
    (2)、若烧杯中只留下一支燃着的蜡烛, (选填“能”或“不能”) 得到上述结论。
  • 19. 做科学实验应提倡绿色环保。如图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实验使用药品的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用该仪器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只消耗了0.73克10%的盐酸。

    (1)、“微型塑料滴管”相当于        (填字母)。
    A、长颈漏斗 B、分液漏斗 C、细口瓶 D、量筒
    (2)、写出玻璃W管中B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0. 如图所示,向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缓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用途是

  • 21. 为了验证集满CO2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和倒放的差异性。小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表示纸筒正放的曲线是。(填序号)
    (2)、无论纸筒正放还是倒放,电子秤读数均变小的原因是
  • 22. 目前有些人热衷于利用高压氧舱、氧吧、氧气袋等进行吸氧,以增加大脑供氧量,消除脑疲劳。医生建议吸氧要适量,因为高浓度的氧往往会对人造成伤害,引起氧中毒。
    (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性,能将人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供生命活动所需。
    (2)、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制取氧气,例如加热高锰酸钾,其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该化学变化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3)、小红利用收集到的一瓶氧气,按图中A、B、C、D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D中出现的现象:

    A.夹取木炭

    B.点燃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注入澄清石灰水

  • 23.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实验

    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

    紫色纸花不变色

    紫色纸花不变色

    分析

    ①实验(Ⅲ)验证了;实验(Ⅳ)验证了

    ②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

  • 24. 如图所示,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B中分别盛有CO2、H2中的一种。试回答:由放置方法判断出A瓶中的气体是;判断的依据是

  • 25. 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人吸气时应将弹簧夹A(填“打开”或“关闭”,下同),弹簧夹B
    (2)、人呼气时应将弹簧夹A , 弹簧夹B , 此时可观察到乙瓶内的现象是  。
    (3)、甲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乙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三、实验探究题

  • 26. 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科学知识的核心之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金同学连接装置B、F、G进行实验。若往B装置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且在装置F和G中看到明显的现象,则按气体流向,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 (填导管口字母),装置F可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燃烧更旺,则G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填字母序号)。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某种物质反应

    c.密度与空气的密度非常接近

  • 27. 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CO2制备与性质探究的一体化实验装置,实验中所用药品及装置连接方案如图所示。(已知:H2SO4+Na2CO3=Na2SO4+H2O+CO2↑)

    (1)、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装入药品前,关闭K1、K3 , 打开K2 , 则气密性良好。
    (2)、实验一:试管B中加入2g碳酸钠,用注射器缓慢注入30mL稀硫酸,打开K1 , 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
    (3)、实验二:试管中仍有较多气泡产生时,接着关闭K1 , 打开K2、K3 , 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4)、实验三:待试管中不产生气泡,关闭K2 , 点燃C中的酒精灯微微加热,对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8.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多,但用途广泛。某小组同学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了下列实验。

    (1)、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要产生平稳的气流,顺利完成实验,应选择装置甲还是装置乙,说明理由;若你选择的装置与丙装置相连,当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时,可以验证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2)、如图丁所示实验: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如果改变二氧化碳的倾倒方向,如图戊所示实验:观察

    到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实验现象,能否反映出二氧化碳相同的性质

    (3)、为验证碳酸饮料(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小明同学利用如图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该同学得出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反思评价】该小组同学中有同学对小明同学的实验提出了质疑: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不严密,汽水中含有柠檬酸,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气流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

    【继续实验】针对提出的质疑该小组同学继续开展下列活动;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下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中含有柠檬酸。

    ②小明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简单的实验操作,确认了不是因为柠檬酸引起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该操作的名称以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9. 科学小组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那么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1)、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 象为: 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①小林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②小华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③小明同学针对小华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请简单写出实验方案

    (2)、为进一步比较,老师用三个相同的烧瓶收集等量的CO2气体,注入等量的三种液体,用气压传感器测定内部气压变化,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曲线2代表澄清石灰水,曲线3代表氢氧化钠溶液,由此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此氢氧化钠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
  • 30.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过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锻烧首次制得CO2 , 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乙,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毫升(溶解气体后液体体积几乎不变)。

四、解答题

  • 31.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如图甲是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填字母)仪器相同。
    (2)、实验过程中,乙装置W型玻璃管中产生现象是
    (3)、某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B中石灰石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求:

    ①最多产生CO2气体的质量;

    ②所加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32.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如图甲是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填字母)仪器相同。
    (2)、实验过程中,乙装置W型玻璃管里的现象有
    (3)、某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B中石灰石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求:

    ①15克石灰石最多产生CO2气体的质量;

    ②所加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33. 依据A、B实验,回答问题。

    序号

    A

    B

    实验

    装置

    问题

    下端木条先熄灭的原因 :

    若用此实验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改进的方法是

  • 34.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⑤从a端通入氮气;    ⑥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

    请写出该实验操作(步骤可以重复使用)最合理的顺序是

  • 35.            
    (1)、不同的实验对反应速率有不同要求。某同学探究CO2制取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限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状态。

    限选试剂:A.稀盐酸;B.浓盐酸;C.块状石灰石;D.碳酸钠溶液;E.粉末状石灰石。

    ①填写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名称

    控制速率的方法

    所选用的最佳试剂

    灭火器反应原理

    a

    和D

    CO2的实验室制法

    A和C

    ②写出实验室制取CO2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

    (2)、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已知硫是黄色固体)。

    实验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填“>”或“<")CO2 , 试管内溶液变成色。

    实验二:已知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__ 2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

五、综合说理题

  • 36. 揭开“屠狗洞”的秘密: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因此,当地居民就称之为“屠狗洞”。迷信的人还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为了揭开“屠狗洞”的秘密,一位名叫波尔曼的科学家来到这个山洞里进行实地考察。他在山洞里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屠狗妖”,只见岩洞上倒悬许多钟乳石,地上丛生着石笋,并且有很多从潮湿的地上冒出来的气泡。波尔曼透过这些现象经过科学的推理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波尔曼有相关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资料一: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岩洞也叫石灰岩岩洞。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在地下深处高温下分解会产生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和二氧化碳气体。

    资料二:二氧化碳能与地下水、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而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在压力低时又是很不稳定的,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 H2O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波尔曼的相关资料写出其“科学的推理”,从而揭示“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