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生活中很多劳动者为我们提供服务。下列行为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在学校食堂吃早餐时,尽量不把饭菜掉在地上。 B、小红逛街时,把瓜子壳丢进路边的垃圾桶里 C、到餐馆吃饭时服务员给小军倒茶,小军说谢谢 D、快递员给小芳打电话拿快递,小芳坚持把作业做完才去拿2. 在我们的生活中,教书育人是( )。A、警察 B、医生 C、教师3. 赞美“清洁工”的是( )。A、人类灵魂工程师 B、最可爱的人 C、城市美容师4. 生活中,治病救人的是( )A、警察 B、医生 C、教师5. 如果没有了公交车驾驶员,( )。A、上班上学都不方便 B、上班上学一样方便 C、不一定6. 我们要尊重和感谢每一位劳动者,下面几位同学没有做到的是( )。A、快递叔叔给我家送快递时,我请他喝水 B、每天放学我都和门卫大爷打招呼 C、清洁工身上有怪味,我要离他们远点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每天吃的粮食和蔬菜离不开农民的劳作。 B、我们所穿的衣物离不开纺织工人的劳动。 C、我们住的房子离不开列车员的辛勤劳动。8. 下面几位同学的行为正确的是( )。A、送气员叔叔给我家送气时,我请他喝水。 B、每天放学我都不和门卫大爷打招呼。 C、小李觉得清洁工身上有一股气味,他总是躲着清洁工。 D、军军的妈妈下岗了,玲玲看不起军军。9. 清洁工人是一种劳动者,他们的工作内容是( )。A、指挥列车运行 B、清扫街道 C、驾驶火车 D、生产农产品10. 三个小伙伴的观点,你同意哪个( )。A、小雯:小区保安工作简单也很容易 B、小强:小区保安工作我瞧不上眼 C、小明:小区保安工作也不易,他们守护了我们的安全11. 身份最高贵的劳动者是( )。A、董事长 B、没有最高贵的劳动者 C、农民12. 王芳对李阳说:“我爸爸是政府的科长,你爸爸是公交车司机,他们的地位差不少呢。”回敬王芳的话,最有力的观点是( )A、你爸爸的工资肯定高吗 B、你爸爸还能升值吗 C、我爸爸太差了 D、不同职业的人们都是平等的13. 尊重劳动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的现象哪种不是尊重这种美德?( )A、和服务员微笑谈话 B、泡泡糖扔在马路上 C、自助餐吃多少拿多少 D、光盘行动14. 下列属于劳动者的是( )。A、农民 B、医生 C、工人 D、以上都是15. 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存在着差别,但劳动者之间是( )的。A、平等的 B、不平等的 C、有高低贵贱之分 D、不一定16. 国际护士节是( )。A、10月26日 B、5月12日 C、9月8日 D、7月16日。17. 粮食和学习用品都是人民用汗水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我们应( )。A、只管吃好、穿好 B、家里富裕,可以浪费 C、厉行节约、杜绝浪费18. 身份最高贵的劳动者是( )。A、司机 B、农民 C、董事长 D、没有最高贵的劳动者19. 下列关于劳动者,想法正确的是( )A、小刚认为爸爸工作是清洁工,别的同学会看不起他 B、小芳在人前经常炫耀爸爸是商场经理 C、小亮的妈妈是保洁员,他常说:“妈妈是城市的美容师” D、小晶的爸爸妈妈是进城务工者,做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20. 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是( ),他们每天都在清扫街道。A、教师 B、白衣天使 C、环卫工人
二、填空题
-
21. 想一想、填一填
我们的生活
需要哪种职
业的劳动者
假如缺少了这些劳动者会如何
衣物
纺织工人
.
粮食和蔬菜
农民
.
房子
.
.
坐车出行
.
.
逛商场
.
.
去餐馆
.
.
去医院
.
.
22. 尽管不同的职业在上存在着差别,但之间是平等的。23.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劳动者的付出。24.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月日立为法定的劳动节。三、简答题
-
25. 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的时候,环卫工人就已经开始工作了。他们打扫街道,清理垃圾,洗去诚实昨天的倦容。当上班族匆匆忙忙走出家门的时候,干净整洁的环境会给他们带来一天的好心情。(1)、说说环卫工人辛苦在哪里?(2)、怎样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26. 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来自于畜牧业?请写出四个。
四、辨析题
-
27. 王芳对李阳说:“我的爸爸是国家公务员,张华的爸爸没法比,他只是进城务工的人。”你赞同王芳说的话吗?如果不赞成,该如何反驳他的观点呢?
五、综合题
-
28. 清洁工人王师傅不怕苦,不怕累。他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准时从家里挑水,义务清洁小区里的公共厕所。刚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家人不理解,有的人还投来了嘲笑的目光。但是外人的非议,家人的反对都没能改变他初衷。因为他觉得每个人的职责有大有小,但都在各尽其能,尽管清洁工的工作在有的人眼中看来不太体面,但也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这样,日久天长的无私奉献,以前对他的质疑声都变成了发自肺腑的赞叹和感激声。(1)、通过事例,你对劳动和劳动者有哪些认识?(2)、你还知道哪些职业,他们为大家提供了哪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