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0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在先秦儒家的圣王叙事中,天命所归是共同特征。孟子说,尧禅让于舜是因为“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商汤“无敌于天下”是因为“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这种叙事反映出,先秦儒家(   )
    A、倡导“天人合一”理念 B、凸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C、深受神话传说的影响 D、统一了政治评价的标准
  • 2.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称帝的同时追封其父庄襄王“太上皇”,汉高祖仿秦尊太公“太上皇”,此后历代开国皇帝追封先父先祖成为惯例。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B、借助神权以稳定社会秩序 C、宣扬孝道以强化道德教化 D、团结皇族以避免权力纷争
  • 3. 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   )
    A、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 B、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 C、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4. 邵雍提出“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指出“性是理的沿展”,要做到“即物穷理”。程颐强调“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据此可知,两位学者均(   )
    A、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B、主张“天人合一” C、强调理是万物本原 D、受到心性论影响
  • 5. 明代参加武科考试属于卫所子弟的特权。清朝将武科举向府州县民众开放,“各行省山泽猛士,又罗之以科举,所以储采干城之选,至周且当”,文举不中也可以改选武举。由此可见,清代的武科考试(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提升了将士的文化水平 C、服务于军事改革迫切需要 D、铲除了权贵政治的基础
  • 6. 下图为1853-1895年福州港茶叶出口量。这说明这一时期该地区(   )

    A、传统种植结构受到外力冲击 B、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C、茶叶出口满足了西方的需求 D、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 7. 日俄战争后,以“满铁”为代表的日本官商资本直接涉足东北的交通、矿业、金融、贸易、工业等领域,还通过借款及“合办事业”等手段套取筑路权、采矿权、土地使用权、森林采伐权等。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于日本侵华需要 B、重塑东北亚国际格局 C、建立合理的工业布局 D、加速清廷统治的崩溃
  • 8.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指出,我们应当“用科学的方法从客观上潜心研究人事物质底(的)分析”,“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学或社会学,都是以这种科学归纳法作根据,所以都可相信的,都有根据的”。由此可见,陈独秀(   )
    A、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主张反对传统封建礼教思想 C、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 D、以研究社会科学为主要目标
  • 9. 1939年,晋察冀边区开展大规模冬学运动,有39万多人参加了冬学。即使是最为艰苦的1941年,北岳区仍有民校2894个,学员233592 人。聂荣臻评价边区是“一个模范的政治速成学校”。这说明,晋察冀边区(   )
    A、建立起新民主主义政权 B、重视提高群众思想觉悟 C、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D、营造了崇尚文化的氛围
  • 10. 1978年9月,邓小平出访朝鲜回国后,指出需要积极学习西方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及社会管理方法体系,需要严格按照价值规律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对原有的旧制度进行简单的改良。这一主张(   )
    A、促进了先进科学技术设备的引进 B、意在彻底否定原有管理制度 C、有利于厘清经济理论的认识误区 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 11. 有学者指出:12世纪开始,“学习罗马《民法典》和《学说汇编》的热潮再度兴起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因为罗马法中的部分章节可以用来帮助皇帝征战意大利。……人们必须制定出凌驾一切地方法律之上的帝王法。”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法复兴主要是由于( )
    A、教会法规统治着欧洲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D、世俗权力的现实需要
  • 12. 1521年出版于法国的小册子《庄稼汉》一改此前贬低农民的做法,将农民群体塑造为福音的捍卫者和改革的拥护者。这一作品很快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数年内即有超过10000份不同版本的《庄稼汉》在德语区流传。《庄稼汉》的流传(   )
    A、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趋向 B、彰显了文学作品的革命价值 C、成为了宣扬新教的主要载体 D、有利于拓展宗教改革的基础
  • 13. 1664年出版的《贸易论》主张以人工财富和货币财富取代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财富,强调以对外贸易取代国内自然财富的积累方式。这些观念很快流行,英国掀起了海外探险、殖民和贸易的热潮。据此可知,该理论(   )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B、推动了特许贸易制度的形成 C、为资本原始积累进行了辩护 D、迎合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 14. 1789年,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扫烟囱的小男孩》中描述到“我母亲死的时候,我还小,我父亲把我卖给了别人,我当时还不大喊得清‘扫呀,扫呀’,就这样白天扫你们的烟囱,晚上在烟灰里睡觉。”诗人意在抨击(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 B、阶级矛盾尖锐对立的现实 C、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 D、工业化中人性关怀的缺失
  • 15. 1849年,美国南方各州坚持要在新加入各州推行奴隶制,北方各州则认为应通过国会表决禁止在新领地实行奴隶制。1850 年,南北方代表经过几个月的国会辩论,在北方制定了严厉的《逃奴法》后,南方最终同意新领地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联邦。这表明,当时美国(   )
    A、种植园主的势力日渐削弱 B、国会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C、南北矛盾与政治妥协并存 D、联邦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
  • 16.  1947- 1948 年,苏联与保加利亚、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长期贸易协定,向各国出口急需的谷物、煤炭棉花等原料,并提供资金援助;各国向苏联出售建造铁路设备、工业设备和工业制成品,并不同西方国家发生关系。据此可知,当时(   )
    A、东欧各国工业化水平高于苏联 B、苏联注重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控制 C、计划经济体制在东欧逐步确立 D、欧洲成了美苏争夺的重点区域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计52分。

  • 17. 有同学研究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东南名郡杭州,“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领九县……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白居易诗云苏州“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汴州为南北漕路枢纽,“自江、淮达于河、洛,舟车辐辏,人庶浩繁”。

    ——据《全唐文》等

    材料三                 汉至唐各地水利工程数量表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合计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56
    三国 2 10 1 1 1 1 3 3 2             24
      4 1 2     2   3 1 2   1     16
    南北朝     1 3     8 4 2 1         1 20
    9 4 3 1     1 1 2   4     2   27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253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的价值。
    (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的影响。
  •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0 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建立下层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共产党应当和非共产党的一般下层群众团结起来实行斗争,独立的去领导他们的运动,使这些运动都走到苏维埃政权的总口号之下来。这一统一战线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材料二: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分析了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明确提出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性,甚至连大资产阶级也可能营垒分化、参加抗日。他主张要将我们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正式提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概念。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中国无产阶级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统一战线”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四中组织“统一战线”的目的,并总结其历史经验。
  •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实际上是选举社会。制度性的上升流动不仅成为持久的结构性流动,而且使社会的基本结构成为流动性的结构。由儒生文人作为官僚主要来源所构成的一种特别的社会流动通道,发挥了独特的社会整合与调适功能,从而消抑了中华帝国的整体性变迁的可能性,阻止了革命的爆发。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18 世纪,英国社会上层向中间阶层和社会下层的流动性更强,贵族的衰落是常态。由于海外贸易的扩展,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独立。中间阶层向社会下层的垂直流动也屡见不鲜,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农民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表现为农村租地农场主社群初步形成,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耕农的下层部分转化为农业雇工。还有相当部分贫困移民选择从乡村到城镇,不再专门从事农业活动,转而从事乡村工业生产。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至晚清“选举社会”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的特征并简析其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的演进也有相对明确的周期。下图是学者对近代以来国家发展与世界秩序的模型建构。

    ——据瑞·达利欧《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围绕该模型,选取两到三个相联系的要素或补充新的要素拟定具体论题,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将基本要素与史实相对应,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