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湾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0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蒙古高原北部的匈奴遗址中出土锄头与镰刀

    匈奴文化具有浓厚的农耕色彩

    B

    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录

    迟至西周,早期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C

    孟子提及井田制时认为“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

    孟子描绘了小农经济生产的典型模式

    D

    周代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

    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有深厚渊源

    A、A B、B C、C D、D
  • 2. 秦律针对不孝的惩罚很细致,将不孝视为重罪,鼓励父母告发子女不孝,针对不孝施以流放、断足等严厉的刑罚,赡养老人逐渐成为强制性义务。这反映出秦代(   )
    A、社会稳定是施政的重要考量 B、改变了以法为教的治国方针 C、尝试采用外儒内法统治策略 D、维护纲常伦纪是其立国根基
  • 3. 唐高宗时期,大臣刘晓评述当时士风专注“驱驰于才艺”,以致出现“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的情况,并认为“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这实际上(   )
    A、提倡关注官员文化素质 B、提出了复兴儒学的希冀 C、要求反思当时选官制度 D、主张以科举来引导士人
  • 4. 宋初官方强调文武二途并无偏倚。如朝廷置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持文武二柄”,又设置文、武两种仪式彰显“威加海内”之功德。这说明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 )
    A、并未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治国方略经历一定调整 C、统治政策发生剧烈变动  D、受到藩镇势力严重威胁
  • 5. 明代中期归有光在江南地区担任长兴知县时,发现按照该县户口记录,从弘治元年(1488年)到嘉靖元年(1522年),这个商业高度繁荣的县城流失了20%的人口,且未添加一个人丁,女性也只占人口的20%。这种现象反映明朝中期(   )
    A、长期战乱导致人口大锐减 B、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脱节 C、苛捐杂税刺激人口的逃亡 D、商业繁荣下的人员大迁徙
  • 6. 广州地区有饭后食用槟榔以消食的传统,其流通模式如下图。19世纪40年代以后广州食用槟榔的习俗逐渐消失,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农产品商品化导致饮食习俗的变迁. B、鸦片大量涌入取代槟榔成瘾品地位 C、外贸格局的剧变带来槟榔价格上涨 D、太平天国兴起导致槟榔运输的阻隔
  • 7. 有研究认为,19世纪60年代以来,洋务派活跃在晚清政治舞台的几十年间,一直以“中体西用”为号召,其口号在形式上几无变化,只是强调的重点却从“西用”逐渐偏向“中体”。据此可知洋务派( )
    A、论争对象发生改变 B、救亡思路僵化死板 C、改革目的悄然变化 D、检讨甲午战败教训
  • 8. 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用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的革命纲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掌握成熟的社会主义革命策略 B、树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C、明确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D、对革命道路的思考还有待完善
  • 9. 据学者统计,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这一经济格局(   )
    A、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布局 B、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主要得益于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一定保障
  • 10. 1949年11月,刘少奇在世界工人理事会发言指出:“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基本形式一一这就是武装斗争,是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动”。这一发言旨在强调(   )
    A、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属性 B、反帝是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 C、人民解放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 D、“一边倒”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
  • 11. 罗马人将自己的国家标记为“S.P.Q.R”,意为“罗马的元老院与人民”,这个国名贯穿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由这一名称可推知( )
    A、直接民主制是罗马政治的主要形式 B、君主政治在罗马始终未能建立起来 C、罗马维持元老院为中心的贵族政治 D、罗马存在平民与贵族的分化与联合
  • 12. 16世纪左右,机械物件成为欧洲对外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国家给奥斯曼苏丹的礼品中有大量定制钟表,利玛窦在北京也利用地球仪等吸引士大夫的注意。这反映出( )
    A、欧洲手工业生产已领先世界 B、工业革命推动精密机械制造 C、技术促使欧洲占据发展先机 D、欧洲利用航路进行商品倾销
  • 13. 下图是1914年部分国家接受外国投资总额的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他国投资意愿 B、资本输出重点是掠夺亚非拉 C、美国经济自主权面临着严峻挑战 D、外国投资压制落后国家发展
  • 14. 1941年7月,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美国的这一做法(   )
    A、加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步伐 B、是太平洋战争经济战的一部分 C、有效延缓了日军的南进速度 D、彰显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
  • 15. 经过长期实践,苏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核算全国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其中数学家康托罗维奇因对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贡献,获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苏联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主要是源于(   )
    A、工业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技术积累 B、计划经济对资源精密分配的要求 C、新技术革命刺激苏联经济的发展 D、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市场化需求
  • 16.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土著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 )
    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 B、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 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 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4题,共52分,其中17题16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0分。)

  • 17. 辣椒原产美洲,是一种用地少,对土地要求低,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明中后期)进入中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与曹雨《中国食辣史》

    材料二:以下是两则明清时期记载辣椒的史料

    明代杭州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是中国最早有关辣椒的文献。

    贵州地处西南,多山而且耕地稀少,乾隆年间《贵州通志•物产》记载:“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

          ——摘编自《燕闲清赏笺》《贵州通志》

    材料三: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但主要是下层庶民中盛行,社会上层食辣比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并形成了一些资本雄厚的餐饮企业。同时,真空包装的辣味食品也在学生中流行,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

    (1)、请结合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势力划分等相关史实,依照图3提供的圆点,选择相应地区,填入空格处,说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主导的辣椒传入线路。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辣椒传入中国后用途的变化,并分析在清代的贵州,辣椒被广泛食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归纳总结1949年后食辣习俗逐步扩展的背景
  • 18. 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在历史的发展中,东方、西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法治模式。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越南的阮朝在19世纪初颁布《皇越律例》,在“犯罪存留养亲”条中规定,如果罪犯需要流放,而祖父母、父母无人赡养,则杖一百,存留养亲。

    ——摘编自《皇越律例》

    材料二:西方法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罗马法中,对正义所下的定义是“物归其主”,在罗马法著作《学说汇纂》中,提出“关涉所有人者应受到所有人的赞同”。到19世纪,被视为近代西方法治理论奠基人的英国法学家戴雪(Dicey)认为“含宪法性法律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其结果,并且由法院来界定和实施。

    ——摘编自【法】菲利普•内莫广《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古罗马政治思想史讲稿》及夏恿:《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在《皇越律例》中,如果父母有罪(谋反罪除外),子女隐瞒,子女可能会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请在甲、乙、丙三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理的判决,并解释原因。 

    甲.不会被处以任何刑罚

    乙.处以杖刑等轻刑以示惩戒

    丙.以包庇而同罪论处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古代法治的特点,并分析戴雪法治理念产生的思想与制度来源。
  • 19. 博物馆会根据藏品的时代特征、地区联系、功能特征、审美价值等因素组合藏品进行特展,比如故宫钟表展“钟鸣盛世”,希腊文物展“爱琴遗珍”。下图是六件文物,请你根据文物的特点,任选三件文物,组成一个展览并为展览撰写一篇主题介绍(包含展览主题、藏品时代背景、相互联系等)。

  • 20. “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新变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在英国,新的工党政府力图通过民主手段实现社会和经济革命。煤矿、铁路、煤气、电力以及英格兰银行都实现了国有化。根据战时联合政府1944年颁布的《教育法案》,更多的人获得了上中学的机会,工人权利得到改善。一项宏大的住房建筑计划开始实施。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几十年中,多数人眼中最伟大的成就是1948年创立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社会最贫穷的群体得到的医疗服务大为改善,降低了因罹患肺炎、白喉和肺结核而死亡的人数。这些是重大而持久的进步。

    在北欧,政府施行左派纲领,包括国有化、税务和福利改革,还有国家对经济的广泛控制,培育与邻国苏联的友好关系。芬兰共产党掌握了内政部和四个其他部委。1946年,共产党人毛诺•佩卡拉甚至当上了总理。

       摘编【英】伊恩•克肖《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1914—1949》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福利国家在二战后逐步成熟的时代背景。
    (2)、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综合本质、内容与影响,对“福利国家”进行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