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2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陶寺遗址足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上的遗址,都城的规模庞大,城址面积达280万平方米,下图所示是山西襄汾陶寺城邑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   )

    A、生产力得到了持续发展 B、已经进入了“万邦”时代 C、血缘纽带关系逐渐松弛 D、已经星现早期国家的形态
  • 2. 下表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思想家们关于义、利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了战围时期(   )
    思想家 主张
    儒家学派 《荀子·大略》:“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利,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
    墨家学派 《墨子·贵义》:“万事莫贵于义“;《墨子·经上》“义,利也。义可以利人”。
    法家学派 《韩非子·八经》:“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A、诸子百家学术观点分歧 B、重义成为时代潮流 C、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 D、义利矛盾引发关注
  • 3. 秦始皇下令没收、销毁各地的兵器,拆除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要求决通各国过去在河流险要地方修筑的堤防、疏浚鸿沟并勒令全国十二万富豪家族迁徙到咸阳。下列对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意在消除原六国地区的分裂因素 B、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反映了地方政权存在失序的风险 D、实现了对全国地区的有效治理
  • 4. 下表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的管理养牛官职。这些官职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北齐 北周
    驾部 驾部郎 驾部尚书 驾部郎 驾部尚书 驾部郊中 驾部中大夫
    太仆 太仆卿 太仆卿 或置或省 太仆卿 太仆帅 太仆卿
    牧官 牧官都尉 牧官都尉 牧官都尉 驼牛都尉 驼牛令 驼牛令
    A、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 B、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汉族政治制度的熏染
  • 5.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下图反映了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由图可推知,与东汉相比,唐朝(   )

    A、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B、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行政区划更注重山川形便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 6. 下图所示是宋代画家李唐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万壑松风图》采用“全貌式构图”,凸显厕面主峰,是北宋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南渡后,李唐逐步开创了“一角式”构图,《清溪渔隐图》境域的视觉表现相应地小中见大、以少喻多。李唐绘画风格的变化(   )

    A、体现出宋代义人高洁典雅的意趣 B、源于宋代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C、说明艺术的创作受时代环境影响 D、反映了风俗绘画的家国之殇
  • 7. 《大明会典》记载“洪熙元年(1425年)奏准,会试取士,临期请旨,不过百名。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后复以百名为率,南、北各退五名为中卷。”这一调整(   )
    《大明会典》南北中卷之范围
    北卷 山东、山西、河南、陕西、顺天、直隶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大名、永平、广平十二省府、延庆、保安二州、辽东、大宁、万全三都司
    中卷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庐州、凤阳、安庆七省府、徐、滁、和三州
    南卷 渐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应天、直隶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徽州、宁国、池州、太平、淮安、扬州十六省府、广德一州
    A、反映了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B、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域公平 C、消除了南北方举子之间的矛盾 D、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8. 据统计,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有一半转手到亚洲,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大约获得60 000吨白银,约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使海禁政策逐步松弛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促成新经济因素出现 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9. 鸦片战争后,洋货的进口虽已不断增加,而主要如洋布等所侵占的是大中城市市场,尚未能深入农村。当时深入农村的只有在非植棉地区的洋纱以及洋铁和洋油、洋针等少数品种,所排挤的也足原来的土铁、土钢、制蜡、榨油等手工业的商品,对手工业的破坏,一般只限于城镇手工业。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列强要求修改条约缘由 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
  • 10. 某学者指出:《灭朝田亩制度》被称作太平天国革命的总纲领并不是洪秀全们规定的;恰恰相反,作为农民革命领袖的洪秀全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意识地为革命制订一个贯穿和指导其全部进程的总纲领。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   )
    A、太平天国运动缺乏指导革命进程的革命纲领 B、《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反封建反侵略的精神 C、农民阶级由于自身局限性没有科学的世界观 D、洪秀全等未能提出反映农民阶级愿望的口号
  • 11. 晚清中国与列强签订了许多通商条约。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政府开始注重条约的研究,官方组织力量对中外条约进行了分类编撰,如1877年裴辅通志局编纂的《通商各国条约类编》、1882年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各围条约》、1886年徐宗亮等编纂的《通商约章类纂》等;上述成果反映了(   )
    A、政府注重规范通商管理 B、国家主权得到有力维护 C、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 12.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际上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认为:“没有辛亥革命,某些进步更为迟缓,也许某些进步成为不可能。”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为中国共产党的继续探索创造了重要条件 B、成为中华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的重要节点 C、是近代史上一次完全意义反帝反封建斗争 D、促进思想解放为无四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
  • 13. 1914年2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国币条例》及其施行细则,统一规定国币标准,其铸造发行权归政府掌握,各地造币厂只准按政府颁给的祖模铸造;同年3月又颁布了《权度条例》,规定以国际权度标准与清末所定“营造尺库平制”并行使用,并逐渐取代旧制。民国政府的上述措施(   )
    A、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B、推动了“短暂春天”到来 C、实现了经济立法走向成熟 D、有助于构建全国统一市场
  • 14.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戏剧的主要功能是消遣娱乐。1918年《春柳》杂志发刊词提出:“改良社会而必期之以戏曲”,“须抬高戏曲之身价,俾人人知戏曲与文学有关系,戏曲与历史有关系,戏曲与美术有关系,戏曲与国家进化有父系,然后可以促进社会之程度,得以驾欧凌美焉”。材料说明(   )
    A、发展戏曲已成为社会共识 B、思想解放促进戏曲价值观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主张戏曲的改良
  • 15. 20世纪二十年代初,在彭湃的领导下,海陆丰地区的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给旧的封建土地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开展,减租已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他们渴望完全拥有土地的所有权。1927年11月,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讨论通过了《没收土地法》。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部土地法案。该法案的通过表明(   )
    A、中共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 B、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发展巩固 C、中共政权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D、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了解决
  • 16. 1920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单位: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 % 农业产值 % 个体手工业产值 % 资本主义工矿产值 %
    总值219.03 100 165.20 100 30.22 100 23.61 100
    商品经济97.66 44.59 61.96 37.55 12.09 40
    60
    23.61 100
    自然经济121.37 55.41 103.21 62.45 18.13    

    1936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单位: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 % 衣业产值 % 个体手工业产值 % 资本主义工矿产值 %
    总值306.12 100 199.23 100 44.22 100
    60
    40
    62.67 100
    商品经济176.58 57.68 87.38 43.86 26.53 62.67 100
    自然经济129.54 42.32 111.85 56.14 17.69    

    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 B、实业救国思潮的不断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对中国侵略相对减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体现。唐宋时期打破了秦汉一唐前期古典城市的空间布局的限制,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唐中期城市延长了营业时间,到了北宋,营业时间不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晓市。北宋时草市更广泛,有的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市镇。唐宋时期.涌入城市的人多起来,他们或做生意,或当手工业工匠,城市人口大大多于过去都市人口。与唐长安城相比,南宋的临安城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文化中心。

    材料二:唐宋城市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由隋唐的坊市制转变为北宋的厢坊制,再变为南宋的隅坊制,政府以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人口结构在社会不同层面不断进行流动和重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唐宋城市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促使了市民文化的更新,文化趋向平民化、大众化、娱乐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城市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城市变化产生的影响。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和“夏”是两个字,在上古时期便已开始连用,合称“华夏”。周朝时,凡是遵周礼、守礼乐的诸侯,都称“诸夏”。由于这些与周王室亲近的诸侯国大多集中在中原地区,所以当时的诸夏就是指中原地区。中原周边的地区,因文化上的异质性很强,不合于华夏礼俗,就被称为“夷狄”。到了汉代,董仲舒把“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相衔接,提出“王者爱及四夷”,即王者是天下共主,承天命教化万民,而万民也包括夷狄。

    材料二:近代以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东方“天朝大国”的割地赔款,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上下求索:中国究竟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是否应当像日本那样效仿西方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中最先采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提出“东方民族”之说。

    1901年,他在《中国史叙论》中首次提出“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论及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时正式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1905年,他叉写出《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通过对中国民族多元性和混合性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粱启超完成了“中华民族”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左鹏《从“华夷之辨”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先秦到汉代“华夷之辨”观念的变化及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完成“中华民族”概念的革命性创造的背景。
  • 19. 革命与改良之争,交织于中国近代史。脱离历史实际的一味赞美或一味贬斥都不足科学的态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革命与改良的发生皆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不取决于个人或群体的良好愿望。当社会矛盾尖锐到改良不足以应对时,革命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革命和改良皆有其必备的条件,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社会变革,但这一和平路径是有前提条件的。近代中国不存在这一条件,旧秩序的顽强抵抗,使得新秩序难以以和平的渐进的方式产生。20世纪中国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并成为一波波前后相继的洪流,并不是中国人有激进的偏好,也不是少数人鼓动所致,而是由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危机所触发的。在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既有路径分歧的一面,又有互为促进和声援的另一面.革命与改良各有功用,共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如果说革命是高昂的主旋律,改良则是和声,是副歌,两者的配合使历史前进的交响曲更加雄浑丰满。

    一摘编自王建朗《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围绕材料(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中围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33处,包括北京大学红楼和遵义会议会址。

    有学者阐述北京大学红楼的入选理由:

    北京大学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1918年至1923年间,这里汇集了一批中国先进的专家学者和知识青年,还集中了新潮社、国民杂志社、新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新潮》《国民》《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就设在地下室的红楼印刷厂印制出版,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他们以北大红楼为平台,传播进步思想,为寻找一条救国救民之路而学习、思索、辩论、实践。这里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对我们今天重温五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遵义会议会址的入选理由,并简述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