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中考历史适应性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2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 1.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C、重视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行为 D、《十二铜表法》保护了罗马人的利益
  • 2. 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1133-1189)进行改革,把大部分司法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当改革涉及教会权利时,遭到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的反对,双方矛盾尖锐。四名骑士为讨好亨利二世,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刺杀了贝克特。教皇威胁要将亨利二世驱逐出天主教会,亨利二世不得不屈服,公开举行仪式,表示悔罪。以上材料说明中古西欧天主教会(   )
    A、可以与王权分庭抗礼 B、占有大量土地,经济实力强 C、教皇直接统治教皇国 D、与富裕市民联盟,对抗君主
  • 3. “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
    A、有利于欧洲社会的稳定 B、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C、使市民获得了自治权力 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 4.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 5. 14世纪时,意大利的新锐作家多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到了16世纪,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该变化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A、抵抗君主专制制度 B、助推商品经济发展 C、日益融入市井生活 D、使西欧步入近代社会
  • 6. 欧洲人对胡椒、肉桂、豆蔻及丁香等香料有很大的需求。香料不仅可以用来保鲜肉类,还可以用来制作熏香、化妆品和药品。在欧洲广泛流传的《马可•波罗行纪》将东方描述成“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上述信息表明,欧洲人急于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其原因是(   )
    A、需要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B、马可•波罗的描绘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C、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D、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商道被阻断
  • 7.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最大意义在于(    )
    A、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B、以法律权力取代君主权力 C、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 8. “它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第三部分……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争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它(   )
    A、在世界上开启了限制王权的尝试 B、是首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C、沉重打击了欧洲的顽固封建势力 D、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 9. 下表反映了17、18世纪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情况,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A、启蒙运动带来的社会效应 B、受益于印刷术的引进 C、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D、推广大众教育的成果
  • 10. 19世纪一个游击队首领曾说:“依我看,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况很少,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很好。通过现在这一变深圳市2022-2023学年初三年级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这段话反映了法国大革命(   )
    A、解放了欧洲人民 B、摧毁了法国的君主制 C、打击了欧洲贵族 D、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 11. 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 12. 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 13.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的体制,是“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马克思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
    A、与当时的时势相违背 B、力图实现国家社会化 C、体现主权在民的原则 D、是民主共和制的产物
  • 14.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由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坚决措施。说明当时巴黎公社(   )
    A、未具备革命成功的条件 B、未与广大人民群众结盟 C、通过暴力革命方式建立 D、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42分)

  • 15.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 16. 近代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学校种类

    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工业革命以前

    贵族学校

    传统英国社会,贵族、高级僧侣和上层社会子女接受贵族学校的教育。

    慈善学校

    国教会主办,收留部分贫苦儿童。在教学上向学生传递宗教教义,帮助儿童确立宗教信仰。

    工业革命以后

    妇女学校

    家庭妇女主办,招收女性学生居多,会教授一些缝纫技术。

    私立学校

    私人办学,招收更多的男性入学,授以读、写算等文法知识。

    工厂学校

    由工厂主办,为童工提供必要的初等教育。

    主日学校

    最初由慈善人士或各教派创办,后来工人阶级也加入进来。在星期日传授知识如阅读、写作和算数,同时培养宗教道德。

    ——摘编自殷睦宁《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主日学校研究》

    材料二:1833年的工厂法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的童工,并把9-13岁的儿童的劳动时间限制为8小时,每天在劳动时间内拿出2小时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马克思认为,这个工厂法的颁布,是英国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第一次吝啬的让步。1844年工厂法补充规定,童工必须交上学证明。1846年的工厂法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并为劳动条件之一,8-13岁的童工每周必须在学校学习6个半天或3个整天,否则雇主不得使用儿童劳动。

    ——摘编自周德昌主编《简明教育辞典》

    材料三:

    ——摘编自陈孝彬主编《外国教育管理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初等教育发生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颁布童工教育法规的背景及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的特点。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工业革命与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 17.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是“人和世界的发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文艺复兴开始,“再生”和新生的思想就作为一种纲领和追求,伴随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方面……“再生”这个概念所肯定和颂扬的东西,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从艺术到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对人、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所以,从初始阶段起,作家和历史学家们最关心的题材就是人、人的世界和人们在世界上的活动……在这样的现实中人的历史、人的命运、人的形象和人的身体成为关注的中心。

    ——(意)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二:在谈到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时,恐怕没有比“人和世界的发现”这句话说得更为精辟了。它是150年前由法国史学家米什莱首先提出来……在此卷(《法国史》第7卷)开头明言:“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此言一出,立即传遍欧洲,成为赞誉文艺复兴最响亮的口号……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意义,也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了。

    ——刘明翰等《欧洲文艺复兴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中“再生”概念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人和世界的发现”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