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阅读
-
1. 【例题一】【西雅第一次月考】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 B、问今是何世/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富贵不能淫》 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既出,得其船/既出军门《周亚夫军细柳》(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处处志之/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B、武陵人捕鱼为业/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C、乃不知有汉/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周亚夫军细柳》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 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 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 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2. 【例题二】【雅礼洋湖第一次月考】【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 / 屋舍俨然 B、遂与外人间隔 / 遂迷,不复得路 C、豁然开朗 / 环堵萧然 D、寻向所志 / 寻病终(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亲朋好事
A、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B、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4)、作者在【甲】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 【例题三】【师大附中梅溪湖第一次月考】【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则自不为盗,安用重自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贪求,饥寒切身,故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朕当去奢省费 停数日,辞去。 B、民衣食有余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自是数年之后 复行数十步 D、不暇自顾廉耻耳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①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和。你支持【乙】段中统治者处理盗窃情况的方法吗?为什么?
4. 【例题四】《桃花源记》《孔子过泰山侧》比较阅读【甲】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昔 者 吾 舅 死 于 虎 吾 夫 又 死 焉 今 吾 子 又 死 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C、渔人甚异之/忽啼求之,父异焉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下列对两个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甲文中,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C、乙文段中妇人宁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是因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 D、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5. 【习题一】【青竹湖湘一第一次月考】劳山道士
蒲松龄(清)
邑有王生,行七 1 ,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与语 2 ,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道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 3 ,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注释】
1 行七,排行第七; 2 叩而与语(叩:恭敬的问) 3 归宜洁持(持:遵守戒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留观中 ②后遂无问津者。 B、①阴有归志 ②处处志之 C、①但得此法足矣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回视果在墙外矣。 ②未果 , 寻病终(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已而之细柳军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无丝竹之乱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凌晨,道士呼王,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4)、这个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结合故事细节说说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6. 【习题二】《桃花源记》《霍光传》比较阅读(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 , 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②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就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③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④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⑤而请之。
(选自《汉书 霍光传》)
【注释】①突:烟囱。②嘿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③录:录用,这里指邀请。④乡:同“向”,从前。⑤寤:同“悟”,醒悟,觉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是哪一项?( )A、 遂于外人间隔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 道不通 C、 客有过主人者 / 岂他人之过哉 D、 不者且有火患 / 以为且噬己也(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A、便要还家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幸而得息 D、曲突徙薪亡恩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②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4)、下面两个句子中的“乃”意思是否相同?结合文意,说说你的理解。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主人乃寤而请之。
(5)、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的主人为人处世有哪些不当之处。7. 【习题三】【北雅第一次月考】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驰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教贾。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③。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④,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
周丰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丰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有删改)
【注释】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店肆 ③许字以女:把女儿许嫁给他;④剧:繁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B、遂大困/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C、寻死富阳/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D、父既卒/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奇之 , 立许字以女。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具答之(《桃花源记》)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4)、“周丰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请分析周丰这样做的用意。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周丰的形象特点。二、基础知识
-
8. 用《桃花源记》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9. 有关《桃花源记》,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ABC
10. 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 选自《》。作者 , 又名 , 字 , 世称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朝代)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11. 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
[缘][芳][落英]
[缤纷][异][穷]
[复][仿佛][才]
[平旷][俨然][属]
[阡陌][悉、咸][黄发垂髫]
[怡然][乃][具]
[问讯][叹惋][延]
[语(yù)][扶][向]
[及][诣][遣]
[欣然][规][果]
【一词多义】
[志] ①(寻向所志) ②(处处志之)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
[闻] ①(村中闻有此人)②(具言所闻)
[舍] 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
[作] 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设酒杀鸡作食)
【通假字】
通“”,意思。
12. 《桃花源记》 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文章线索:。
第一部分(第1段):
写渔人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和。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环境良好)
(生活安定)
所闻:、(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民风淳朴)
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 , 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13. 【会试】《桃花源记》《秦时妇人》比较阅读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③权:权且,暂且。④法朗:和尚法号。⑤赍:携带。⑥宁:难道。⑦形骸:形体。⑧事:侍奉,供奉。⑨摈落:剃光头。⑩自:本是。⑪弊:压迫。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恬 多 使 妇 人 我 等 不 胜 其 弊 逃 窜 至 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便要还家 ②无论魏晋
③并衣草叶 ④僧具言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 / 汝乃何人 B、寻病终 / 遂寻洞入 C、皆出酒食 / 初食草根 D、悉如外人 / 悉逐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①《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各是什么?
②说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