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欺侮(wǔ) 恬静(tián) 草长莺飞(zhǎng) B、屹立(yì) 怅惘(wàng) 戛然而止(gā) C、脑畔(pàn) 两栖(xī) 海枯石烂(kū) D、闭塞(sài) 凋零(diāo) 目空一切(kōng)2.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大自然对我们说话从来没有停歇过,它非常有 ① 心。早上,我们走出家门——如果你有细心体 ② 的话——清风抚过面颊,风用它透明的小手轻轻摸你的脸,还有眉毛、眼窝和耳朵,好像它知道你会在这一刻走出门,而在这里等你。事实上,它的小手还抚过你的肩 ③ 、后背和鞋子,只是你没察觉而已。
A、①耐 ②查 ③榜 B、①奈 ②察 ③榜 C、①耐 ②察 ③膀 D、①奈 ②查 ③膀3.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②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③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④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⑤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A、②①③⑤④ B、⑤③④②① C、②①⑤③④ D、⑤③①④②4.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bì,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bó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分泌 腐蚀 绝bì bó斗
(2)、“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是( )A、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B、约定时日 C、盼望,希望 D、一周年,一整月(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4)、请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5. 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回答问题。4月21日下午3:00,第四届“博观古今,印象千年”历史讲解员大赛第二场决赛在初二级部的腾讯课堂如期上线。主持人邢赫明用清脆明亮的声音和巧妙的设问带领近千名观众一览11个进入第二场决赛的优秀作品。在这里,省博的镇馆文物闪亮登场,或以拟人口吻自我介绍,或被小讲解员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有的参赛同学走进省博物馆,在现场给大家进行介绍,甚至走进文物制作现场探究他们的前世今生。有的同学导演出穿越剧,有的同学制作出精美动画……更多奇思妙想和匠心独运,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件文物的艺术价值,令人赞叹。
为上面的新闻拟写标题。(20字以内)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
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看起来是小事,如少用纸、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等等,做起来也不是太难,难的是观念的转变。
(材料二)
右面是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公益宣传海报之一,旨在倡导低碳生活。
(材料三)
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推动着一次巨大的变革。
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全面融入决策、执行各方面,全面融入法律、政策各领域,全面融入生产、消费各环节,推动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价值观念进步、文明境界升华。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理念,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基本抓手,通过环保督政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通过严格监管强化行业企业的治理义务,通过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让日常生活与绿色环保水乳交融。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B、低碳生活虽事小易行,但正确观念的牢固树立却不容易。 C、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D、生态文明理念是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2)、设计者要在(材料二)公益宣传海报的横线处插入一则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则供选用。要求:①符合图旨:②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宽对即可)。(3)、阅读(材料一)(材料三)说说倡导低碳生活、推动变革的目的是什么。二、阅读与理解(40分)
-
7. 课外阅读
北门看戏
已是深秋,空中斜飞着雨丝,一股浓浓的寒意包裹着夜色。
戏台搭建在北门的大榕树下,台下靠椅、长条凳沿街整齐摆放。台上热情激昂的旋律回荡在小城上空,戏的开演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吧?几百个位置,座无虚席。我装着一副凝神入迷的样子,恐怕错过每一个动作或是每一句唱词。
此时的夜晚,我感觉突然鲜活了起来。台上的角色与台下的角色就是不灭的灯盏。
祖辈们热衷于看戏,似乎看戏成了他们特有的娱乐方式。以至于有看戏的消息,总是不胫而走。儿时的我经常听见哪里开始唱戏了,唱什么曲目的戏,哪里来的戏班子,等等。也有年老的戏迷,不顾路远,专程赶去看戏。观看结束,戏的各种情节总能获得一番热烈讨论。
外公健在的时候,尤其喜欢看戏。老生、小生、武旦、丫鬟,京戏中的人物总是评论得头头是道,当然,也会有板有眼地唱上几段。听说一般开始“做戏”的日子,总要挑个好日子,寓意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小镇方圆的鸣山、水亭、万全等地方,一到看戏的时间,就成了网红的打卡点。为了尽快赶上戏的开场,甚至哪里可以抄小路,都一清二楚。匆忙的午饭后,三五成群,结伴而行,那股兴奋劲,彼此之间熟悉或陌生的微笑,发自心底的诚恳问候,让他们在这段或长或短的看戏路上,不再是冷漠。
小时候,我也曾零星地看过两回戏,说是看戏,更准确地说是热衷于类似捉迷藏的游戏,在喧闹的人群中,歪着头吃着心爱的薯片,你追我赶,乐此不疲。跑累了,接下来的点子也即将派上用场,大家捂着嘴,眯着眼,蹑手蹑脚地偷偷去张望着台后门缝空隙里的一举一动,个子矮小的,就地搬来一张小板凳,踮起脚尖,使劲地朝门的空隙里看,既看热闹,也看稀罕。心目中的演员,原来可以如此惬意夸张地在自己脸上刷饰涂抹。浓黑的眉毛,红艳的双唇,倾注了对戏台上人物的所有艳羡。也总有邻家的男孩儿,美滋滋地炫耀着自己玩具刀枪之类的收获,得意扬扬地显摆道:“这是在看戏的地方买的。”于是,看戏的地方不仅仅局限于看戏,花上几块钱,还可以有吃的,有玩的,真是个简单又温馨的好地方。其实,我根本不会享受“看戏”的乐趣,也不懂戏的曲折情节以及有关荡气回肠的故事内容。
台上,长长的水袖浮动间,似水波灵动,微妙清美。或回眸一笑,或顾影自怜,总有千年的尘埃等待落定,碎花一样的步伐,含蓄深沉。女子若有重重心事,水袖挥舞间,情到深处,又是演绎着与谁有关的故事?
戏还在继续,我只好收走停留在台上的目光。走远,台上女子的声音若即若离。我一路上在想,倘若我能够好好坐下来欣赏这出戏,是否该有另一番味道?
(摘自《散文选刊》2020年第4期)
(1)、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作者在文章中大量运用插叙,用较多篇幅描写回忆,这样会不会冲淡文章主题?为什么?(3)、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认真看戏了吗?请从文章中找出依据。8. 课外阅读入戏的赵老师
①在我中学六年的语文老师里,赵新仁老师是别样的一个。
②赵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上来就说:“遇到我算你们幸运,我带你们,你们的语文成绩保证能提高五六分。”口齿不清的说话习惯,让赵老师“保证”的“能平均提高五六分”显得像对“遇到我算你们幸运”的否定。
③那时学校给老师都安排住房,赵老师一间五平米不到的宿舍,远离学生和其他教工宿舍,离教工食堂也最远。可能习惯了一个人吃饭,赵老师从不与其他教工一起用餐。他打好饭菜就从食堂出来,边走边吃,一般刚好到宿舍门前吃完。我们会看到,他从裤兜里晃晃啷啷掏出一大串钥匙,熟练地挑出一把,插进锁孔,拧转,推门,进门,哐当又关上门。春夏秋冬四季如此,刮风下雨飘雪皆如此。赵老师吃饭在我们眼里是一道有趣的风景,他吃饭很甜很香,右手拿筷子,左手既端碗又攥两个大馒头,走两步停一下,或喝汤或咬馒头或夹菜。遇到下雨,他就在伞下吃,走两步停下,吃一口再走,不管地面有无积水,也不管自己裤管湿了半截。
④地理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上不知为什么突然提起语文赵老师,说:“你们赵老师,他入戏。”赵新仁老师入戏,我们知道。
⑤他上《孔雀东南飞》,讲到主人公分手时,竟哽咽不能语,半天,眼含泪花,望着空荡荡的屋梁长叹一声,摆摆手让我们自己读书,一个人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去了。课文总是要讲下去的,赵老师有时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无法抑制的时候,一屁股坐到讲台的水泥地上大放悲声,双手握住自己的双脚,哭得涕泪涟涟,无法自已。我们目瞪口呆,但很快,我们以极高的朗读音量盖住了赵老师的哭腔。赵老师入戏后心里就没有了我们,但我们很感动。我们用声音掩饰他事实上的尴尬。
⑥但后来还是发生了不愉快,那是入戏的赵老师和我们仅有的一次不和谐。仍是《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赵老师教了我们一个礼拜,他歌颂善良、勤劳和反抗,批评软弱与愚孝,控诉封建制度。他时而怒目圆睁,时而眼含泪水又布满柔情。恼人的是,他重复,歌颂、批判、控诉之后再重新来一遍。还要再来一次的时候,我们班最能捣蛋的同学没举手就站了起来,“老师,文章也不全是真的,有虚假夸大的地方,不能当真。”我们都紧张地看着赵老师。赵老师愣在那儿,双眼大睁。他的脸越来越红,鬓角青筋暴起,嘴角哆嗦,足足分把钟。教室里鸦雀无声。恢复常态后,赵老师叹了一口气,摇摇头,用有些无奈,恨铁不成钢又有些理解的语气对我们解释道:“这是文学手法,文学,明白吗?”这时下课铃声刚好响起,入戏的赵老师获得了解放。
⑦有一次,无意间看到赵老师在读《古代汉语》,我们很好奇,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教书之外为何还要读这种看起来枯燥无聊的书。赵老师一脸的自豪与得意,乐呵呵地露着一嘴的大黄牙说在自考,自学考试。“老师也要进修学习。”
⑧其后我们知道,他已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专文凭,正在自学攻读中文本科。于是就理解了他为何每顿饭都要端回宿舍吃,为何总是把自己关在一间不足五平方的狭小房间里。枯灯独坐,清苦捧读,寂寞里有寄托,这对容易入戏的赵老师倒不失一种安慰。
⑨后来我去南京读书,赵老师曾先后两次写信,让我更明了他。他让我帮忙买自考资料,每一次都在信纸上重要的地方划上红色的波浪线,像当初批改我们的作文。划了波浪线还不放心,再在下面划上三角符号,信的末尾还反复说着感谢的话,啰嗦得就像他上课。每次,赵老师都会在信封里附上回寄的邮资和买资料的费用,非常认真地迂腐。在信里,赵老师向我坦承,希望自己的本科文凭能让全家人的身份改变,妻子孩子可以吃上计划口粮。“农村太苦了。”赵老师在信里说。
⑩后来遇上新疆吸引人才的政策,于是赵老师举家西迁。我极力想象他西迁前后的场景,想他一脸憨厚又呆气的表情,他走路低头吃饭的样子,他高兴起来的一嘴黄牙,可是一片模糊。脑子里最最清晰的场景只剩下他教《孔雀东南飞》的一些琐碎片段。
(选自《文汇报》2018年11月16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表格空白处内容。时间
事件
我的认识
我读高中时
赵老师保证能提高我们语文成绩。
不在意
赵老师独自打好饭菜回宿舍,在路上边走边吃。
感兴趣
①。
感动
②。
③
南京读书时
赵老师向我坦承了参加自考的目的。
懂得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我们用声音掩饰他事实上的尴尬。
②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他的脸越来越红,鬓角青筋暴起,嘴角哆嗦,足足分把钟。
(3)、课堂之外的赵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结合全文,如何理解结尾划线句子“脑子里最最清晰的场景只剩下他教学《孔雀东南飞》的一些琐碎片段”?三、习作(45分)
-
9.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蚕咬破蚕茧,方能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自立;咬破懒惰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勤奋;咬破自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大气;咬破浮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
请以《咬破的蚕茧》为题,写一篇作文。
⑵请以《我终于学会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行文格式规范。(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