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幅书法作品题的是“颂江长”。 B、图中书法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该作品落笔轻重有序,整体美观协调。 D、作品中“颂”字的写法错误。
  • 2.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niànɡ)    诚(qiǎn)     气喘吁(xū) B、动(rú)       角(lènɡ)     接而至(zhǒnɡ) C、黑(lí)       纶(qínɡ)      大风景(shā) D、(yì) 实(dūn) 千山之(diān)
  •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 4.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2)、肃敬而有诚意。
    (3)、松懈懒惰。
    (4)、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二、综合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晨报讯 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尽管这些年长江流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但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两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陈振楼和张兆安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长江流域的保护问题。

    (1)、请为上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2)、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为此拟一则公益广告。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长江的古诗词。
  • 6. 为加强同学们对游记作品的关注与了解,语文老师组织了“走进美文,遍游天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作为语文科代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棵灿烂的明珠。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而且,也体味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广阔情怀。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正式开始!

    ①开场白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改为“”。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后的句子是:

    ③开场白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修改为:

三、阅读与理解

  • 7. 课内阅读

    长江源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世界。我们乘着越野大卡车,顶着足以使人唇裂血流的紫外线,冲进了那据说有8万平方公里的无人之地。

    7月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就会下起冰雹。我们几次一觉醒来,帐篷被大雪埋了半截。最令人生畏的是高山反应,我就曾经被它折磨得头重脚轻,“哇哇”的吐个不停,还在帐篷里躺了整整两天。

    五天以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长江的源头,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冰封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川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有的像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还有的像千年巨龟……我觉得,真正能震动人心的,还是那倒挂在冰川之上的无数冰条。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一滴的融水悄然而落,没有声响,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

    (1)、作者写小冰峰时主要采用的修辞手法。
    (2)、填空。

    ①长江源头在

    ②寻找长江源头最大的困难是

    ③长江源头最奇异的景色是

    (3)、读了本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 8. 课外阅读

    烟雨中的古镇

    庄红蕾

    ①伴着潇潇春雨,到江南古镇走了一趟。下雨给游览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欣赏古镇,品味古镇,恰恰该在雨天。雨天的乌镇烟雨缥缈,是那么个性闪烁、古风淳朴。徜徉古街长巷而神迷,静赏小桥流水而心醉。她好像一杯淡淡的绿茶,是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的。

    ②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氤氳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岁月的血脉么?那不是缕缕的年华么?似水年华,在这清清的河水中反照着时光流逝和生命匆匆的无奈。于是古桥、老屋、乌篷船……切都发出一股淡淡的感伤来——烟雨之中,因为有了这种美丽的婉约的感伤,古镇才显得楚楚动人。

    ③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一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古镇却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

    ④春雨潇潇地下着,雨丝缕缕撩人情思,点点滴滴淋在心头,令人怀旧之意顿生。小时候,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篷船,一样悠长的小巷……那时的河里,水是清清的,在河里淘米,便会引来无数的小鱼儿,它们在水中争食,激起朵朵小小的浪花,荡起圈圈美丽的涟漪。石拱桥的缝隙里总是长出一蓬蓬的杂树乱草,疏影横斜,就像人老了长出的胡须,使石桥平添几许沧桑感。乌篷船悠悠地晃荡而过,橹声钦乃,渔舟唱晚。这一切,如今在家乡很难见到了。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经济在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

    ⑤虽然是下雨天,但游客依然不少,这些绝大多数来自大都市的人,带着世俗红尘的喧嚣,来扰乱了古镇的宁静。这些都市里的人在充分享受现代化文明的时候,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旅游?是追求返璞归真,还是怀旧,抑或逃避红尘喧嚣,给自己浮躁的心灵注入些许静气?

    ⑥细细地感受,帮岸,廊棚,石板路,隔着河看对岸的水阁。水阁是一色的青瓦平屋,枕河而筑,开启着一扇扇木板窗。憩息的老人临窗喝茶,赏窗沿口架子上的盆花。水阁将倒影投入狭长的河道,幽幽的,静静的。此时,蒙蒙细雨中一方蓝花巾倏然入目,是篷船上掌橹女的头巾。翩翩而来,飘飘而去。像一首小诗,一曲小调,一缕清香,它柔和在春风里,像枝头的绿叶映衬着烂漫缤纷的花朵,透出一种幽雅,一种气息。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淳朴的空气之中。我细细地凝视着、品咂着、探究着她的“静之源”,想着她的深厚的静气从何而来?结果发现竟是那穿镇而过的河水。那水是那么沉着,那么宁谧,那么平和,她的颜色呈深绿色,看似不动,实是活水,连着外边的大河,水中有小鱼儿游动,给古镇平添些许灵气。静静地看着河水,我不禁浮想联翩:不正是因为有了水,因为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江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文豪、大画家的吗?

    ⑧回来以后,似乎仍受着那烟雨古镇水汽的晕染,好长时间心头湿湿漉漉的。

    (1)、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古镇的?
    (2)、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篷船,一样悠长的小巷……(作者连用五个“一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3)、不正是因为有了水,因为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不“江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文豪、大画家的吗?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4)、文章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但第③段用的是“他”字,而第⑦段用的则是“她”字。请结合两段的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5)、本文的作者想通过“古镇”诉说些什么感悟和思考?请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