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对欧洲“发现世界”起到重要作用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   )
    A、 B、 C、 D、
  • 2. 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
    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 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 3. 从15世纪开始,西欧国家纷纷组织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从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首先到达非洲西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德雷克
  • 4. 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出现梁启超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西方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B、中国人航海技术的落后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国人缺乏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
  • 5.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了亚欧非三洲的广大地区,在政治上威胁着西欧,由于奥斯曼帝国在经济上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路线,巨大的经济利益也落入了土耳其人之手。这种情况(   )
    A、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 B、导致欧洲出现了通货膨胀 C、阻碍了东西方间的贸易 D、客观上传承了拜占庭文明
  • 6. 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追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折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该航海家(   )
    A、得到葡萄牙王室支持 B、开辟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C、经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D、成功到达东方实现了发财梦
  • 7. 到达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曾问达·伽马:“葡萄牙有什么?”他回答道:“有很多粮食、呢绒、铜、铁等等”,并请求王公允许他把货物从船上运下,以展示样品。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目的之一是(   )
    A、侵占土地 B、探寻黄金 C、传播宗教 D、开拓市场
  • 8. 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范围内产生的五大区域文明(   )
    A、接触和交流活跃 B、发展的水平一致 C、独立性、分散性特征明显 D、都位于欧亚地区
  • 9. 1497年,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领船队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后,乘季风抵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后来,大批葡萄牙商人沿着这一航线来到印度,收购大量的香料后再往东穿越马六甲进入东亚贸易,可见,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   )
    A、获取海外的商业利润 B、开辟到达美洲的贸易通道 C、建立虎大的殖民帝国 D、打破土耳其对商路的垄断
  • 10.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亚洲大陆的东部并未被广袤不可逾越的沼泽地封锁,它的东部边缘是海岸,可以乘船泛海到达。1459年,西欧人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了东亚的海岸线。由此可知,《马可·波罗行记》(   )
    A、揭示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B、奠定了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 C、对东方的描述真实可信 D、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 11. 中世纪欧洲,世界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描绘了一个由上帝创造的不可改变的世界。16世纪,世界地图描绘的是异域的土地和欧洲船只,以欧洲亲王名义所征服的最新区域也做了准确的标记,且图上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由此可知(   )
    A、欧洲各国对外殖民争夺愈演愈烈 B、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 D、人们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 12. 有学者曾说:“他开辟的新航线是东方人(中国人)开辟和经略的海上丝绸之路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使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西欧和南亚、东亚摆脱了相对隔绝状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由此可知,“他”是指(   )
    A、麦哲伦 B、哥伦布 C、达·伽马 D、迪亚士
  • 13. 达·伽马在他的航海日志中描述了他们的战舰如何摧毁阿拉伯人的强大舰队。对此,有人评价:“无疑,他们在回忆中有所夸大,但读这些航海日志可以得到一种印象,似乎一种天外超人的力量突然袭击了那些不幸的敌人”。这种力量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 B、封建主的开疆拓土理想 C、市民对现世幸福的追求 D、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原则
  • 14. 有学者认为,十四、十五世纪,整个西欧处于急剧的经济衰退,已从地处大西洋的马德拉群岛获利的葡萄牙人将注意力转向了西非海岸,并不断取得成功,刺激了竞争对手西班牙资助哥伦布,这才能解释为什么没有更早发现美洲。该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
    A、西葡两国贸易的冲突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葡萄牙海外扩张方向的改变
  • 15. 15世纪初期,葡萄牙的亨利王子采用许多优惠政策鼓励造船,还聚集航海人才,研究并制订航海计划与方案,广泛收集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各种文献,再加以分析整理,绘制出崭新的世界地图。这说明葡萄牙(   )
    A、迫切需要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B、海洋探险技术领先他国 C、统治者重视发展国家工商业 D、积极进行远洋探险准备
  • 16. 《胡椒的全球史》中写道:1439年时,一磅胡椒大约相当于英格兰人两天以上的工资,那时的胡椒可以兑换金银,可用于支付工资和货款。胡椒像一块大磁铁,吸引着全世界驶向黑胡椒的产地——印度。15世纪末,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是(    )
    A、英国人 B、西班牙人 C、荷兰人 D、葡萄牙人
  • 17. 《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航海家探险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 18.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其名称源自拉丁文,意为"平静的海洋",是由一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及其船队命名的。该航海家及其船队(    )
    A、最先开通了到达美洲的新航线 B、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 C、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D、最早发现了亚洲地区的国家
  • 19. 表]所示是根据(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整理的-段达·伽马与印度卡利库特王公的对话。据此可以推知(    )

    人物

    对话内容

    印度卡利库特王公

    贵国有些什么商品

    达·伽马

    有很多食粮、呢绒、铁、钢等

    印度卡利库特王公

    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

    达·伽马

    总数不多,是样品

    A、商贸利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印度有意与西班牙发展贸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印度沦为葡萄牙的半殖民地
  • 20.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顾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二、材料分析题

  • 21. [古代美洲与近代“美洲的发现”]

    材料一:玛雅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其形成经历了由公元前800年到公元1500年的漫长时期。古代玛雅人曾经建立了以墨西哥的帕林科、危地马拉的蒂卡尔、洪都拉斯的科潘为代表的文化中心。玛雅由于对外交往的贫乏,社会形态发展缓慢。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科技高度发达,如历法、星座图、建筑等,但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科技却十分落后。

    他们培植了众多农作物,依靠农牧业养活了众多的人口,但主要使用的却是简陋、落后的石器、木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

    ——摘编自黄小群《美洲土著人文化探源》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对人类是福音还是祸害?”这一困惑被称为“雷纳尔之问”,是法国研究美洲的专家雷纳尔于1780年提出来的,由里昂研究院设奖征文,此举更是将欧洲学界对美洲“发现”及其后果的争论推向高潮。这场争论主要局限在欧洲学界,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雷纳尔之问”作出回答,“肯定”与“否定”观点对立交锋。争论高潮迭起,但并未决出高下胜负,里昂研究院也从来没有从征文中择出最佳论著,奖项无果而终。

    ——摘编自王晓德《“雷纳尔之问”与美洲“发现”及其后果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玛雅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怎样看待欧洲人“发现美洲”。
  • 22. 古往今来,政府都特别重视经济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首先,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1934至1936年分别为213、237、259亿元。其次,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最后,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致力于资本需要量大、资金周转慢、盈利少、风险大,而为一般民族资本家所不愿问津的重工业及国防工业。这些努力后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浙赣线在军运及沦陷区各路机车车辆之撤退,工商物资之疏散,难民之迁移后方等抗日事宜,俱尽最大之努力。

    ——摘编自刘大钧《国民所得》

    材料二:重商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封建制度瓦解和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6世纪,随着王权的扩张,封建国家开支增加,作为力量弱小的商业资产阶级希望国家对工商业活动和商业资本给予支持和保护,早期重商主义思想在西欧得到发展。早期重商主义强调民族国家利益至上,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实行国家主导的间接宏观调控的政策,主张鼓励本国产品出口,缩减外国货物进口,主张国家垄断对外贸易。重商主义学说开始是作为“国家政策”形成的,而后才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从而形成了重商主义理论体系。

    ——摘编自黄光耀《论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特点和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早期重商主义形成的背景。
  • 23. 太平洋地区贸易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列强对这地区贸易的争夺深刻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在菲律宾马尼拉的殖民政府开辟马尼拉一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航线,这条航线连接东亚和美洲的贸易市场。西班牙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经马尼拉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转销到美洲各地和西欧。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马尼拉——中国贸易航路与葡萄牙人开辟的太平洋西部跨洋贸易航线联结起来,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一一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等

    材料二 伴随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美国越来越重视对太平洋地区的开发。1890年,美国海军上校马汉提出,占地表三分之一面积的太平洋世界才是20世纪美国的生命线。此后,美国政府逐步实施其太平洋地区拓展战略,力图将大洋彼岸巨大的中国市场纳入美国掌控中,并建立太平洋舰队以保护商船。1898年美国挑起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并取得关岛、菲律宾的控制权。20世纪初,美国取得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马汉提出的建立太平洋海洋帝国的目标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兴盛的历史条件,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施太平洋战略的背景,指出这一一战略的实质。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西欧国际贸易的变化,并说明造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大洲之间的关联是怎样影响这三大洲人口比率变化趋势的?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哥伦布在首次西航时写道:“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弗•哥伦 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他在航行到古巴附近时写道:“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前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 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哥伦布远航美洲的成功,一方面,以科尔特斯、皮萨罗为代表的一批欧洲殖民者,以 征服性的战争把特诺奇蒂特兰和库斯科等著名古都洗劫一空,在印第安古文明的废墟上构 筑起殖民主义大厦,另一方面,大授地制、大地产制、黑奴制在美洲的推行,加重了对印第安 人的超经济剥削,但却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美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殖民政治制度的 确立和发展,强化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压迫,但却为拉美走向相对的政治上的统一创造了 前提,从哥伦布远航开始先后移植到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带去的农具、家畜,以及为解决劳力 缺乏而贩运来的黑奴,都为美洲的开发和各民族的融合开辟了道路。然而,在殖民统治时期 逐渐生成的这些新的社会因素,决不是殖民者恩赐给美洲人民的,而是在经济规律支配下, 欧、美两种生产方式冲撞的结果。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和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