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必修4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的观点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是彰显时代精神的哲学,决定了时代的走向 B、实现了在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C、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是“科学之科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2. 柏拉图认为,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下列观点与此体现的哲理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是(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搭载的三名航天员将执行6个月的载人飞行任务。从哲学上看( )A、体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 在方式 B、见证人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说明人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4. 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该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 下列观点中,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末认识之物”与“心外无物”
③“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气者,理之依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 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8.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有可能是他说的是(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 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营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0.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相同的是 ( )A、未来的一切都写在圣经里 B、天地合而万物生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1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12. 对于命运,有人认为“人生曲线的走向,皆是上天的预先安排,个人无能为力。”这种观点是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3.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绝对精神是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内在本质和基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下列中国古代哲学观点中与上述思想观点相似的有(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五行相生相克演化了自然万物及其变化”
③“理也者,生物之本也;气也者,生物之具也”
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若从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①→②→③ B、②→①→④ C、③→①→④ D、④→②→①15.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指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下列与其观点中,与其立场相对立的是( )①水是万物的始基
②闭上眼睛,世上就没有悬崖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万物都只在概念中运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 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画饼充饥”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我思故我在”
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7. 作家周国平说:“如果你希望自己或者孩子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那么,哲学恰恰是最有用的。”在追崇自然科学的今天,有许多人不免质疑;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读哲学?我们还要不要仰望星空?其实物质生活越是发达,我们越要学会反思,用哲学的方式去思考。这是因为( )①哲学为人类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处理人生面临的问题
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的学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 经营者无论是谁,都应该抱有“想要自己的公司变成这样”“人生应该这样度过”的想法和人生观。稻盛和夫说,经营者的哲学和公司的业绩是并行的关系:想要拓展经营,首先必须要“提高经营者自身的心性”。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①哲学能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②哲学并非思想楼阁而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③只要学好哲学就能为企业经营带来经济效益
④哲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A、能够反映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反映了每个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具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0. 屈原《天问》写道: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意即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变?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天问》中这一描述( )①表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具有形而上学性
③体现了屈原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积极探索
④认为人类不能认识宇宙的变迁,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
-
21. 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语)
请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运用时代精华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3. 材料一:西汉时期的著名哲学家董仲舒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材料二:西晋时期的思想家傅玄认为:“心者,万物之统也。”
材料三:春秋时期的哲学家管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共同本质是什么?(2)、材料三中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思想?它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他明确指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恒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
材料二: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性?(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请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