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2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河南安阳出土商朝玉器 商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 B 北京燕国都邑遗址出土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于农业生产 C 山东齐国都邑临淄出土战国时期的刀、剑、戟、箭等兵器 战国时期争额战争更为激烈 D 湖南湘西龙山里耶古城遗址出土大量用隶
书书写的秦简秦朝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A、A B、B C、C D、D2. 汉武帝初期,十三部刺史为丞相属吏,由“司直(丞相下属官员)督刺史”,而到汉武帝晚期,刺史则改由御史大夫统领,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这一变化( )A、提高了刺史的政治地位 B、折射出中枢权力的调整 C、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力度 D、旨在规范监察部门职权3. 胡饼(类似今天的烧饼)是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烤制面食,味道香美且易于携带。魏晋时期,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在边远乡村,胡饼都深受民众青睐。据《晋书》记载,王羲之被权臣选为女婿时,就正躺在胡床上大嚼胡饼。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民族交融得到加强 B、汉人胡化风气盛行 C、社会等级日渐弱化 D、外来食物占据主导4. 从唐到宋,中国古代城市完成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革命性"的转轨。"坊"曾是专门的居民区,"但大约从北宋后期开始及南宋前期,'坊'已只是街、巷的雅称、别名"。唐宋城市的变化( )A、反映了宋代城市管理的混乱 B、不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D、规范了城市商贸活动秩序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认为,"读得书米,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学问有诸已与否,须临事方信","口笔之不足为凭,只能办事人可用"。这些观点( )A、具有鲜明的科学实践精神 B、提倡“经世致用”学风 C、推动了明清社会思想转型 D、坚守“格物致知”思想6. 下表所示为19世纪80年代初《申报》对当时中国招商局集股兴办企业的报道。这些报道折射出( )时间 评论摘要 1882年6月13日《劝华人集股说》 “自(轮船)招商局开之于先,招集商股,创成大业,各商人亦踊跃争先,竞投股分” 1882年6月25日《论赛兰格锡矿》 (投资者)“视公司股分皆以为奇货可居,往往一股分票出,争先购买” 1883年11月1日《论买卖股票之弊》 “凡属公司,自刊发章程设局招股之后,不须一两月而股分全行卖完” A、政府加强了对股份制企业的扶植 B、近代金融体系日益得到完善 C、“实业救国”得到国人热烈响应 D、更多民间资本流向近代企业7. 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 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海关税务人员的“国产化”。至1937年,海关各口岸的税司已由1929年的仅8名中国人上升到有三分之一的职务由中国人担任。这一举措( )A、折射出国民革命的深化 B、废除了西方列强在华特权 C、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 D、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9. 1944年9月,毛泽东认为"对敌斗争的办法,主要还是挤",要"多打胜仗,巩固自己,挤小敌人","在可能条件下,应乘虚尽量消减深入根据地内之伪军、顽军及敌军小据点,扩大根据地”。这说明( )A、敌后战场转入了反攻 B、国共间矛盾进一步激化 C、根据地急需得到巩固 D、革命统一战线规模扩大10. 1979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广东省中山县小榄公社某社员通过自主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使得1978年全年家庭总收入超过10700元的事迹。之后“农民万元户”作为公开报道的流行语在全国一度流行起来。该报道( )A、旨在肯定家庭生产责任制 B、表明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 C、助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意在激发农民的致富欲望11. 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凡是私有财产丢失,负责保管私有财产的管理者便会受到相应处罚,并被要求对财产丢失者进行赔偿。”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A、立法注重服务现实生活 B、极力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确立了“以法治国”原则 D、财产私有制度开始确立12. 下图所示为米开朗琪罗最著名的雕像之一《摩西》。摩西是人类中最受神恩宠的先知,他是犹太人的最高领袖,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道德家、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由此可见,米开朗琪罗( )
A、主张建立民族国家 B、具有英雄主义情结 C、崇尚自由平等精神 D、要求摆脱宗教束缚13. 1905年,提拉兑曾讲:“如果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俄国的镇压力法,那么印度公民将采用俄国的办法。俄、德、爱尔兰等国的近代历史都向我们表明,人民对司瓦拉吉(自主)的希望是不能被暴君所压制的。"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印度( )A、民族革命得到国际援助 B、国大党放弃了改良主义主张 C、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 D、无产阶级主导民族解放斗争14.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后,某报刊评论说:"这场军事比赛的麻烦在于,它进入了加赛局,而德国既没有替换的投球手,也没有代打。"此观点意在说明( )A、德国开始丧失战争主动权 B、美国参战使态势发牛逆转 C、两军事集团力量趋向平衡 D、美国决定了战争胜负走向15. 下表所示是1925年苏联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主要经济领域所占比重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行业 工业 批发商业 零售商业 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所占比重 26.7% 12.1% 44.1% A、私人经济受到严厉压制 B、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 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 D、国家控制着经济命脉16.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由此可知,“新模式”的产生( )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兴起 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
17. 有同学为研究宋代科举制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科举出身人数占当年全国总人口比例
时间 科举出身人数 占全国当年总人口比 公元1100年 35600人 0.04% 公元1200年 64500人 0.101% ——摘编自余保中《宋代科举制对社会分层和垂直流动的作用探析》
材料二: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摘编自【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是时天下学者,杨(忆)、刘(筠)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愈)文者。
——摘编自【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科举制度的价值。(2)、简述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科举制度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若夫西洋诸国,恃智力以相竞。我中国与之并峙,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使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摘编自1885年薛福成《筹洋刍议·变法》
材料二: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土耳其天下陆师第一而见削,印度崇道无为而见亡,此其明效也。故今日之教,宜先开其智。武科弓刀步石无用甚矣。
——摘编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三:我中国地大物博与美(国)同,而吾国家产之富矿质之丰,比之美国过之无不及。劳力之人工,我即四倍于美国。我国所欠缺者,资本也、才能也。偿我能得此两要素,则我之实业发达,不特可与美国并驾,全当四倍于美国。
——摘编自孙中山《中国实业如何发展》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
——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3年1月28日)
(1)、简析材料一、二、三中“富强”内涵变化的时代背景。(2)、指出材料四中“富强”内涵的新变化,并简述其意义。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1760年到1800年,40年的时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0%上升到20%,属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上升速度是缓慢的。在1801~1851年这50年内,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由20%上升到50.2%,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英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在这个阶段中,不仅纺织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蒸汽机的普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还出现了一批由交通运输业带动的城市。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条铁路建成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网的形成,英国仅用了3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英国与铁路发展配套的各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法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大陆其他各主要国家步调一致,均呈低速增长之势。据研究,法国城市的发展几乎完全局限于大城市内部的扩张,所增加的城市人口中有80%集中于人口在4万以上的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在法国相当迟缓。
——摘编自沈志强《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法国城市化双重动力解读》
材料三
国内学者普遍将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15~1840年是城市化兴起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1840~1871年是德国城市迅速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1871~1913年是德国城市化极大繁荣和发展的时期。德国的中小城市多,分布较均匀,人口过于集中的大城市少。1871年德国城市人口为1479万,占总人口的36.1%,1910年城市总人口已达3897.1万,占总人口的60%,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摘编自陈秋霖《德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等
(1)、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法、德城市化的各自特点。(2)、简析影响近代西欧城市化发展的要素。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大国崛起的原因,史学界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 科技创新是决定大国兴替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要崛起为大国并持久保持大国地位,只能靠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观点二 杰出领袖不仅在崛起之初对推进社会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崛起过程中对于扫除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在确保持久繁荣稳定的制度建设上,领袖的率先垂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观点三 经济增长,确切地说是一个国家社会内部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该国的制度建设 ——摘编自阮建平《大国强盛与领袖意志——大国崛起领袖因素透析》等
围绕材料,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