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汇编23:金属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在利用黄铜(一种合金)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主要含Zn、ZnO、Cu和Cu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气泡产生 B、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根据黄铜屑的成分,可确定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 D、根据黄铜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2. 我国是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湿法炼铜涉及到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这一化学反应的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3. 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4. 如图所示,两只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根据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推测镁与锌具有不同的(   )

    A、颜色 B、熔点 C、金属延展性 D、金属活动性
  • 5. 取一段镁条放入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摸试管外壁会感觉发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无明显现象 B、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D、反应说明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 6. 一般地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如图为铁、铜、钠、锌四种金属的最早冶炼历史年代,则甲代表的金属是(   )

    A、 B、 C、 D、
  • 7. 小科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 8. 小明将纸条分别紧紧卷在木棒和铁棒上,加热纸条(如图),木棒上的纸条立即燃烧,面铁棒上的纸条不会立即燃烧。据此推测木棒和铁棒具有不同的(    )

    A、密度 B、导热性 C、硬度 D、延展性
  • 9. 通过实验可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 10. 铕(Eu)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反应,应保存在氩气中。铕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u+2H2O=Eu(OH)2↓+H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1. 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式是: ① 2FeTiO3+6C+7Cl2 __ 2FeCl3+2TiCl4+6CO;②2Mg+TiCl4 __ 2MgCl2+Ti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FeTiO3属于氧化物 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 C、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D、TiCl4中钛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96:71
  • 12. 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 , 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3. 如图所示为今年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具含金量约为8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的元素符号为aU B、金容易被锈蚀 C、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
  • 14. 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 15. 铁在海水中容易被锈蚀,通常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   )
    A、 B、 C、 D、
  • 16. 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17. 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 18. 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里的物质发生反应使气囊弹出,以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某汽车安全气囊中的反应之一为:6Na+Fe2O3=2Fe+3Na2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9. 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 20. 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21. 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依合金制成,科学家发现其质量有极微小变化。2019年5月20日,服役129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量来定义千克,以提高千克定义的精确性。下列关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铂依原子不做热运动,不具有内能 B、用铂依合金制作的原因之一是其耐磨损 C、保存在双层玻璃钟罩内有助于防氧化、防腐蚀 D、质量变化过程中,所含铂依合金的多少发生变化
  • 22. 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由此小金做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 CuOCuSO4Cu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 Fe+ H2SO4FeSO4+ H2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 23. 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 24. 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娶成分是SiO2)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SiO2+2C __ Si+2CO↑。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 D、该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
  • 25.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容器与所盛溶液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铁制容器盛盐酸 B、用铜制容器盛盐酸 C、用铁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D、用铜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
  • 26. 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

    ②Mg2和Fe2

    ③Fe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 27. 性能神奇的金属钛(Ti)是航空、军工、电力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常温下钛不与非金属及强酸反应,加热时却可以和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是钛矿石之一,目前利用金红石大规模生产钛的过程是:

    ①在高温条件下在往金红石与碳粉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反应制得四氯化钛(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在氩气的气流中,高温下用过量的镁跟四氯化钛反应制得钛和氯化镁。

    完成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8. 如图所示,将铁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此时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电流大小为安。装置中的虚线框部分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铜片是电源的极。在其它都不变时,将铁换成更活泼的金属X,产生了更大的电流、则金属X可能是(选填“锌”、“银”或“铜")

  • 29. 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 30.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
    (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最主要证据是
  • 31. 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没金属从其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与此类似,碳在高温下,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但活泼金属形成的氧化物不与碳发生反应。如碳在高温下,能置换出氧化铁中的铁,但与氧化铝不反应。
    (1)、判断C、Fe、Al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2)、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
    A、碳与氧化铜 B、锌与稀硫酸 C、碳与氧化钙 D、银与硫酸铜

三、实验探究题

  • 32. 久置的镁带表面会有一层灰黑色固体。为了测量久置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了两种实验方法:

    物理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用砂纸打磨,除尽表面的灰黑色固体,根据剩余固体质量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1)、经讨论,同学们否定了物理方法。理由是:打磨过程中
    (2)、常温常压下氢气密度已知,因此大家认为化学方法可行。

    (老师提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灰黑色固体除了氧化镁之外,还存在少量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它与酸反应会产生CO2气体;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同学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

    ①图C、D虚线框内有一种测量体积的仪器(未画出),该仪器是

    ②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

    ③结合实验方法和选择的装置分析,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A.加入稀硫酸不足,镁带有剩余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反应结束,立即读数

  • 33. 下图是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阶段Ⅰ】得失氧说: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阶段Ⅱ】化合价升降说:凡是出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Ⅲ】电子转移说: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1)、根据得失氧说,在H2+CuO=Cu十H2O化学变化中,H2发生了反应。
    (2)、电子转移是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本质原因。失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会(选填“升高”或“降低”)
    (3)、根据化合价升降说,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是反应。

    (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 B、电子转移说是从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C、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是有利的 D、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 34. 科学兴趣小组采用不同方案对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进行了研究。

    甲同学:将镁带和铜粉分别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乙同学:把铁制容器和铝制容器放在同一潮湿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容器表面的锈蚀情况。

    ……

    实验后,同学们进行汇报和评价交流。

    (1)、甲同学根据的实验现象,得出金属镁的活动性比铜强。
    (2)、乙同学观察到铁制容器表面有明显的锈蚀现象,面铝制容器表面无明显变化,据此他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铝强的结论。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方案设计不合理,他们的理由是:铝制容器表面无明显变化是因为导致容器中的铝无法与氧气接触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此方法比较铁与铝的活动性强弱。
  • 35. 小明和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发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但有时会出现溶液颜色变为淡黄绿色或淡蓝色,甚至无明显变化的异常现象。
    (1)、针对上述异常现象,他们认为可能是溶液浓度或反应时间不同导致。为进一步探究此问题,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建议:①实验可设计4~5组;②实验时每支试管取用硫酸铜溶液5毫升;③每次实验总时间为20分钟。实验室提供铁丝、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蒸馏水及其它实验所需的仪器。

    (2)、列举一个因反应物浓度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的例子,写出反应物及现象。
  • 36.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它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

    步骤

    活动内容

    收集证据

    分析并得出结论

    步骤一

    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

    ②取锡纸反复折叠

    锡纸未破损

    锡纸中金属不是锌

    步骤二

    用磁铁靠近锡纸

    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

    锡纸中金属不是

    步骤三

    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

    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

    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

    【交流评价】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

  • 37. 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 a 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 b 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 a 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步骤 2:一段时间后,观察 U 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1)、步骤一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
    (2)、铁制品的锈蚀条件之一是需要O2 , 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 38. 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

    【实验验证】①验证猜想一:你的方案是

    ②验证猜想二: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请你在矩形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标出所选物质

    ③验证猜想三:进一步实验……

四、解答题

  • 39.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地球第四极”— —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本次万米深潜任务成功的一大亮点是采用了许多自主研发的国产新材料

    (1)、“奋斗者”号采用的钛合金材料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与下列哪种材料类型相同?

    ①塑料     ②不锈钢     ③玻璃

    (2)、“奋斗者”号下潜时,外部携带了4块压载铁,总质量将近2吨。压载铁被悬挂的模型如右图所示。试计算4块压载铁水下浸没时对“奋斗者”号的作用力约为多少?(压载铁的密度近似为8×103千克/米3 , 海水的密度近似为水的密度)
    (3)、完成水下作业之后,“奋斗者”号抛去压载铁上浮。为了使“奋斗者”号在深海有足够大的浮力返航,采用了一种新的固体浮力材料,由大量纳米级大小的空气玻璃微珠组成。为了满足设计需求,该材料需要具备怎样的性质?(答出一点即可)

五、综合说理题

  • 40. 1823年德贝菜纳发现氢气在空气中遇到铂会起火,并研制出以他名字命名的世界上第一个化学打火机,如图甲所示。德贝菜纳打火机的结构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顶盖上的开关打开,从内管中冲出的氢气贝点燃。开关关闭,喷嘴被堵住、火焰熄灭,随后氢气停止产生,请你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介绍德贝菜纳打火机的使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