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汇编21:酸和碱(综合运用)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量的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酱油和食醋
闻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
C
探究水的组成
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
D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3. 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4.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或结论
推理或判断
A
酸性溶液pH小于7
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D
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A、A B、B C、C D、D5. 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6. 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需要证据支持。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能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B、 C、 D、7. 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8. 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A、 B、 C、 D、9. 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10. 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11.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除去这层白膜最合适的试剂是( )A、蒸馏水 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12. 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13.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 )A、 B、 C、 D、14. 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5. 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16. 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17. 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均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8.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19. 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0. 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
-
21.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向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至反应完全。(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图的 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填写离子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
-
22. 在研究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时,把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得到无色溶液A。无色溶液A中除了氯化钡还有什么?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猜想
可能还有盐酸
可能还有氢氧化钡
实验过程
在试管中加入2~3颗锌粒,再滴加少量无色溶液A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无色溶液A,再滴加2~3滴氯化铁溶液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有②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无色溶液A不含①
无色溶液A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钡
(1)、请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①②(2)、该同学为了从无色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钡品体,请你帮他写出合理的方法:。23. 小越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越猜想: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可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钙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为了检验小越的猜想,小陈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3)、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24.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
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
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
(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夜中肯定不含H+ , 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2)、【实验探究】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
无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没有Ca2+
Ⅱ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有OH-、CO32-
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溶液。【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25. 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在完成盐酸除铁锈实验时,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同学们对此现象感到很好奇,针对“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设计实验】小组同学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A和B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试管A中有气泡,试管B中没有气泡,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1)、小组同学设计图甲所示实验基于的假设是;(2)、小金同学认为图甲实验A和B对照设置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气体生成产生影响。于是在图甲实验基础上补充设计了如图乙对照实验C和D。但小科同学认为对照实验D的设置没有必要,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3)、【反思提高】设置对照实验首要问题是找准找全影响因素,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对照实验的设置,实现对照实验组设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迁移应用】一次课外实验的意外现象: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
请结合设置对照实验的思想,完成“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问题探究。
【实验探究】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②Na2CO3溶液呈碱性,其溶液中除了Na+、CO32-、水分子外,还有OH-。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丙对照试验E、F和G。
往镁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Na2CO3溶液、x溶液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E、G中有气体产生,但缓慢且少,试管F中产生气体既快又多。从对照实验设置的角度分析,实验G所加“x溶液”应该是;
(4)、分析图丙实验可知,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气体是由镁与水反应生成的。试管F中快速产生气体,是因为Na2CO3溶液中存在能促进镁与水反应的离子,该离子是。26. 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人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如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 ,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27. 某兴趣小组对“稀盐酸与石灰石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稀盐酸与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实验操作】取一块状石灰石于试管中,往试管中加入5毫升稀盐酸。
【实验现象】①开始时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②反应停止后,试管底部有块状固体残留、固体表面无气泡;③试管内溶液无色。
(1)、【初步分析】反应停止后,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判断,得出了石灰石没有反应完的结论。支持该同学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填上述实验现象的序号)。(2)、【小组讨论】大家讨论后认为,要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以从液体和固体两条途径进行探究:一是探究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二是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继续探究】对原残留液体是否还有盐酸的探究,有同学取原残留液体,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根据这一现象,得出了原残留液体中存在盐酸的结论。但小金认为根据这一现象是不能得出原残留液中存在盐酸的结论,小金的理由是。
(3)、探究原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真正需要检验的离子是 。(4)、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小丽取原残留块状固体用水洗净后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的现象,于是得出残留块状固体中还存在碳酸钙。【实验结论】在原反应结束时,稀盐酸与石灰石没有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碳酸钙有剩余。
28. 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1)、【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2)、【实验设计】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步骤二:继续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Ⅱ
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
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确
①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
②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3)、【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_________。A、紫色石蕊试液 B、铜片 C、铁锈29.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A滴有酚酞的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 , 发现D氧化钠溶液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 , 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填化学式)和水(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选填“>” “=” “<”)30. 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实验操作】
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
【实验证明】
(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 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2)、【继续探究】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② , 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4)、【微观解释】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31.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四、解答题
-
32. 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2)、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3)、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__________;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3.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入100克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4. 小明利用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实验流程如下:
资料:①Fe2(SO4)3+Fe=3FeSO4;②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为硫酸铁等物质。
(1)、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克。(2)、写出该实验中的一条化学方程式(除资料①中的反应外)。。(3)、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要确保铁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35. 用“盐酸—硫化钡法”生产BaCl2会放出有毒气体H2S(其水溶液有酸性)可用 NaOH吸收H2S制取Na2S进行处理。下表为H2S回收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项目 单价(元/吨) NaOH 2500 Na2S 5000 辅助费用(以处理1吨H2S计) 1114
(1)、工业处理尾气需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从经济效益考虑这种处理H2S的方法是(选填“盈利”或“亏损”)的。(2)、若某化工厂每天要处理10吨H2S,需消耗NaOH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36. 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性。(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克.(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五、综合说理题
-
37. 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人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