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氧气供给呼吸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D、用二氧化碳灭火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液体加热 C、
称量10.05g固体 D、
量取9.5mL液体-100mL量筒
3. 某同学设计或实施的下列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氢气中是否含有氧气 B、通过颜色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两种固体物质 C、检查加热固体制气体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握试管,再将导管伸入水中 D、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木炭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 在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过程中,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B、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拿出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 C、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D、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5. 已知,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下列有关
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4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原子呈电中性
6. 下图所示A烧杯中液体变红,B烧杯中液体没有变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B烧杯中微粒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 B、该实验说明A烧杯中微粒不在运动 C、该实验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7. 如图为构成某物质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
”代表硫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物质属于混合物 B、此物质的一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C、此物质的分子为HS D、此物质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1:18. 印度洋海啸,使当地的饮用水受污染,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关于饮用水处理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A、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 B、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 C、饮用前加热煮沸 D、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9. 一个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H3+O2→X(气体)+H2O可以发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气体X中的元素不参与化合价的升降 B、X若为单质,应为N2 C、X为NO时,反应中NH3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5 D、气体X中一定含有氮元素10. 已知:A、B、C、D、X为常见物质,①②③④为目前所学常见反应,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且①、②、③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④不属于目前所学的任一种基本类型。通常情况下A、B为固体,C为液体,X为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是单质,则D一定为氧化物 B、若X是化合物,则反应①②③一般均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X C、若X是单质,则反应①②③一般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X D、X无论为单质还是化合物,反应①②的条件均需要加热11. 如图①④为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④中仅有套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装置③和装置④都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 C、装置②可以方便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 D、装置④此时为反应开始进行的状态12. 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C、干电池工作时电能变为化学能 D、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二、填空题
-
13. 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请回答问题。(1)、仪器的名称:。(2)、用高锰酸钾制取的文字表达式是。(3)、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是。(4)、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的操作是。(5)、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14.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时 , 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甲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红色的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1)、关于甲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其中错误的说法是和。(填序号)(2)、对于实验一,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i、写出改进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ii、如图乙改进实验与实验一相比,明显的优点是(写一条即可)。
iii、在实验开始阶段,由于具支试管内的 , 导致气压先变(填“大”或“小”),实验后期,由于 , 冷却后气压变(填“大”或“小”)。
(3)、实验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在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16. 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在化学反应中,钠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填“阴”或“阳”)离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关系密切;(3)、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数;(4)、在此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变化规律是: 依次递增。17. 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1)、回答下列问题。i从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填“分子”或“原子”)
ii该反应中涉及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2)、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i、图中共有种元素。
ii、粒子的符号为 , 由、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18. 科学家根据自然界存在的制取出年底又制取出。(1)、、、在物质分类中都属于。(2)、的分子极不稳定,需保存在的干冰中。在通常状况下,它采取爆炸式的反应生成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火箭每发射设备,需要传统燃料(如液氢),若使用作为燃料,这一比率可以改变。假设你是一个科学家,想设计用作为燃料发射火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①;②;③。三、综合题
-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中的试管内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 其中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单质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②能溶于溶液,而不溶于该溶液,常用溶液吸收。
【提出问题】已知实验后中的红色固体含有单质铜,是否还含有氧化亚铜呢?
(1)、【实验验证】取少量中的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试管中出现 , 证明固体中确实有。(2)、【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
(3)、【提出质疑】甲同学认为猜想二不正确,他的理由是。(4)、【验证猜想】乙同学将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中,黑色固体变红,证明猜想是正确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交流反思】兴趣小组认为如图所示装置不够完善,为了防止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应该把上图装置中的部分装置换成下列____(填字母序号)装置中的任何一个。A、B、
C、
D、
四、计算题
-
20.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1)、产生CO2的质量为g;(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