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共计21分)

  • 1. 下列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缴(jiǎo)获    惨怛(dá)    怵(shù)惕   斧钺(yuè)汤镬 B、襁(qiǎng)褓   藩(fān)篱   节旄(máo) 瓮牖( yǒu )绳枢 C、仇雠(chóu)皭(jiào)然  鞭笞(tái)   龟(jūn)手之药 D、罹(lí)难   淬(suì)炼 濯淖(nào) 度长絜(xié)大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若火之始然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小人喻于利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故窃异室以其室 B、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乃得归
  •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恕”乎 / 尔无忘乃父之志 B、愚黔首 /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千里之行,始足下 / 故内惑郑袖 D、有四端也 / 世言晋王将终也
  • 6.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竟为秦所灭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见犯乃死,重负国 C、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体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B、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法、道、墨四家。 C、《汉书》作者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是“前四史”之一。 D、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共计9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来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成功。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

    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含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正是因为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所以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命文化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革命文化。 C、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D、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先给革命文化下定义,然后指出革命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B、文章用延安精神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了革命文化的作用。 C、文章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实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文化的重大意义。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命文化内涵丰富,其主要内容是革命精神,其次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 B、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 C、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但并不是其参加了活动,就可以创造革命文化。 D、根据文章的内容,“党指挥棒”的原则、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属于革命文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计12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奇医·奇方

    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

    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

    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伸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功夫,就给弄好了。

    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

    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进了阿城。原阿城驻防司令麻五摇身一变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号大汉奸。

    一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读一本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突然,寂静的大街上传来一条游狗信信的惨嗥,似遭受了什么重物的捶击。接着一串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来。随后,就有人跳下马,咚咚地砸门。

    宋先生打开门,面前那人提着一盏马灯,影影绰绰一身军人打扮。军人十分恭敬地问候宋先生。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来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副官叫宋先生上马。宋先生略一沉吟,说,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服吗?副官说,是麻司令。他老人家今晚就寝前不知怎么回事瘫软不能站立了,有劳先生去看看。先生笑了,这就去吗?副官一只手提着马灯,一只手紧按着腰间盒子枪的枪套,语气冷冷地,马上去!

    宋先生扫了一眼副官,又微微一笑,说,好的。先生说着便去后院牵出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另一个伪军模样的人走过来,欲扶宋先生。先生摆摆手,抓住鞍辔,腿一跨,很矫健地上了毛驴背。走吧,他说,走吧。

    宋先生是在子夜时分走进麻五的驻地的。麻五在床上蛤蟆样哼哼着,见了宋先生,一连声说,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这阵儿只觉着浑身酥软,像没有骨头似的。说着就要往起爬,竟是动不了。

    宋先生看一眼一摊稀泥样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说麻司令病得不轻呢,我给你开几剂方药吃吃看。这里有两样药引子,是万万不可少的,你要务必弄到,方能见效。说罢端坐到一张紫檀方桌前,铺开纸张,挥笔就是一剂方药。药引子另纸附上,写的是: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

    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骑着马又上“一文堂”来了。其时宋先生正在药房配药,见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没放下手头的活,只散淡地问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吗?

    没有。副官说,先生你开的药剂好像疗效甚微。

    药理全对,怎能无效?这就奇了。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

    副官一脸茫然。

    宋先生缓缓地说,麻司令他把药引子吃到哪儿去了?当然是肚子里呀!副官觉得宋先生的话有些愚蠢。

    宋先生双手一拍,难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药引吃到心里去呀……

    副官莫名其妙地去回话了。

    当天,有人看见宋先生提着药箱,骑着毛驴去城外出诊了。从那天起,阿城的人们再也没见过宋先生。

    后来,有人传说,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传说又说,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将宋先生的话一五一十学说给麻五后,麻五当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五官扭曲得极可怕。宋先生的那番话惹恼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经参加八路去了。传说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

    抗战胜利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张奇方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传统的传奇小说模式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成长经历,为下文具体描写这位奇医作了铺垫。 B、文中在表现宋先生的接骨神技时,用泥中拼碗训练肉中拼骨,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原理相同,有科学依据。 C、小说通过描写药铺的典型环境,比如“一文堂”的店名、门前大书的对联、“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等来烘托人物。 D、汉奸麻五突如其来的瘫软怪病,有巧妙的隐喻作用;而宋先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子,其实是暗讽麻五没骨气。
    (2)、下列对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先生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充分体现了宋先生的医者仁心,希望世间的患者越少越好。 B、一听副官说麻五自己生病了,宋先生笑了,这与宋先生作为一个医生的身份不符,但是这与宋先生作为一位爱国人士的身份极为符合。 C、“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宋先生这句话表面上上是在说药性,实际上是在讽刺麻五墙头草,站不直,为日本人做走狗。 D、小说的主要反面人物是麻五,作者描写麻五全部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主要通过宋先生与副官的谈话来描写麻五。
    (3)、小说最后用人们的种种传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四、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10. 课内文言文阅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擅长 B、屈平草稿未定  属:撰写、写作 C、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D、空以身草野     膏:肥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11. 课外古诗鉴赏

    江间作

    【宋】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黄州人,家贫未仕。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西山和赤壁是虎踞龙盘的形胜之所,地处战略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要,是天然屏障。 B、颔联自然地写到了三国历史上的英雄在这里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表现了诗人的景仰之情。 C、颈联中,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实景:沙滩明亮,白鹭栖息,天空开阔,鸿雁飞翔。 D、尾联的“鱼竿客”,暗指朝廷的当权者,表明诗人也希望能像三国的英雄一样能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到赤壁游览,此时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B、本诗精于炼字,“退”字令人叫绝,写出了天空中鸿雁在调皮地倒退着飞的情态,煞是可爱。 C、本诗结构严整,对仗精工,前三联都使用了对仗,表意凝炼集中,概括力强,增强了节奏感。 D、本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写景抒怀,气势雄大。
  • 12. 理解性默写
    (1)、习近平在北大与学子交谈时指出,要担当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做一个抱负远大、意志坚定的青年。这正如《论语》中曾子所说的“”。
    (2)、《大学之道》中提出:“。”主张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以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4)、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5)、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在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阻隔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倍增“”的感叹。
    (6)、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铺垫。
    (7)、《过秦论》中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司马迁与班固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合称“班马”,就如他们的著作《史记》《汉书》被合称“史汉”一样。司马迁的《史记》已有诸多褒赞,像大家熟悉的鲁迅先生的评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与开展,对简练、晓畅的《汉书》,被读书人大为推崇。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都酷爱《汉书》。黄庭坚甚至公开宣称,如果接连三天不看《汉书》,便觉得俗气逼人,    

    明朝时,《汉书》受到的追捧更是史无前例,连文化水平并不算高的朱元璋也对其     有加。有一回,明军俘虏了元朝官员郭云,朱元璋见他相貌魁伟,便释放了他,还送给他《汉书》做见面礼。受朱元璋的影响,明朝建文帝、神宗等几位皇帝,对《汉书》也是     。可以说,在众多《汉书》的爱好者中,明朝的“粉丝”级别是最高的。

    文人的著作,能够洛阳纸贵,在图书市场上     , 当然是件令人愉快的事;而备受推崇,甚至被后人用来当作下酒的佳肴,更不失为一种至上的幸福。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班固的《汉书》却遭受各家的攻诘,后代大多数读书人对它并不认同 B、虽然《汉书》与《史记》齐名,但是《汉书》的认同度比《史记》要低 C、班固的《汉书》,虽然后人有些微词,但仍得到了大多数读书人的认可 D、虽然对《汉书》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嗤之以鼻,但大多数读书人还是表示认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宋之际,简练、晓畅的《汉书》,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读书人大为推崇。 B、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与开展,对简练、晓畅的《汉书》,读书人大为推崇。 C、唐宋之际,对简练、晓畅的《汉书》,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被读书人大为推崇。 D、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读书人对简练、晓畅的《汉书》大为推崇。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面目可憎      垂爱      手不释卷      风行 B、面目狰狞      钟爱      爱不释手      风靡 C、面目可憎      钟爱      爱不释手      风行 D、面目狰狞      垂爱      手不释卷      风靡

六、作文(60分)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疫情从2020年初开始,到现在已近3年了。这场疫情,给我们每个人,给全球各国都带来了很大影响。

    在同一个地方,有人感染,有人安全,这是机体免疫力。

    同样的隔离,有人一年不愁吃喝,有人一星期就经济拮据,这是财务免疫力。

    同样隔离在家,有人读书学习,有人练武锻炼身体,学习、锻炼身体很自律。有人打麻将玩垃圾游戏,混混沌沌过日子,这是价值免疫力。

    一样的灾难,有人阳光向上,勇往直前。有人怨天尤人,甚至仇恨社会,这是心理免疫力。

    这场灾难,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对所有人的体质、阅历、认知、人性、良知、勇气、思想、道德、灵魂、理想、价值观等都是一场筛选。人生的艰难困苦无法选择,但可以让自己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免疫力”,结合你自身的经历与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