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汇编19:质量守恒定律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小敏称取等质量的铜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25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银溶液中(如图所示),充分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铁和铜都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7:8 B、铁和铜都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1 C、铁有剩余,铜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5:16 D、铜有剩余,铁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5:14
  • 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 3. 下图是一定量的B2和AB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以及混合结果的模型,则( )

     

    A、反应得到的生成物有两种 B、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4. 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 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 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

二、填空题

  • 5.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

    (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 6. 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 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 ” 表示填写离子符号)
  • 7. 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
  • 8. 某同学为了研究生石灰CaO露置于空气中变质情况,设计如下实验,请通过分析计算:

    取10克生石灰 粉末A质量为12克 气体B 沉淀质量为2.5克

    (1)、生成气体B的质量为
    (2)、粉末A的成分除CaO外还有。(写化学式)

    (3)、粉末A中CaO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
  • 9. 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xH2O)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材料,它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水蒸气。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以确定其化学式。

    (1)、若只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x,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
    (2)、加热前先通N2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C、D的初始质量后,再持续通入N2。对通N2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加热前通N2 , 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持续通N2 , 为将产生的气体被C,D完全吸收 C、持续通N2 , 为防止倒吸 D、持续通N2 , 为防止氧化镁氧化铝和氧气反应
    (3)、完全分解后测得C增重3.65g、D增重9.90g,则x=
    (4)、上述水滑石在空气中放置时易发生反应生成[Mg2Al(OH)6Cl1—2y(CO3)y·zH2O],该生成物能发生类似的热分解反应,现以此物为样品,用(2)中连接的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测定z,除测定D的增重外,至少还需测定(    )

    A样品的质量                               B装置C的增重

    C样品的质量和装置C的增重                 D样品分解后残余物的质量

  • 10. 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18O中的质子数是中子数是
    (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实验探究题

  • 11. 同学们用4%的NaOH溶液和8%的CuSO4 , 溶液制备Cu(OH)2 , 有同学并未得到预期的蓝色沉淀,而是得到浅绿色沉淀(经测定为碱式硫酸铜):还有同学观察到一段时间后蓝色沉淀中出现黑色物质(经测定为氧化铜)。针对这些异常现象,小金在室温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1:生成沉淀颜色与反应物的质量比的关系

    两种溶液取用的质量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两种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荡试管)

    编号

    4%的NaOH溶液的质量/g

    8%的CuSO4溶液的质量/g

    沉淀颜色

    出现黑色物质所等待的时间/min

    2

    2

    浅绿色

    不出现

    4

    待填

    蓝色中混有浅绿色

    5

    6

    2

    蓝色

    3

    (1)、根据探究目的及相关实验现象,②中8%的CuSO,溶液的质量应为g(选填“2”“4”或“6”)。
    (2)、③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3)、探究2:Cu(OH)2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

    按探究1中③的方法制备5份含蓝色沉淀的混合物,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编号

    处理方式

    不做处理

    直接向试管中加8mL水

    直接向试管中加16mL水

    滤出蓝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后放入洁净试管,加8mL水

    滤出蓝色沉淀,洗涤至中性后放入洁净试管,加8mL 4%的Na2SO4溶液

    出现黑色物质所等待的时间/min

    3

    11

    17

    不出现

    不出现

    判断④中的蓝色沉淀已洗涤至中性的操作是

    (4)、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Cu(OH)2分解难易与溶液碱性强弱的关系是
  • 12. 小舟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

    [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 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实验步骤]

    I.锥形瓶内装人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

    II.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

    III.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交流反思]

    ⑴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⑵反应结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上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

  • 13. 定律是对自然现象或关系的描述,通常可用数学方式加以表达。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小丽查阅到以下材料:
    (1)、玻义耳实验中,金属灰增加的质量是
    (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填字母);
    A、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受上述研究启发,小丽对相关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

    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中(如图)。气球的作用有

    (4)、小丽认为,蜡烛燃烧后剩下的固体质量比燃烧前少了,因此该现象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诸你设计世个能说服小丽的简明实验思路
  • 14. 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    
    A、 B、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
    (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 15. 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如图,小科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团棉花并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m。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再次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m2,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p。据此请回答:

    (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
    (2)、实验中,试管口内壁附着紫红色小液滴,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 m1m2ρV ,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 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 16. 一种制备氢氧化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MgCl2和NaOH按恰好完全反应的比例加料

    (1)、写出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x=
    (3)、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杂质是
    (4)、上述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

    ①盐酸        ②氯化钙        ③氨水            ④硫酸镁

  • 17. 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    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

    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四、解答题

  • 18. 某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为原料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每天需要吸收0.64吨二氧化硫,则该发电厂每个月(按30天计)需要含碳酸钙为90%的石灰石多少吨?(杂质不参与反应)
  • 19. 图甲是一款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需要镁粉氧化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快速产生氧气。
    (1)、启动时,镁粉(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其化学方程式为:
    (2)、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推测图甲中试剂X应具有的性质是
    (3)、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m克氯酸钠分解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选择a、b、c、d、m中的部分数据,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 20. 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
    (3)、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
  • 21.   2022年我国将有6名航天员生活在空间站。氧气、水、食物等是维持航天员驻留空间站的必要物质。为提高物质的利用率,目前空间站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1)、由图可知目前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条,其中尿液净化时必须除去尿液中的等代谢废物。
    (2)、为实现氧的循环,目前空间站内利用氢气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2+ CO2=一定条件2H2O+CH4。据测算,正常情况下一位航天员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质量约1.1千克,若这些二氧化碳全部与氢气反应,则可生成水多少千克?
  • 22. 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1)、表中n=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 。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23. 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克。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克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0

    6.0

    4.0

    2.2

    2.2

    回答下列问题:

    (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2)、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克;
    (3)、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24. 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 25. 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NaHCO+HCl==NaCl+H2O+ 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人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选填“一”或“二”),理由是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

    序号

    反应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

    0

    10

    10

    0

    10

    10

    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 26. 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注射器水平放置,夹持装置未画出。他在试管中加入1g石灰石样品和足量的稀盐酸(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快速将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结果如下表。(忽略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及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1)、实验中判断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完的依据是
    (2)、当时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g/L,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27. 某同学用足量的金属镁与7.3克5%的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气的体积。

    (1)、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甲图中的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
    (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产生,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已知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请计算能收集到多少升氢气。(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4)、反应结束后,发现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计算值要大,请分析可能原因(写出两点).
  • 28. 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方法一:差量法。称取W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装有试剂X的乙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方法中试剂X可选用
    (2)、方法二:沉淀法。称取15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分三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30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量记录如表。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烧杯1

    烧杯2

    烧杯3

    样品溶液(克)

    10

    20

    30

    氯化钙溶液(克)

    30

    30

    30

    沉淀质量(克)

    2

    4

    5

    (Na2CO3+CaCl2=CaCO3↓+2NaCl)

    (3)、请写出提高方法一测量精确度的操作建议(写出2条)。
  • 29. 将12.9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CaCl2溶液质量/克

    15

    15

    15

    15

    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

    3

    m

    9

    10

    10

    求:

    (1)、表格中m的数值是
    (2)、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是在第次实验。
    (3)、固体混合物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4)、请画出上述过程中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
  • 30. 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X是一种储存氢气的材料,取11.2gX在O2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8.0gCuO、8.0gMgO
    (1)、上述燃烧过程中消耗O2的质量为克。
    (2)、通过计算求X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 31. 社会实践活动中,课外兴趣小组对某钢铁厂的铁矿石样品和钢样进行实验、分析、计算,了解了该钢铁厂生产原料、产品的相关信息.下面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帮助计算回答:

    取该厂的某钢样粉末28.36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g白色沉淀.

    (1)、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质量之比为
    (2)、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分别加到50g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标准状况下,2gH2的体积为22.4L)

    实验序号

    加入钢样粉末的质量/g

    2.836

    5.672

    8.508

    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L

    1.12

    2.24

    2.80

    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

    (3)、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 32. 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10克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pH分别从3依次调至13,在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 。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 。
    (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
  • 33. 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 34. 用久的热水瓶内胆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兴趣小组为了解具体成分进行了实验。他们取样品25克放入质量为100克的锥形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往瓶内加入150克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此时天平示数如图。对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4.2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结束时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 35. 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
    (2)、第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36. 用“盐酸—硫化钡法”生产BaCl2会放出有毒气体H2S(其水溶液有酸性)可用 NaOH吸收H2S制取Na2S进行处理。下表为H2S回收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
    项目单价(元/吨)
    NaOH
    2500
    Na2S
    5000
    辅助费用(以处理1吨H2S计)1114

    (1)、工业处理尾气需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从经济效益考虑这种处理H2S的方法是(选填“盈利”或“亏损”)的。
    (2)、若某化工厂每天要处理10吨H2S,需消耗NaOH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 37.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称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装入气球,将气球套在锥形瓶上。将药品全部倒入装有足量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气球迅速胀大。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碳酸钠质量/克

    0.53

    1.06

    2.12

    反应前装置总质量/克

    66.33

    66.86

    67.92

    反应后装置总质量/克

    66.19

    66.62

    67.42

    (1)、计算第1次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2)、分析数据发现每次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均不相等,请以第1次反应为例,通过计算说明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空气密度取1.3克/升,二氧化碳密度取2.0克/升,结果精确到0.01)
  • 38. 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质量。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