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7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针叶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主要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植被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针阔叶混交林植物分层较复杂,可提高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2. 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保持稳定不变 B、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C、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 D、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3.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群落的物种如果过少,则可能不存在种间关系 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C、群落的空间结构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D、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4. 种群的分布型包括甲、乙、丙三种,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B、乙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C、种群分布型与其资源需求有关 D、种群分布型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5. 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 B、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C、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D、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 生态位是指群落中的某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产生生态位重叠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的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位是保持不变的 B、生态位重叠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似性越小 C、不同营养级种群的生态位是不可能有部分重叠的 D、生态位重叠度较高的物种有可能通过生态位分化共同生存下来7.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白洋淀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主要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D、“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说明这两种生物具有捕食关系8. 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种类 年份
1
4
15
25
40
乔木
0
0
0
14
23
灌木
0
3
4
12
19
草本植物
28
27
26
30
34
总计
28
30
30
56
76
A、植物的生态位分化,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总体不变 B、40年间,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变化 C、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呈现“S”形增长 D、与荒漠群落相比,40年间该地总降雨量较为充沛9. 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群落中的各种群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10. 陆地群落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是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作出的类型划分 B、生活在这些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分别有各自适应环境的方式 C、森林中的动物与草原动物相比,大都更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 D、这些群落的形成受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11.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地形以及其他环境条件 B、热带雨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物种组成不同,占据优势的物种也不同 C、荒漠植物的根系很发达,是适应自然的结果 D、苔原中生物数量少,各种生物之间没有竞争现象12. 下列关于草原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内陆半干旱地区 B、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C、乔木少见,可能出现少量的灌木丛 D、植物叶片往往宽大,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13. 下列关于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片宽大的植物主要生活在森林里 B、草原中的代表动物有斑马、黄羊、旅鼠和松鼠等 C、荒漠中的植物叶片普遍比森林中植物的叶片小 D、荒漠中的动物在干旱季节可进入夏眠或冬眠14. 某地曾有大量的沙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裸露的沙丘上出现了各种植物和动物,并最终发展成稳定的森林群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裸露的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优势物种更迭速度较快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沙丘演替的速度,也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C、裸露的沙丘上出现的各种生物起初应是从外界迁移而来的 D、裸露的沙丘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说明该地区气候比较适宜15. 近年我国出台的“退林还耕”政策内容包括“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B、同我国14亿人口的需求相比,耕地是稀缺资源 C、“退林还耕”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林地中出现过的植物在耕地中将不再出现16. 研究人员在调查华北地区人工林中的鼠害情况时发现,随着人工林的成长老鼠种群的数量会迅速增加,数量众多的老鼠会剥食落叶松和樟子松的树皮,啃食幼苗,从而严重危害林木的生长和存活。人工防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鼠害,但一段时间后鼠害还会反复。而在气候条件相似或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却小得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林属于群落,具备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特征 B、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由人为决定,不存在演替现象 C、人工林易受鼠害威胁的原因是营养结构单一,缺少鼠的捕食者和生态位重叠的竞争者 D、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天然林中的优势树种将会变得更有优势17. 下列关于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越多、面积越小,越准确 B、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C、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物种的迁移与定居 D、环境容纳量不会随该种群自身数量的变动而改变18. 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B、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将要经历草本、灌木等阶段 C、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19. 温州大罗山横跨瓯海、龙湾两地,是在距今约1.2亿年前,由火山岩凝固堆积诞生,现如今形成了物种极为丰富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罗山山脚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杉木是大罗山生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因此可不予以保护 C、大罗山的针阔混交林中的杉木和罗汉松之间相互争夺阳光和水分,存在生态位重叠 D、从1.2亿年前大罗山诞生至今其群落经历了漫长的次生演替20. 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期,鲨鱼、盲鳗等生物吞食软组织;中期蠕虫、甲壳类生物定居下来,啃食尸体;后期厌氧细菌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鲸落中的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在鲸落生存的生物都是分解者 C、厌氧细菌从硫化氢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能量 D、鲸落不同时期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演替现象二、填空题
-
21. 请回答下列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22. 几年前唐山市对南部采沉积水区域进行整治,利用地下水同时将西郊污水处理厂中水引入,保证湿地水源,引进湿地植物荷花、芦苇、睡莲、菖蒲等品种,净化水质,为水禽和鸟类创造栖息地,水生生物达到50多种.现已建成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被称为“唐山新增之肺”.请回答下列问题:(1)聚集在南湖湿地中 构成了群落,对南湖进行治理和保护后,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为 . 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群落演替都会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2)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
(3)湿地生态系统能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是
(4)菖蒲对水质有明显净化作用,调查菖蒲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5)随着南湖生态环境的日益变好,湿地面积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到南湖繁衍生息,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 、 .
23.如图表示某草原上植被与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被与食草动物的种间关系为 .总体来看,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符合 曲线.
(2)当植被遭受食草动物的采食后,植被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反映出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和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草原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的.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没有反映出来的成分还有、 .
(4)信息传递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例如草原狼可以根据食草动物的气味去追踪捕食,由此可以说明信息能够调节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4. 下表为“遮光和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正常光
遮光(正常光的10%)
项目
未接种根瘤菌
接种根瘤菌
未接种根瘤菌
接种根瘤菌
叶绿素总量(ug▪g﹣1FW)
742.1
2135.9
1983.7
2027.4
类胡萝卜素总量(ug▪g﹣1FW)
168.6
103.3
418.2
446.1
(1)由上表数据可知,就未接种根瘤菌的大豆植株而言,遮光组比正常光组的叶片颜色更 , 这是因为植物体自发调节形态结构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叶绿素含量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 的速率.
(2)N2通过 的方式进入根瘤菌内被固定为氨态氮,可侠大豆细胞合成叶绿素、 (至少写2种)等有机物.
(3)欲分析正常光下接种根瘤菌的大豆叶片中各种色素的比例,请简要叙述实验思路
(4)大豆与其根瘤中根瘤菌的关系为 .这些根瘤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