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爆(jìn)    烧(fén)    军(fá)    千锤万(záo) B、乐(wú)    严(jùn)    兵(xiàn)    夜色漫(mí) C、底(chè)    评(pī)    牲(xī)    重于山(tài) D、(kē)    鱼(ěr)    抽(yī)    轻于鸿毛(hónɡ)
  • 2. 填写近义词

    奇怪——    轻易——    纷乱——    恐怖——

    会意——    思索——    焦急——    阻击——

  • 3. 把下面的词语和解释用直线连起来。

    严峻                      严肃而厉害

    沉着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一拥而上                  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怒气冲冲                  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 4. 选词填空。
    (1)、交织        编织

    ①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在我的耳际。

    ②妈妈今年冬天为我()了一件新毛衣。

    (2)、赞赏     赞叹     赞扬     赞美

    ①母亲搂着我,不住地()。

    ②父亲一定会比母亲更加()我这首精彩的诗。

    ③外国游人对詹天佑的巧妙设计()不已。

  •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诗中抒发诗人报国之志的两句是“”。
    (2)、《石灰吟》的作者是 , 这首诗通过赞颂石灰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表现了李大钊的伟大精神。
  • 6. 说说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在理解句子。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 7. 按要求写句子。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3)、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缩句)
  • 8. 品析句子。
    (1)、从课文中找出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2)、读句子,完成练习。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从“不慌不忙”可以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联系上文及“没有什么”可知,父亲整理并烧掉书籍和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 , 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

二、阅读理解

  • 9. 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jiā   jiá)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zhòng chóng)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biàn   pián)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居然——()        粗心——(

    (3)、在文中找出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找出我十分惊慌害怕的句子。
    (4)、“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他们”是指。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敌人的
    (5)、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标题,合适的是(       )
    A、被捕前 B、被捕时 C、被捕后
  • 10. 课外阅读

    父  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挣很多很多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的脚趾。

        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地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   (1)    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 备完课回到宿舍躺下了。    (2)    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给文中的(1)(2)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   ②(

    A.慈祥    B.慈善    C.慈爱    D.朦胧    E.蒙眬    F.依稀

    (2)、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2自然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3)、“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4)、文章结尾处写道“: ,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三、小练笔

  • 11. 写作

    请根据《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写一篇读后感,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