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18分)
-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A.cháo B.zhāo)圣黑白。他是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在门前邂逅草木,在食肆品味清欢,浮(zào)的俗世里,他超越了那些(niǎo niǎo)不绝的烦恼与困惑,让心灵更(chéng)澈、更开阔、更自在。
2. 古诗文默写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赋予了山川明月、江海草木等自然景观诗意,一草木承载了梦人的悲欢喜乐。你可以从①“ , ”中,觉察到温庭筠羁旅艰辛时的自解情趣;你可以从②“ , ”中,体会到许浑面对历史变迁的无限感慨;你还可以从③“ , ”中,感受到刘禹锡面对世事沧桑的乐观豁达。④“ , ”,斜阳衰草,寒林空寂,寂中回荡着刘长卿过贾谊宅的一声叹息。⑤“ , ”,春夏交替,花荣树茂,美景中深藏着欧阳修与民同游的一份快乐。
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把酒临风 ②颓然乎其间者
③窥谷忘反 ④焉得更有此人
二、阅读与鉴赏(59分)
-
4.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名著填入对应的评论中。(1)、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而且阐明了时代的发展趋势。”(2)、中既有瑰丽壮美的场景、险象环生的情节,又有许多超前的科学构想,而这些当时的奇妙构想到了20世纪几乎都成了现实。(3)、 继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蘊藉着深邃的思想,还常常把回忆往事与抨击时弊结合起来,笔锋犀利。A、《朝花夕拾》 B、《红星照耀中国》 C、《海底两万里》 D、《昆虫记》5. 学校组织“致敬经典”剧本表演活动,某剧本如下:
刘四爷:闺女大了要婆婆家。可也不能太心急呀!
(①▲):(②▲)谁急了?
刘四爷:谁不急呢!瞧你闹的这个样儿!咳,老实说我也就你这一份心思了可是得慢慢来,找个门户对的主儿,咱们不能往下走亲戚。这街面儿上谁不知道我人和车厂刘四爷,咱们是上等人,六十辆车就是咱们的身份地位。那群臭拉车的,都给我死了这份心,我开车厂子,我的女儿就不能嫁给个臭拉车的,丢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剧本中的①指的是(人名),②是舞台说明,舞台说明往往能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表现其性格特点、内心活动。请结合相关内容,为人物①选出合适的舞台说明,并说明理由。
【A】迟疑地 【B】双手插腰
我选【】
6. 如果傅雷在下面几本书中选择一本推荐给傅聪,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哪一本,为什么?①《简·爱》 ②《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③《艾青诗选》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花篱
朱以撒
①宽阔碧绿的草坪中,坐落着一些二层小楼。草坪与草坪之间,是低矮的花篱,把这个家居和另一个家居区别开来。花篱是由许多细密的花树构成,绿色叶片中绽放着细碎的白色小花,映衬着宁静与安逸。过往行人的目光,可以毫无阻隔地穿过花篱,看到小楼的别致,还有晴明下悠悠晃动着的秋千。
②缘于文雅,花篱的美感极大地凸现,它超越了实用。我们欣赏它的美好,也许它的本意,作为墙的使用初衷已经消失,现在纯是一种象征了。
③“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里有这么几句话,当时作为谋略,让明太祖称善。远在明太祖之前,高筑墙成了抵御外力的一种手段,许多攻略被高墙阻断,打乱了勇猛精进的计划。墙内的人,安闲地品茶吃酒听戏,看着墙外气急败坏的模样。年月一长,墙越筑越高,越筑越坚实。美好的东西隔在墙内,或者排除于墙外,生活变得如此现实,我们由于墙的庇护,安然入睡。从矮墙到高墙,许多生活的情趣消失了。
④只有在一些远离城市的地方,墙、门、锁还属于象征意味。墙体长年风侵雨蚀,已经矮到双手一撑可以跳入;门是两扇不太相称的杉木条钉在一起,白日通常大开,夜里拢到一块意味着关门;而锁,老化得不行,像是虎符那般两片拼在一起,任何一个小孩找条铁丝,就可以打开。贫富大致相等,牲畜不过多一头少一头,居家无太多秘密可言。日子像秋收后的田野敞开着,没有提防。外人在村里走,被目光指证着陌生的身份,眼神里没有疑意,一种让人陌生的新鲜在眼前荡漾着。
⑤容纳密集的人群的都市肯定有些东西萎缩了、消失了。人来到一个反省的方位,满腹心事,看到了有些隔膜变得厚重起来——住宅里每一扇铁门都沉重无比。花上千元购置一扇铁门,让人疑窦重重。即便住入顶层,防护的铁栅栏也不可简省。我们郁积在内心的恐慌,有时就是借助这种坚硬的钢铁,稍稍化解。每一户的成员进门后,无一不是急促地叩门,“砰”的瞬间与外边切断联系。
⑥许多有象征意味的东西,一旦落入实用,日子就滞重了。
⑦就像夏日满耳的蝉声里,会让我浮现出宋人王沂孙一样,我一直把他和寒蝉连在一起,感受他寒蝉凄切般的遗民之恸和无法把握的生命;在湖汊交织的水乡里,傍晚时分,我看到清瘦的苍鹭,如同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老人,一只脚藏于腹下,另一只脚直立,缩着脖颈,我会记起朱耷,想到他晚年的愁苦。这和看到菩提树就想到释迦牟尼,听到流水声就想起感叹流逝的孔夫子一样——有很多对应物让人迷醉,他们之间的联系已经根深蒂固。凑巧的是我在一个夏天读完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赤足在草丛里走,踢踏着没过脚掌的草茎,许多潜伏者跃然而起,投身到远处。蟋蟀、蚱蜢、黄蜂……这些自由自在的生灵,都曾是法布尔的朋友,集在他优美的文笔里。他本人就是“荒石园”中的一只昆虫,怀着昆虫一样的习性,注视人们漠然的那个角落。
⑧人不在了,可是蝉声、鹭影、虫鸣依然不绝,它们成了某些人的化身,永久不灭。
⑨如果不求实用,我想说,许多实物包蕴着灵性。譬如殷商甲骨,如果不碾为疗伤粉末,捧于掌中,它的字迹娟秀足以让人迷恋;譬如汉代刑徒砖,不是让村夫用来垒猪圈,我们抚摸这些刻痕时,心弦都会随之颤抖。
⑩不知有多少花篱这样的美好化为森然的高墙。它衡量着人们精神抵达的深处——那样诗意的生活状态,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全对话。小语:本文题为“花篱”,却不只写花篱,还写了墙、、等,可惜这些有象征意味的东西都“落入实用”了,日子就“滞重”了。
小文:是的,全文通过(表现手法),引人深思。并由此及彼,联想广远,这本该是宁静、安逸、、(再概括补充两点)的诗意生活状态啊,现在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日子像秋收后的田野敞开着,没有提防。外人在村里走,被目光指证着陌生的身份,眼神里没有疑意,一种让人陌生的新鲜在眼前荡漾着。
(3)、有人认为第⑦段写“蝉声”“鹭影”“虫鸣”与诗意的生活状态无关,应该删去,你认为呢?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看法。(4)、有人评价朱以撒的散文“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展现了一位当代儒者的乡野情怀、文化情怀和深邃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那些口口声声 “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像我一样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
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
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
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因为你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选自《后浪》有删改)
材料二:
曾几何时,一些人对年轻人“看不惯”,觉得他们“不着调”,有的甚至给年轻人打上“堕落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等标签,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实际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会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 4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若放在十多年前,一些人恐怕很难料想到,某一天,那些被他们称作“小皇帝”的一代人竟成为抗疫战场上的白衣天使,成为危难当中的真心英雄,成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精神的践行者。有人感慨地说,疫情中发现90后、00后突然长大了。其实,不是他们突然长大了,而是很多人对他们缺乏足够了解,疫情中的“现场直播”纠正了固有的偏见。
(选自《光明日报》5月6日,有删改)
材料三:
前浪、后浪不是物理学概念,而是社会科学概念。后浪意指一种推动社会朝着更繁荣、更自由的方向前进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出现是思想的产物,我们把那种更有助于自由、公正与繁荣的思想称为“新”的思想。当这种新思想被很多人接受,成为潮流,具有改变的力量时,就构成了“后浪”。因而,所谓的后浪推前浪,就是指在这种“新”的思想所产生的潮流的激荡下,那些束缚创造性的思想与制度被涤除,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长江后浪推前浪”并不会因为年轻一代取代年老一代而自动实现,社会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自动进步,社会进步是在思想进步的推动下实现的。当那种更有助于自由、公正与繁荣的思想成为一股潮流,取代了之前不利于自由、公正与繁荣的思想时,进步才可能出现。
所以,前浪、后浪和年龄无关,也和年代无关,只和思想有关。
然而,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思想没有什么用,科学才有用。他们把“后浪推前浪”视为科学的不断发展,这是错误的。科学发展只是思想进步的结果!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那些束缚创造性的思想和制度被“后浪”所消除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束缚个体创造性的思想与制度不被消除,那么社会进步将难以出现。
(选自朱海就《思想才是后浪》有删改)
材料四: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我”和“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看待年轻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①如何理解划线句“前浪、后浪和年龄无关,也和年代无关,只和思想有关”?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分析。②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材料四的图表能用来证明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后浪”?9. 古诗文阅读,完成问题。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建隆元年,改元,号曰宋。诏自今百官朝对,须陈时政利弊,无以触违为惧。闰月,幸玉津园,谓侍臣曰:“沉湎非令仪① , 朕宴偶醉,恒悔之。”
开宝五年六月己丑,河决阳武,汴决谷熟。丁酉,诏:淫雨河决,沿河民田有为水害者,有司具闻除租。戊申,修阳武堤。
晚好读书,尝读二典,谓宰相曰:“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 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覆视之。”遂著为令。
五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号称贤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令仪:好榜样。
(1)、选文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逸上城斜道(安闲、安逸) B、须陈时政利弊( 陈述) C、有司具闻除租(清除、去掉) D、遂著为令(命令、法令)(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恒悔之。(“悔”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 ……当若是耶 波浪线上的标点在不同的古籍版本中使用了句号、问号或叹号你认为哪个更合适?请简述理由。
(4)、为什么《宋史》把宋太祖赞为“贤君”?请根据全文文意,简要回答。10.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⑴⑵两小题。别 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 , 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②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③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 , 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释】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③旌阳,山名。
(1)、请对黄诗中“满川风月替人愁”一句进行赏析。(2)、两首诗的诗人在离别之时都是“如常日醉”,塑造出的诗人形象却截然不同。请结合两诗分别作简要分析。三、写作(68分)
-
11. 仔细阅读下面这张海报,请你根据海报内容,以学校书法社团负责人的身份,给同学们写一段话,强调此项活动的意义,号召同学们前去聆听讲座。
要求:①表述清晰、得体。②150字左右。③不必署名,不写日期。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搭档,也不与烦恼的自己同住。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地穿过泥泞的路,看着远处的光明。——林清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那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