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测试练习 A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 1. 在距今八千多年前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中,发掘出土了成排的房屋遗址、大量炭化黍粟标本和精心打磨的石铲、石磨盘等工具。由此可以证明,兴隆洼的原始居民( )

    ①已经筑屋定居  ②进行农作物种植  ③使用磨制石器  ④懂得饲养家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2.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南双槐树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类似家蚕吐丝,说明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已掌握养蚕技术。这件艺术品的出土,可以证明( )
    A、嫘祖“养蚕缫丝”确有其事 B、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 C、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世界 D、远古传说区别于真实历史
  • 3. 商朝建立后,王室内部连续发生争夺王位的纷争,都城也几经迁徙,很不稳定。商王盘庚为了扭转局面,迁都于殷,进行改革,“行汤之政”,政治中兴。由此可以看出,“盘庚迁殷”(   )
    A、标志着商朝正式建立 B、是商朝历史的重大转折 C、标志着商朝由盛转衰 D、说明商朝内部再无纷争
  • 4. 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于骊山下。……周王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以上史实说明当时( )
    A、周天子为酬谢功臣进行分封 B、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C、“国人暴动”导致周天子逃亡 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
  • 5.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这件事说明(  )
    A、楚庄王很好奇,想知道鼎的大小轻重 B、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想取代周天子 C、楚庄王想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 D、楚庄王想帮助周天子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 6. 《管子》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耒、一铫(大锄)、一镰、一铚(短镰刀),然后成为农。”这说明当时( )
    A、石器作为工具已被取代 B、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C、青铜农具的使用尚未普及 D、铁制农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 7.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8.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所著《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把春秋战国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当时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 9. 秦王嬴政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的时间是在(    )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 10. 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嬴政在中央设立的政府职位是( )

    ①太尉  ②丞相  ③御史大夫  ④郡守  ⑤县令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④⑤ D、①②③
  • 11. 下列不属于大泽乡起义的史实是( )
    A、公元前209年爆发 B、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C、推翻了秦的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12.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B、汉初休养生息,政权稳定 C、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D、明朝以《四书》《五经》为科举考试的的主要内容
  • 13. 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⑤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 14. 易中天菩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店销售量第一。“三国”真正形成的标志是( )
    A、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的胜利 C、赤壁之战孙、刘击败曹操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 15.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 16.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B、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C、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D、促进了民族交融
  • 17.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18.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9.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玄芙西行,研习佛法 C、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 20. 国家统一繁荣是人民的福祉。五代十国是国家分裂的时期,下列描述中,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的是( )
    A、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B、北方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C、南方战乱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土 D、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60分。

  • 21. 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以“从传说时代到早期国家诞生”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灿烂的传说时代】

    材料一:舜把帝位传给禹,天下大权来相许,崇尚德行把贤举,不丢规矩有次序,外不避嫌把仇取,内不偏袒把儿去,贤能之人就给予。

    ——摘编自《荀子成相》译文

    【早期国家的孕育】

    材料二:夏王朝的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一件大事,他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夏王朝处于国家形成后的早期阶段,夏启时,夏王朝已经建立起一支有一定规模、组织比较严密的军队。为了巩固政权,强化对反抗势力的镇压,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禹刑》。帝芬时造“圜土”,即圆形高大的围墙,这就是早期的监狱。

    【成熟的社会制度】

    材料三: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注:周朝国姓,周天子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从典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称其为君。

    ——梁颖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选择继承人的标准是什么?谈谈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的官员选拔有何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夏王朝采取的统治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夏王朝诞生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 22.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

    材料四: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说说“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2)、根据材料二,回答“商君”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3)、材料三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根据材料二、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5)、目前,我国也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读材料一,中医药学相当神奇,小偏方治大病,让你寻找一些防止新冠疫情的小偏方,你会查阅锦旗上哪个人写的哪本书?
    (2)、材料二中提到“书圣”闻名中外的代表作是什么?造纸术是由谁总结发明的?如果让你当造纸厂厂长,你该准备哪些造纸原材料,写出两种材料。
    (3)、材料二提到的纸和竹简相比有什么优越性?
    (4)、你认为材料三中两个人的说法对不对,说出中学生要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 24.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孙无忌指责武则天不是天下“令族(世家大族)”,骆宾王斥武则天“地实寒微”。

    ——白寿彝《中国通史》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治通鉴》

    材料二: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

    ——摘编自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

    材料三: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

    ——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1)、你如何认识材料一中长孙无忌、骆宾王与司马光对武则天作出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