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
1. 内外服是相对于“大邑商(商王直接控制地区)”而言的,其内居住着内服贵族家族,内服由中 央的百僚和地方的宗族之长以及里长构成。其外是具有侯、甸、男、卫、邦伯等名号的外服势 力,他们与商的敌对方国交错分布。据此可知,商代内外服制度( )A、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 B、加强了王朝的中央集权 C、标志着国家管理模式成熟 D、强化了商王的专制权力2. 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陆续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和解放区政权,并通过一 系列法律、法规和议案深化了人民主权及提高了党员质量,以获取最广泛的群众拥护。中国 共产党的这些实践( )A、助推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 B、利于增强民众权利意识 C、实现了国内政治力量的整合 D、巩固了中共的执政地位3. 20世纪初,晚清政府开始编纂新刑法、民法和商法,并改革传统的司法管理制度。新刑法废 除了凌迟、杖刑等酷刑和体罚措施,将惩罚限于死刑、监禁与罚款,同时引入缓刑与保释等新 措施。据此可知,这些做法( )A、彰显了有产阶层的价值诉求 B、加速了东西文明的互通互鉴 C、体现了近代中国法律的自觉性 D、助推了近代中国的法制转型4. 按唐制,吏部选人,每年调集一次,岁遇凶荒时,则改为三年一置选,使得“选人停拥,其数猥 多,文书不接,真伪难辨,吏缘为奸,注授乖滥,而有十年不得调者”。这可用于说明( )A、冗官加剧政府机构内部分歧 B、灾荒造成科举取士难以维系 C、灾荒易于扰乱国家运行秩序 D、政治清明拓宽官员升迁渠道5. 有学者指出:“政党分肥制”能体现民主色彩和强化政党负责体制,然而在此后的实践中,导致政府 动荡及官员因政党频繁更换而缺乏行政管理经验等问题。材料强调了“政党分肥制” ( )A、带有鲜明的分权制衡色彩 B、推动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 C、巩固民主体制的运行基础 D、制约国家政务的运行效率6. 20世纪初,以人民党为代表的第三党运动在美国兴起。人民党有全国性的组织,且提出了不 同于两大政党的政治纲领。两大政党为抵御其威胁,不得不对这些政治上的独立派作出让 步。第三党提出的许多改革主张,也逐渐被两大党所吸收。第三党运动虽未改变两党制,但 却使其内容发生了变化。第三党运动的出现( )A、动摇了美国传统的政党制度 B、制约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C、促进了政党政治的深入发展 D、实现了多党合作的良性运行7. 元律规定:仓官收支不实、多收滥支、克扣斤两、贪污挪用库藏财物或监守自盗等都属肆意违 法;而库藏贮不如法或仓库失火、被盗等皆构成渎职罪;“诸仓库钱物,监临官吏取借侵使者, 以盗论;与者,其罪同这些规定( )A、凸显了官员的法治精神 B、有利于国家治理体制的构建 C、形成了新型的廉政模式 D、反映了农民依附关系的松弛8. 在英格兰,自从伦巴第人维卡留斯于1149年在牛津开始讲授罗马法后,罗马法就一直作为法 理学和法律学的研究导论。此外,维卡留斯还出版了一部关于查士丁尼法典和学说汇编的著作。维卡留斯的这些做法( )A、推动了罗马法治精神的传承 B、孕育了西方法律的平等原则 C、加快了英国社会转型的步伐 D、改变了罗马文明的研究视角9. 张达垣在20世纪80年代被授予“全国售粮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以下是他的人物简介。材料可用于说明( )
当时我国1986年,除经营好自家的责任田外,还承包生产队水田117亩。1987年和1988年,他的水稻亩产 764公斤,比当地平均亩产高60公斤,他除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外,扣除种子、口粮和饲料后,将余粮全 部卖给国家。1986年至1988年,共向国家交售余粮8.5万公斤。同时,还为农业部门培育水稻良种 “青六矮”5000公斤。
A、崇尚艰苦奋斗的精神 B、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C、确立了统购统销政策 D、经济体制改革已见成效10. 史载,辽世宗女名观音,景宗女名观音女;圣宗小字文殊奴,齐天皇后小字菩萨哥,其子名佛 宝奴;道宗宣懿后萧氏小字观音。此外,宗室成员中还出现了诸如萧观音奴、耶律大悲奴、耶 律佛顶、萧弥勒奴、萧弥勒女、萧僧隐、耶律僧隐等名字。这说明,在辽朝( )A、契丹汉化政策亟待调整完善 B、契丹民族重视儒佛融会贯通 C、佛教对统治集团有较大影响 D、佛教突破程朱理学思想束缚11. 莱布尼茨(1646〜1716)作为当时德意志最有学问的人,在数学、力学、法学、语言学等领域, 都有独到建树。他的活动以整个德意志为舞台。他并不是诸侯小朝廷利益的辩护者,相反, 他主张实现帝国的统一。当他去世时,全德各界均为之悲悼。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德国( )A、世俗王权遭到挑战 B、科学发展摆脱政治束缚 C、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竭力维护国家统一局面12.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科林-麦克拉斯通过实地考察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自治区以及 贵州、四川、吉林等省的民族地区的学校、工厂、农场、艺术团体和清真寺等宗教场所,认为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得到了 更好的发展。据此可知,该学者( )A、肯定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设成就 B、赞扬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的完善 C、指出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D、强调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保障范围的广泛13. 下表所示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洋银在中国的流通状况。这一状况( )1 汪辉祖撰文称,在1768年之前,浙江萧山地区尚无番银,“有人自闽粤携回者,号称洋钱,市中不甚行也,唯聘婚者取其饰观,酌用无多,价略与市银相等”,随后番银在江浙的使用“广于库银” 2 1815年,两广总督在奏折中称:洋银进口,民间以其使用简便,颇觉流通,每年夷船带来之洋钱,或二三百万元,或四五百万元,亦有数十万元者不等 A、动摇了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B、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加速了中国银元的外流趋势 D、开启了赋税制度的变革步伐14. 宋律规定:“诸里正不觉(户口)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诸里正及官司妄脱漏增减,以出入课役,一口徒一年,二口加一等。赃重 入己者,以枉法论气 据此可推知,这些规定( )A、降低了农民赋税负担 B、削弱了国家管控能力 C、确保了中央政令畅通 D、利于减少人口隐瞒问题15. 有学者在评价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时说:“只有那些感到自己在社会福利方面得到充分保障的人,才能利用自己争取自由的机会,因此,为了争取自由,必须要求平等的生活机会和全面 的社会保障。”可见,该学者强调了福利制度( )A、对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意义 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依赖 C、创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弱化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16. 下表所示为河套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石牛耕图概况。这些史实可以用来研究出土地点 墓主人 牛耕方式和画面内容 绥德县城西门外 王得元 单牛牵引,农夫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驱牛。共有两幅,左右对称 米脂官庄四号东汉墓 牛文明 二牛抬杠,一农夫双手扶犁 绥德白家山 不详 二牛抬杠,一农夫双手扶犁 绥德四十铺 不详 单牛牵引,一农夫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驱牛 绥德境内 不详 二牛抬杠,一农夫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驱牛。身后一童子手提小袋点播下种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店子乡 西河长吏 二牛抬杠犁地,一农夫左手扶犁,右手操缰绳。二牛抬杠耙地,一农夫操纵 A、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B、经济政策发展历程 C、农田生态保护情况 D、精耕细作熟练程度17. 中世纪时期的西欧人认为,胡椒的植株由毒蛇护卫,收获者放火赶走了毒蛇,因此也使胡椒 带上了特有的黑色皱皮。1563年,在东南亚工作的葡萄牙医生出版著作《关于印度草药、药 物和医用产品的谈话》,纠正了此前多种关于香料的错误观点。这说明( )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 C、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的认知 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18.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场繁殖出来的种子必须经过严格鉴定,由农业行政机构批准后,方得推 广。对于从国外引进的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和其他作物的新品种,要求如不经确切的试验 示范,是绝不宜骤然进行推广的。这些做法( )A、实现了农业改造 B、扩大了对外交往范围 C、推动了农业恢复 D、完善了农村产业结构19. 1957年,湖北江陵纪南城凤凰山的一批汉墓中出土的随葬木俑和竹简,载有奴隶名册,有的 注明“耕大奴四人”“田者男女各四人,大奴大婢各四人”,有的甚至标明男女奴隶所从事的各 种具体工作,如侍、养、谒者、御、牛仆、马仆和田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租佃经济的经营模式 D、地主田庄的生产方式20. 19世纪,英国人巴贝奇在他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中,设计了一种标准调查表,调 查的项目包括生产所用材料耗费、生产相关费用、工具、市场、工人等。他认为,只有经过严 密调查获得的数据才能用来作为管理一个企业的依据。这一主张( )A、认为工人应该主动提高生产效率 B、强调资本家要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C、反映了当时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D、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1. 下表所示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体系)及其主要职能。这反映出 当时( )时间
机构名称
主要职能
1980 年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1980〜1984 年
, 北京中关村
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1985 年
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
促进技术成果交易
1985 年
博士后流动站
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
1986 年
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
承担部分技术市场的管理职能
A、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B、科研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C、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发展 D、对外开放推动了经济发展22. 宋代,官员经商问题屡禁不止,甚至身居相位者还专以兴贩为急务。许多士人放下读书人的 架子,口谈道义,而身为沽贩,在读书习文的同时,也操起了经商的行当。这反映了宋代( )A、经济发展冲击了社会价值观念 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被废除 C、选官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儒家文化受到了严峻挑战23. 1703年,英国与葡萄牙订立《梅休因条约》;1786年,英国与法国订立《艾登条约》。这两个条 约规定,英国允许对方按优惠税率进口酒类,作为交换,对方则应允许英国毛纺织品也按优 惠税率输入。促成这些条约签订的主要动力是( )A、军事实力的竞争 B、生产力水平发展 C、殖民霸权的争夺 D、工业革命的进行24. 隋唐时期,长安宫城在空间上实现了与皇城的分离,逐渐形成宫城、皇城、外城层层环绕套叠 的结构模式。从分散的“多宫”到集中的“单宫”,从宫城、坊里相参到宫城、皇城、外城的阶层 隔离,长安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设计反映出( )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B、专制权力影响城市布局 C、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D、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获得独立的北美人民在以开拓者的姿态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又以主人翁的身份追 求政治现代化,美国政治现代化由此起步。鉴于松散的邦联无法解决国内重大问题的实际, 1787年5月25日,55名代表聚集费城,就邦联条例的修改和联邦宪法的制定等问题展开讨 论,并产生了联邦宪法。后来,在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美国于1789年9月 通过了 10条宪法修正案,并将其作为联邦宪法的补充条款。联邦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巩固 了北美人民在独立战争中争得的民主成果,构造了美国现代化的政治框架。
——摘编自吴海晶《美国政治现代化若干问题探析》
材料二:1871年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势力的放大版。其早期政治现代化进程与英、 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到一战前夕,德国在经济上已成为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政治上却仍然是传统的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只是通过没有实权的帝国议会在参与意义上加入了统治阶级行列。总之,以普鲁士容克地主为代表 的传统统治阶级牢牢地控制着德国的政治生活。除了各种法律规定的特权外,他们还享有 许多实际特权,并在政治、行政、军事等领域占据领导职位。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治现代化得以起步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政治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及其影响。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由此开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合作的 新的里程碑。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亚非国家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及原则,指出: “我们亚非国家需要在经济和文化上合作,以便消除我们在殖民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压迫下所 造成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状态。我们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应该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 而不应该附有任何特权条件。'‘此后,中国开始同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开展以经济技术援助为 主要形式的经济合作。1956年6月21日,中国政府和柬埔寨政府签订了经济援助协定,这 也是中国同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有关经济技术援助方面的协定。从1956年至 1963年,中国还与尼泊尔、锡兰(斯里兰卡)、缅甸、几内亚、阿尔及利亚、马里等十几个亚非 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向他们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其后,对新兴民族国家给予经济 技术援助成为中国的一项长期政策。
——摘编自李伟《新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政策的演进及评析》
材料二:中国在1950-1978年累计提供对外援助约45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援外支出占国家 同期财政支出的1.73%。其中1971〜1975年,援外支出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 5. 88%,1973年一度高达6. 92%。这一时期中非团结合作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伟大工程,是 中国历时6年帮助非洲国家修建了长达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此举有力支援了南部非洲国 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极大地鼓舞了非洲人民追求自立自强的民族主义精神。坦赞铁路 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其历史意义至今仍在显现。
——摘编自罗建波《中国对外援助模式:理论、经验与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兴起的背景。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在唐代输入西方的物品中,仅丝绸种类就多达百种,还有大量难以统计的物产和技 术,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漆器、瓷器、铁器、金银器皿、钱币、炼丹术等当是其中的荤荤大 者。法国学者阿里。玛扎海里在其专著《丝绸之路:中国一波斯文化交流史》中,专门对谷 子、高粱、樟脑、肉桂、姜黄、生姜、水稻、麝香、大黄等九种物种的西传及其作用进行了详细介 绍和论述。
沿途的欧亚各国也同样回报中国以各种动植物、物品和技术,传入中国的主要动物有 马、牛、驼、狮子等;主要植物有石榴、葡萄、苜蓿、波棱、胡麻、胡椒、胡黄连、胡荽、小茴香、青 黛(靛花)、郁金香、天竺桂、无花果、指甲花、木奈祗(水仙)、阿勃参等,还有多种药材、香料和 染料等;物品主要有玻璃器、琉璃、玉石、珍珠、珊瑚、金刚石、石蜜、砂糖、毡布、葡萄酒等。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一开始就带有“怀柔远人,弘扬国威''的鲜明政治色彩。在进行 朝贡贸易时“倍偿其值",在边境互市中强调“惠远人而贸易'',这种良好的商业信誉使得西方 诸国争相与中国通商,同时各方均从贸易中获得益处。在丝路畅通的大多数时候,呈现的是 “商胡贩客,填委于旗亭”,异域传使者“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 忙景象。
——摘编自雍际春《论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论述须史论结合。)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伦敦绿带政策是在英国的城市化基本完成时才出台的。1942〜1944年,艾比克隆比主 持编制了著名的英国大伦敦规划。该方案在以伦敦为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 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环:内城环、近郊环、绿带环和外层农业环。其规划的中心思想就是通 过绿带限制主城区的无限扩张,通过发展城市远郊区的卫星城镇,以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 开发压力。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的伦敦城区在不断蔓延,而城市蔓延在严格意义上 说是由郊区化引发的,即在城市化后期,由于交通运输的革命,英国开始出现郊区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从城市中心地区外移,这一趋势最明显的地区是伦敦商业中心区及 其毗邻地区。也就是说,英国绿带政策所要控制的是由郊区化所引发的城市扩张,在19世 纪后半期,郊区化已经使得伦敦商业中心区急剧衰落。
——摘编自谢欣梅《北京、伦敦、首尔绿带政策及城市化背景对比》
材料二:近代开埠通商后,天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天津由“扼六路之中心,当九河之尾间, 外通洋海",逐步变成了列强向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倾销工业制成品并掠夺原料的跳板。天津 的辐射能力和吸引能力向更广远的区域延伸,水陆交通的便利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 均成为天津这一城市的直接经济腹地。20世纪20年代中期,天津更成为“满、蒙、直、豫、 山、陕、甘、新物产之总出纳地,世界货殖之一大灌输场"。以河北为例,据1933年河北商品 陈列所检查,在全省存在小麦外销的36个县中,有3个县向北京供应小麦,13个县供应给 天津,11个县同时供应给京、津。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天津贸易区域北控直隶全省及 内外蒙古;西连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南至河南、山东之北部,除上海外,无与伦比"。凭借 着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贸易区域总面积,天津成为全国第二大经济区域、北方的经济中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地区成为“天津城市”的“乡村地带。天津城乡体系的涵盖范围和隶属 层次大大提升。
——摘编自任吉东《近代城市化进程下的华北城乡变局——以天津、保定、唐山、石家庄 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天津和伦敦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伦敦相比,近代天津发展的有利条件。(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