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当前比较流行的有“正能量”“5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语言流行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

    ①“大包干”  ②“国企改革”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住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D、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3. 热播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 年到1992年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的故事。他们可以说是当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代表。他们的经历主要反映了我国(    )
    A、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B、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历程 C、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实行土地改革并没收地主土地
  • 4. 如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5.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B、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D、万隆会议——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
  • 6. 阅读图片,图中材料反映出(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零售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为北京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 7. 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18 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签下包干到户的契约(见下图)。下面对这一契约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 8. 下图所示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9. 下侧表格反映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为(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A、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 B、农业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农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 D、农民实现多种经营,收入增加
  • 10. 《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
    A、农村经营方式改变 B、农村土地所有制改变 C、农民生产自主权不变 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 11.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这两个省农村改革的"经验"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 1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下列关于它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体现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B、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大发展 C、提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程度 D、发挥了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
  • 13.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说道:“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以下属于贯彻谈话精神的是(    )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始建立经济特区
  • 14.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的是(    )

    ①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市场经济

    ③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计划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5.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他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晚年对经济的思考推动了(    )
    A、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1992年南方谈话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我国粮食总产量(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978年

    30477

    83.4

    1990年

    44624

    686.3

    材料二:

    ①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②某知名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的冰箱厂(集团前身)厂长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1)、在党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指导下,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哪些可喜的变化?这与D阶段之后实行的农村改革制度有何联系?
    (3)、材料二①主要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哪一内容?②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应该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 17. 材料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

    材料二: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做厂长,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引起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2)、为解决材料二中当时这一企业的共性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中心环节是?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4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也触动了永修。我在县供销社率先要求试行承包经营,得到了县长的支持。县供销社作为试点,把城郊供销社的新城门市部、永丰门市部、西二路门市部和桥头门市部,交由我全权管理。在经营方式、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上做一些整顿不到一年,商店扭亏为盈。是年,永丰供销社被评为全国供销系统先进单位。

    ——摘编自龚有良《走出双塘村》

    材料二:这次代表大会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为指导,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伟大意义。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全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1)、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归纳材料中“商店扭亏为盈”的几个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城市改革创新的特点和改革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