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物理预测题之万有引力和航天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太阳系各行星几平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称为“行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

    行星名称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半径R/AU

    1.0

    1.5

    5.2

    9.5

    19

    30

    则相邻两次“冲日”时间间隔约为(  )

    A、火星365天 B、火星800天 C、天王星365天 D、天王星800天
  • 2. 2022年6月2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天行一号”试验卫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等试验。该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a、b两点分别为卫星的近地点和远地点,近地点a到地心的距离为r,远地点b到地心的距离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   )
    A、va<vb B、va>GMR C、vb>GMr D、vb>GMR
  • 3. 2008年,我国天文学家利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2.16米望远镜,发现了一颗绕恒星HD173416运动的系外行星HD173416b,2019年,该恒星和行星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分别命名为“羲和”和“和“望舒”,天文观测得到恒星羲和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倍,若将望舒与地球的公转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且公转的轨道半径相等。则望舒与地球公转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
    A、22 B、2 C、2 D、22
  • 4. 2021年5月,基于“中国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观测,首次研究发现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如图,假设在太空中有恒星A、B双星系统绕点O做顺时针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周期为T1 , 它们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A、RB , RA<RB , C为B的卫星,绕B做逆时针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2 , 忽略A与C之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常量为G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知道卫星C的轨道半径,则可求出卫星C的质量 B、恒星A的质量大于恒星B的质量 C、恒星A的质量为4π2RA+RB3GT12 D、A,B,C三星由图示位置到再次共线所需时间为T1T2T1+T2
  • 5. 研究发现,银河系中有一种看不见但很重的物体,促使这些恒星在其周围转圈。其中一颗恒星S2完整轨道如图所示,它绕银河系中心的周期约16年。椭圆的半短轴约400AU(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AU),根据离心率可以判断轨道的长轴约为短轴的2.5倍,研究中可忽略其他星体对S2的引力,则银河系中心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约为(   )

    A、3×107 B、6×107 C、4×106 D、6×109
  • 6. 2020年7月23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在脱离地球后,天问一号在地球轨道Ⅰ(地球公转轨道)上飞行,在A点通过加速进入地火转移轨道Ⅱ,在B点再次点火加速就进入火星轨道Ⅲ(火星绕太阳运行轨道)。若已知引力常量为G,太阳质量为M,地球公转半径为r1 , 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2。则(   )

    A、探测器在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探测器在轨道Ⅱ上飞行时经过A点的速度为GMr1 C、探测器由地球轨道飞到火星轨道所用时间为12(r1+r22r1)32 D、探测器在B点的加速度为GMr12
  • 7. 2022年1月,我国“实践21”卫星成功捕获了失效的同步卫星“北斗2号G2星”,将其移送至比同步轨道更高的“墓地轨道”上,“实践21”卫星又返回同步轨道。则(   )
    A、两卫星组合体在同步轨道减速才能到达“墓地轨道” B、“北斗2号G2星”在“墓地轨道”运行的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C、“北斗2号G2星”在“墓地轨道”上的加速度比原轨道上的大 D、“实践21”卫星从“墓地轨道”返回同步轨道机械能减小
  • 8. 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如图所示。天文学家哈雷成功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预测下次飞近地球将在2061年左右。若哈雷彗星在近日点与太阳中心的距离为r1 , 远日点与太阳中心的距离为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哈雷彗星轨道的半长轴是地球公转半径的753 B、哈雷彗星在近日点的速度一定大于地球的公转速度 C、哈雷彗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速度之比为r2r1 D、相同时间内,哈雷彗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和地球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 9. 2020年7月,我国用长征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探测器在星箭分离后,依次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捕获轨道、停泊轨道、探测轨道,如图所示。2021年5月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着陆。则探测器(   )

    A、每次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相等 B、每次经过P点时的机械能相等 C、绕火星运行时在探测轨道上的周期最大 D、绕火星运行时在不同轨道上与火星的连线每秒扫过的面积相等
  • 10. 如图所示,2022年2月3日,宇航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在空间站“变”出奥运五环,并为奥运健儿送去祝福。将空间站绕地球飞行轨道视为圆轨道,轨道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1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站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于7.9m/s B、空间站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等于24h C、“变”出的奥运五环在空间站中处于平衡状态 D、核心舱进入轨道后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约为它在地面时的(16172
  • 11. 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太空探索项日。已知地球公转周期为T,与太阳的距离为R1 , 运行速率为v1 , 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2 , 运行速率为v2 , 太阳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一个质量为m的探测器被发射到一围绕太阳的椭圆轨道上,以地球轨道上的A点为近日点,以火轨道上的B点为远日点,如图所示。不计火星、地球对探测器的影响,则(   )

    A、探测器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v12R1 B、探测器在B点的加速度大小为GMR2 C、探测器在B点的动能为12mv22 D、探测器沿椭圆轨道从A点到B点的飞行时间为12(R1+R22R1)32T
  •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北斗系统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绕行周期24小时)、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绕行周期24小时)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绕行周期12小时)组成。下列关于以上三类北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EO卫星运行的线速度最大,且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GEO卫星与IGSO卫星运行周期相同,所以线速度也相同 C、GEO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MEO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D、IGSO卫星的轨道半径是MEO卫星轨道半径的223
  • 13. 在高空运行的同步卫星功能失效后,往往会被送到同步轨道上空几百公里处的“墓地轨道”,以免影响其他在轨卫星并节省轨道资源。如图所示,2022年1月22日,我国实践21号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捕获”已失效的北斗二号G2卫星后,成功将其送入“墓地轨道”。已知同步轨道和墓地轨道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 , 转移轨道与同步轨道、墓地轨道分别相切于P、Q点,地球自转周期为T0 , 则北斗二号G2卫星(   )

    A、在墓地轨道运行时的速度大于其在同步轨道运行的速度 B、在转移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同步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 C、若要从Q点逃脱地球的引力束缚,则在该处速度必须大于11.2km/s D、沿转移轨道从P点运行到Q点所用最短时间为T04(R1+R2)32R13
  • 14. 2020年11月29日20时33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如图所示,近圆形轨道离月球表面200km,月球质量7.3×1022kg,半径为1738km,引力常量G=6.67×10-11N·m²/kg,则( )

    A、在两轨道上运行的周期相等 B、在近月点“刹车”瞬间前后的加速度不变 C、在近圆形轨道上的环绕速度约为4.9km/s D、探测器在环月椭圆轨道的机械能小于在近圆形环月轨道的机械能

二、多选题

  • 15. 如图所示,行星绕太阳的公转可以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在地图上容易测得地球—水星连线与地球—太阳连线夹角 α ,地球—金星连线与地球—太阳连线夹角 β ,两角最大值分别为 αmβm 则(   )

    A、水星的公转周期比金星的大 B、水星的公转向心加速度比金星的大 C、水星与金星的公转轨道半径之比为 sinαmsinβm D、水星与金星的公转线速度之比为 sinαmsinβm
  • 16. 我国于2020年7月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1号”,预计“天问1号”经过10个月左右的飞行将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假设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和地球表面以相同的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其在地球上落回抛出点的时间是火星上的a倍,已知地球半径与火星半径之比为b。不计地球和火星的自转及其表面气体的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的平方与火星绕太阳运动周期的平方之比为b3 B、地球表面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 C、地球与火星的质量之比为b2:a D、地球与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之比为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