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8.16.1 阿房宫赋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摽掠/剽悍 媵嫱/田塍 廊腰缦回/瓜蔓 B、迤逦/骊山 槛车/门槛 雨霁天晴/侪辈 C、妃嫔/摈弃 椒兰/铁锹 鼎铛玉石/抵挡 D、呕哑/讴歌 横祸/横财 朝秦暮楚/朝露2. 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线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①六王毕(完了) ②蜀山兀(光秃秃) 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 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 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3. 选出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 , 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4.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1)、《红楼梦》里的贾府,表面上看着秩序井然、风平浪静,暗地里却钩心斗角、暗流汹涌。(2)、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光融融 , 和风煦暖。走到户外,去问候那久违的一切吧。(3)、皮卡晨穿越千年,还原盛唐之美,让人们一睹名画中唐代仕女的尽态极妍。(4)、夏朝的君主太昏庸,朝歌夜弦 , 不理政务,在去打猎时被后羿夺走了王位。(5)、他精心保存的这些珍贵的书稿,因管理不善,全被虫蛀了,世人难得一见的珍品也随之付之一炬。5. 指出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燕、赵之收藏 , 韩、魏之经营 , 齐、楚之精英
④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千里逢迎 , 高朋满座
⑦居安思危 , 戒奢以俭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⑤⑦ D、③⑤⑦6.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索绕)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遥远) 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丽)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借鉴)7. 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 , 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8. 下列有关文学赏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中的“古文”与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古文”同义,即先秦两汉散文。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抨击了当时士大夫有疑惑而不从师的不良风气,论述了要从师学习的道理。 B、《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疏”是一种文体,指臣下写给皇上的奏章,这篇文章在形式上骈体色彩很浓,但它却一反六朝以来骈文内容空泛、无病呻吟的文风,阐述了当国者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赏罚分明等观点,很有现实针对性。 C、《阿房宫赋》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杜牧,赋是一种文体,介于散文与韵文之间。《阿房宫赋》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杜牧。赋是一种文体,介于散文与韵文之间。《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罪恶,并借古讽 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 D、《种树郭橐驼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用对比和映衬手法,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得以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9. 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10. 下列语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极其简练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耗费量,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 B、“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既遥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文写宫女之多。说明宫女的来源和六国灭亡的可悲。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下临渭水的地理形势。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写了阿房宫里珍宝的由来,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剽掠”一词揭露了六国统治者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里写六国的君王不爱其民,为后文总结历史教训埋下伏笔。1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妃”:古代皇帝或太子、王侯的正妻。 B、“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 C、“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二、阅读理解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为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选自《唐才子传·卷六》,有删改)
[注]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后 又 举 贤 良 方 正 科 沈 传 师 表 为 江 西 团 练 府 巡 官 又 为 牛 僧 孺 淮 南 节 度 府 掌 书 记 拜 侍 御 史 累 迁 左 补 阙 历 黄 池 睦 三 州 刺 史 后 迁 中 书 舍 人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本是京兆的人,很擅长写文章,在未登进士第时便来到东都。 B、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 C、杜牧刚强正直,有节操,敢议论国家大事,曾历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②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共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帝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
赵郡李子烈播,立朝名人也,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子烈少游其地,委曲知其俗蠹人者,剔削根节,断其脉络,不数月人随化之。三笺干丞相云:“涛坏人居,不一钅旱锢,败侵不休。”诏与钱二千万,筑长堤,以为数十年计,人益安喜。子烈曰:“吴、越古今多文士,来吾郡游,登楼倚轩,莫不飘然而增思。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佛炽害中国六百岁,生见圣人,一挥而几夷之,今不取其寺材立亭胜地,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后必有指吾而骂者。”乃作南亭。
(节选自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有删改)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一农人乃为五人所共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
②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
(2)、文宗皇帝与武宗皇帝对待佛教的态度有何不同?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哥题。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 , 乃抚东土,至于琅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 , 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①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②。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删改)
[注]①隐宫宫刑,古代的一种酷刑。②“丽山”及后文“郦山”均指骊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B、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C、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D、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中国古代官名,是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战国时始设,秦以后各朝时废时设。 B、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管文书及记事。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纠弹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弹劾朝廷官吏。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D、“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还有“庶人”“黎元”“布衣”“青衿”。(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统一天下后,下令群臣讨论帝王的称号问题;秦始皇采纳群臣的建议,把自己称为“皇帝”。 B、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调发隐宫徒刑者七十多万人,挖运北山的石材,从蜀地、荆地输送来木料,建造阿房宫。 C、秦始皇厌恶别人说死,但在统一天下之前,就开始派人开凿洞穴,为自己营造陵墓。 D、老百姓痛恨秦始皇,于是就在东郡一颗陨落的石头上刻写“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御史挨个审问,因没有查出是谁刻的字,就把在石头附近居住的人全部处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
②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5)、简要概括秦始皇陵的建造特点。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二)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B、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C、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本文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 B、“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各越族部落的统称,后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各个越族。 C、“黔首”,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氓”等。 D、“敲扑”,是刑具。短的叫“扑”,长的叫“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译文:
②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
译文:
三、综合运用
-
16. 依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话,要求与画线句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读杜牧的诗,像欣赏一件古玩,既有爽目清新的情趣,又有古朴凝重的风貌。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显现的隽永灵秀的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