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11.2 *与妻书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道   属/写   心如意/ B、泣/结   解/手  然回首/ C、受/锢   悲/心   妻离子/ D、虐待/戏   毋/静   不子孙/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啼泣之余达于汉阴 B、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C、汝其勿悲望请其指教 D、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 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汝可以模拟得之 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4.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所未者尚有万千 当吾意为幸

    妇女无所 又何不而生在今日之中国

    A、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不同。 B、两个“尽”意义不同,两个“幸”意义相同。 C、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也相同。 D、两个“尽”意义不同,两个“幸”意义也不同。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 6. 下列句子中,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B、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C、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 7.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遂散六国之从 B、河海不择细流 C、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D、汝幸而偶我
  • 8.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武侠小说《紫灵》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能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罚不当罪,不过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

    A、无所不能 B、罪不容诛 C、罚不当罪 D、死得其所
  • 9.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B、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下学期,学校将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演讲与口才》三门课程。
  • 10. 对下列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句:仁慈的人“尊敬我家的长辈以及别人的长辈;爱护我家的晚辈以及别人的晚辈”。

    B、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译句:试问从古以来什么时候见过破镜能重圆?那就是比死还要苦呀,怎么对待这种逆境呢?

    C、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句: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

    D、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译句:即使可以不死,但是彼此离散不相见,只能使两地望眼成穿,身子变成空望对方的石头。

  • 11.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故事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刘邦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叙事波澜横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 B、《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从树木、流水常见现象入手,以类比推出要“国治”必须“德厚”,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善始善终。 C、《与妻书》作者回忆与妻子的第三件小事是作者在起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景,这种欲言又止、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 D、《六国论》作者在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了事例、引用、假设等论证方法,对韩、魏、楚三国贿赂秦国的弊端进行论述。

二、阅读理解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各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B、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C、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D、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②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3)、《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唱”,韩愈字字血泪,感情真挚。在节选的这几段文字中,韩愈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对十二郎的哀悼之情的?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孙 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 ,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选自《孙中山全集》,有删改)

    [注] ①险巇:险阻崎岖。比喻艰难险恶。②踬踣:绊倒。比喻受挫。③杌陧:不安定,困厄。这里指动荡不安的时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B、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C、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D、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昌革命,即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B、史迁,是对司马迁的一种敬称,是在司马迁去世以后才有的。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曾担任过太史令一职。 C、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序”都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 D、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部分组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1段,赞扬了“革命党人”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并对黄花岗起义的价值予以高度评价。 B、文章第2段,以“顾”字为始,转写悲痛之情。悲痛的原因是时局动荡,烈士的英雄事迹没有得到流传。 C、第3段交代作序的缘起和目的,虽然不是本文的重点,但意在激励人们发扬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建国理想。 D、这篇序文是应邹海滨先生的请求而写的,虽为序文,实际上更是一篇借烈士的鲜血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②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5)、作者运用“史载田横事”的例子,有何意图?
  •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各题。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 , 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节选自袁枚《祭妹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B、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C、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D、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缣”,这里指用缣制成的单层衣衫。缣,双丝织的浅黄色细绢;而丝织品中的“素”一般是白色的。 B、“望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 C、“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人,但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登科”指考中进士。进士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同进士出身”,三甲称“进士出身”。
    (3)、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袁枚写了哪几件儿时小事来表现兄妹间的感情。
  •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容传

    [清]章炳麟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行商陇蜀间,略知书。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容稍长,从成都吕翼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翼文惧,摈之。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就。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是时,社生多习英吉利语,容调之曰:“诸君堪为贾人耳。”社生皆怒,欲殴之。广州大骐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寝。

    容既明习国史,学于翼文,复通晓《说文》部居。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自念语过浅露,就炳麟求修饰。炳麟曰:“感恒民当如是。”序而刻之。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朓故惎容、炳麟,又幸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亦时时讲佛典,炳麟以《因明入正理论》授之,曰:“学此,可以解三年之忧矣。”明年,狱决,容、炳麟皆罚作。西人遇囚无状。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内热溲膏。炳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诘朝日加巳,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疑不能明。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态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容卒之岁,日本与露西亚始成。

    (选自《太炎文录》,有删改)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排    闼:排除阻碍 B、镜如惭,事中寝        中寝:中止结束 C、广州大驵冯镜如        大驵:商人买办 D、西人遇囚无状        无状:无礼严苛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容年少时聪慧敏捷、博闻强识,与人交谈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深得老师厚爱。 B、邹容为人正义、嫉恶如仇。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一起怒扇陆军学生监督姚甲。 C、邹容去世后,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作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切依据。 D、文章结尾交代了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作者将邹容去世与国事相连,寄意遥深。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②眺故惎容、炳麟,又幸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

    (4)、概括第一段中邹容的为人特点。

三、综合运用

  • 16. 《谏逐客书》《与妻书》两文在写作上都大量运用比喻和排比的句式,使得文章的主题更为鲜明突出,感情充溢。请揣摩并模仿两篇文章中这些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一段文字。要求;150字左右,使用排比或比喻手法。
  • 17. 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对联。要求:与课文内容相关,上下联不要重字。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上联:穷尽毕生精力创造理论成就

    下联:

    课文:《与妻书》

    上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下联:

  • 18. 下面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不得体之处,请写出改正意见。

    ①(接受礼物)“恭敬不如从命,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

    ②(婚宴请柬)“……特于本月28日在阳光酒店略备薄宴,届时务必光临。”

    ③(感谢老师)“令郎能有今日小小成绩,还得感谢您的悉心栽培!”

    ④(会议发言)“李先生的讲话见解独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