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11.1 谏逐客书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归顺 B、强公室,私门        杜:堵塞、封闭 C、冬之望日前后        适:恰逢 D、汝其善抚之,使之我    肖:相像,类似
  • 2.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B、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 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 3.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 过:错 B、而陛下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C、是以泰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抛弃 D、藉寇兵而盗粮 赍:给予,送给
  •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 ②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 B、①今乃弃黔首资敌国 ②损民益仇 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色、乐、珠玉 ②而所轻者在人民也 D、①今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5.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 6. 下列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A、然则是所者在乎色、乐、珠玉 B、自虚而树怨于诸侯 C、汝幸而 D、当尽吾意为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   过:错误的

    至今强  治:治理

    B、遂散六国之 从:同“纵”,特指合纵

    而陛下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C、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所以:用以,用来

    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

    D、却宾客以诸侯  业:使……成就事业

    藉寇兵而盗粮  赍:赏赐

  • 8. 下列对本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客,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中的“五帝”在《史记》中指黄帝、炎帝、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C、“丹青”中的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因此丹青也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用来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是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当时平民以黑巾覆头,故名。
  • 9. 下列对文中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侯、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B、翠凤,以翠羽装饰的风形旗帜。因天子所乘饰以翠羽的凤形车驾,亦借指天子。 C、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泛指天下。 D、五帝,是对上古时代五位最具影响力的部落首领的尊称。《史记·五帝本纪》中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例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色、乐、珠玉方面,所轻视的却是百姓客卿的话,那么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作者对秦王辞退一切客卿、把兵器和粮食给予盗贼,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结怨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是在帮助敌国,是在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强敌国的实力,会使秦国变弱,使国家陷于危地。

二、阅读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 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 , 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 , 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既受命于斧钺之威             专:独掌 B、敢问其                                目:条目 C、军皆定 , 将乃就舍                 次:次序 D、白刃始                                 合:交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辞行                            羽化登仙 B、是故智者之谋                  且君尝晋君赐矣 C、无以知士卒寒暑            仰观宇宙 D、炊者皆熟,将就食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②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注释:①纤离:骏马名。②鼍,亦称扬子鳄,爬行动物。皮可以蒙鼓。③駃騠:骏马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          过:错误

    ②获楚、魏之师,地千里             举:攻占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侵占、侵吞

    ④垂明月之珠,太阿之剑            服:服饰,饰品

    ⑤而陛下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⑥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拒绝

    ⑦此所谓“借寇兵而盗粮”者也       赍:给予,送给

    ⑧夫物不产于秦,可者多       宝:珍视

    A、①⑧ B、②⑦ C、③⑥ D、④⑤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穆公用之        内自虚外树怨于诸侯 B、孝公用商鞅法            使天下士退而不敢西向 C、此四君者,皆客之功            今逐客资敌国 D、江南金锡不用          非秦者去,客者逐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废黜穰侯,追赶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杜绝了以公肥私现象 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从这些情形去看,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 C、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满足观赏的需要罢了 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现在就是放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 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C、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不能使秦国强大。 D、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人秦、与诸侯结怨的做法会使秦国处于危难之中。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②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6)、秦王看了李斯这篇《谏逐客书》后,“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请从所持立场、文章内容、语言运用、论证方法等角度各选一点分条简述李斯这篇文章能够令秦王接受的原因。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臣闻吏议逐 , 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 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 , 杜私门 ,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

    (二)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节选自海瑞《治安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乐用 , 诸侯亲服                      乐用:乐于为用,乐意效命 B、到今                                      施:延续 C、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治:治理 D、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是也            脂膏: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2)、下列各项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客何负

    A、东得百里奚 B、人以为薄夫妇 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 D、辞楼下殿,辇来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秦有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客卿”。 B、改元指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有新君即位后立即改元,新君即位后多年才改元:有一帝一元,有一帝在位屡次更换年号。 C、公室,指君主之家,王室;私门,相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 D、材料一中“书”指书信、信札,《与妻书》中“书”的意思相同,是一种实用性文体。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写给君王的呈文,《谏逐客书》非常讲究论说的策略和语气。选文第一段即开门见山明确提出反对逐客的主张,但故意将秦王发布的政令说成“吏议”,措辞警醒而委婉。 B、《谏逐客书》选文以平实的文风,高度概括了秦国从称霸西戎到完成统一大业过程中客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C、《谏逐客书》选文运用例证和假设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说留客用客之利和逐客之弊。 D、材料二虽为奏疏,但直接指斥当朝皇帝迷信道数、错聩误国的诸般过失,甚至讽刺“嘉靖”年号,措辞激烈,满腔愤慨,一片忠诚,体现明代士大夫铮铮风骨。
    (5)、对下面选文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B、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C、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D、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物不载( )

    海不水()

    明主不人( )

    水()()

    知者()

    仲尼称于水()

    源泉混混()

    盈科而后进()()

    观水有()

    不成章不()

    水善万物而不争()

    于道()

    善治()

    故无()

    地而制流()

    故兵无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取于水也?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③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④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3)、从文中看,诸子从水的哪些特性引发了怎样的联想?
    (4)、从文中看诸子从山的哪些特性引发了怎样的联想?
    (5)、从课文中任选一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它的理解和看法。

三、综合运用

  • 15. 请以“真正的爱情”为开头,把苏轼、归有光、林觉民三个人巧妙运用其中,写一组排比句。

    真正的爱情,是

    真正的爱情,是

    真正的爱情,是

  • 16. 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有了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有效。通过手机发短信进行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短信可以传递资讯,化解矛盾,增进情感……,巧妙地运用短信进行沟通,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请根据下面的信息和要求编写一条短信。

    今天是小倩17岁的生日,请你以小倩的身份给她的妈妈发一条感恩的短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 17. 《谏逐客书》《与妻书》两文在写作上都大量运用比喻和排比的句式,使得文章的主题更为鲜明突出,感情充溢。请揣摩并模仿两篇文章中这些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一段文字。要求;150字左右,使用排比或比喻手法。
  • 18. 铺陈就是铺叙、陈述,即直书其事,反复叙说。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谏逐客书》一文运用铺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