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3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共48分)

  • 1.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有人以为是指人到五十,该经历的大都经历了,以为人生及世界不过如此。其实不尽然,五十之后,人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去想人生为何如此、世界为何变成这样,这最后将通达哲学的层面。材料表明(   )
    A、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B、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改造世界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是哲学家
  • 2. 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出现了“贫困的哲学”。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哲学(   )
    A、能够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可以使人正确辨识事物,永不犯错 C、是与客观实际完全吻合的理性思维 D、能为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3. “知”与“智”是一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智慧便无从谈起;而没有相应的智慧,知识再多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哲学是“智慧之学”,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该(   )
    A、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具体知识 B、对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 C、用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 D、用哲学取代其他的具体知识
  • 4. 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 6. 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关键9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材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

    ②宇宙探索活动将不断地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③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主观能动性是养生质量的依据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 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 9. 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①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

    ③世界是由水、土、火、气等构成的

    ④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0. 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1.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武汉市前后仅用十天时间就建造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火神山”、“雷神山”的命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源头之一的阴阳五行学说。该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事物在不断的相生相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种观点(   )

    ①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③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④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科学回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 13. “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思想 D、形而上学思想
  • 14. 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 15. 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肯定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B、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推动现实世界发展 C、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工具,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服务 D、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 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是渐进的过程,以发展和社会财富扩大为前提,社会福利的提高不能超越阶段。无论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都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阶段的目标和要求。这是因为(   )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受人们观念的影响

    ②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人们不能随心所欲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 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    )

    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

    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 泡菜起源于中国,是利用盐水腌制发酵而成的中华传统美食。某小组通过实验发现,同一温度下,不同浓度的(%)盐水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g/kg)的变化存在如下图(L为亚硝酸盐含量,T为腌制天数)所示的影响。由此可以判断出(   )

    ①支配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多样的

    ②各种条件下泡菜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天数和盐水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与主观因素无关

    ④不同条件下支配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规律的具体表现相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21. 2021年,全球多国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从高温热浪到暴雨洪水,恶劣天气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关气象专家表示,极端天气并非偶然,是地球能量失衡所致,而人类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就是重要因素之一。这警示我们( )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尊重自然是改造自然的前提

    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③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2.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注定要灭亡。也许经过多少亿年,多少万代生了又死……而地球,一个像月球一样死寂的冰冻的球体,将在深深的黑暗里沿着越来越狭小的轨道围绕着同样死寂的太阳旋转,最后就落到太阳上面。”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
    A、面对自然力量,我们是无能为力的 B、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规律是不变的 C、世界永远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D、辩证法认为每一种既成的物质形式都是永恒的
  • 23.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围绕地轴永不停息地转动的同时,还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给人类带来昼夜交替,并且使我们的家园有了万物繁衍、生生不息的活力。这说明(   )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24. 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词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逆行者”指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在表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视频里,网友们“超燃”“太燃了”的点评不断刷屏,层出不穷的热词的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这充分说明(   )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③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能动反映    ④意识和物质两者是相互依赖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的月亮背面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月球背面也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结合材料,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给我们的启迪。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分子生物学家莫诺认为:“生命是架化学机器。培根则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材料二:盘古是中国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他竭尽全力,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景仰。女娲抟土造人,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1)、材料一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观点?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2)、你对材料二的神话传说是如何认识的?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产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越是科学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就越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又是革命的。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强调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时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际出发,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我们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