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3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 1. 一首歌曲《哲学有点甜》在网上广为流传。“海风吹拂过,爱琴海群星闪烁,世界本原是水是数是火。未经反思生活,值不值得一过……谢谢哲学教我如何生活。”之所以要“谢谢哲学”是因为(    )
    A、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的智慧
  • 2. 目前,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已完成全天区的扫描,共探测粒子约16亿个。由此可知(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 “确诊患者越多,越说明我们的医学技术强大”、“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面对汹涌的新冠疫情,有些国家政客这么回答。下列观点与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抗疫”体现的哲理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是(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 王夫之认为气是宇宙的唯一实体。他说:“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王夫之的观点( )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在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③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5.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主要强调( )

    ①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出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

    ②自然科学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哲学思维是优秀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必备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能为我国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是指导我们有效改造世界的终极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此观点的片面性在于 (    )
    A、看到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联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D、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 8. 关于运动,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④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9. 下列观点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致的是( )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③物方生方死,日方中方睨             
    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随意创造细胞生长的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要认识规律,就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取得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 近日,我国天文学家首次通过恒星的观测向人类展示银河系恒星盘惊人的翘曲结构。该成果更新了人们对银河系形状的认识,同时也对外盘起源提供了决定性观测证据,为我们最终理解像银河系这样的巨大盘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线索。该成果证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意识性 B、说明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C、科学发现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尊重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 12. 因为眼睛不同于照相机,视觉是对客体再加工的心理历程,而不是机械的复制,所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错觉现象。这表明(   )

    ①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错觉夸大了人的主观意识,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③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④错觉的客观物质性表明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女性”机器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索菲娅采用人工智能和谷歌的语音识别技术,号称可以模拟超过62种面部表情,被媒体称为最像人的机器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机器人“索菲娅”(     )

    ①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意识与功能优越于人类

    ③代表着科技与未来,与人类一样,都具有意识

    ④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4. 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C、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的产生 D、意识来源于人的主观感受
  • 15.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乃情之媒,情乃诗之胚”。只有“意与境相浑、心与境相契”,才能构成美的诗词境界。这些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情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景与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③情对景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景具有的能动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6.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顽强拼搏的中国运动健儿被称为YYDS(永远的神)。YYDS、逆行者等都是近两年的流行网络语。对这些网络语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这些网络语来源于人们聪明的智慧

    ③意识的内容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         
    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能动创造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7.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强团队,经过5年不懈努力,突破了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克隆猴的诞生再次验证了(      )
    A、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B、物质世界依赖于科学家的发现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18.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完成对着陆平台成像、着陆点附近科学考察,地面成功接收相关数据并形成了首批科学成果。材料表明(     )
    A、宇宙探索活动不断刷新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B、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人类永远不能获得真理 C、实践按照人主观的内在本性去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发展
  • 19. 近日,浙江大学关联物质研究中心首次在纯净的重费米子化合物中发现铁磁量子临界点,并且观察到奇异金属行为。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普遍认为铁磁量子临界点不存在的传统观念,并且将奇异金属行为拓展到铁磁量子临界材料中。传统的观念被打破表明(      )

    ①谬误中也包含真理                       
    ②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③实践可将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④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 为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某地一改过去“输血式”、“单一式”、“被动式”收效甚微的传统扶贫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既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又能让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这表明(     )

    ①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基础   
    ②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在实践中相伴而行           
    ④真理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检验、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21. 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代表着纯洁和高雅”,随着欧洲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这个“真理”认识崩溃了。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这表明(   )
    A、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22. 过去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人们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城进行实时观制。这表明(   )

    ①人们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

    ②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

    ④人们能摆脱条件制约,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3. 习近平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讲话中指出,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别国面临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要善于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排除不利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4. 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有利于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建立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5. 10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雄安新区要坚决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想,在推动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的同时,认真学习北京和天津的发展经验以实现新区自身的加速发展。这体现出的哲学道理有(     )

    ①部分的性质和功能受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的制约

    ②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地位同等重要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整体中各部分的性质和功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6. “孤岛现象”源自于物理学中的“孤岛效应”,指的是在某个区域有电流通路却没有电流通过,引申为大生态系统中的小系统之间没有本应该有的能量交换和有机物循环,却因各子系统间缺乏联通,导致整体系统效能难以实现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要克服这一现象的不良影响,需要(      )

    ①坚持系统优化的工作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处理问题

    ②立足关键部分,用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各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④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 27.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自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努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近60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人以忠诚使命为内核、以艰苦奋斗为底色、以绿色发展为追求,谱写了一首人类改天换地的绿色进行曲。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木,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塞罕坝人是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 28. 工匠精神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几千年的枝繁叶茂,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伟大的匠人们一向注重德行和心性修养,注重将人品与技术、道德与造物、个人与国家等因素综合起来评判:他们有极浓厚的反功利、反扬名的传统风气,他们趋于笃行,以纯洁真挚的心去传承遵循以往的历史传统,用作品和创造来获得认可;匠人们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对“道”的追求,他们相信,只要拼命苦干,持之以恒地追求技艺之道,终有一日将蜕变获得手艺的最高境界,成为一代宗匠、大匠;而这一理想也激励他们砥砺意志,探索技艺臻境,克服人生、从业道路上的种种不顺和挫折。

    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中国工业制造2025》的实现亟需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绘写下华彩的篇章。

    结合材料,从“意识的作用”角度,分析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匠人们的影响。

  • 29. 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1年,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目前三名航天员已按计划开展空间站各项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

  • 30.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名片”,是“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大桥设计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即大桥建设的每项要求均采用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中的最高标准,如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打破了国内大桥的“百年惯例”,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大桥穿越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建设坚持绿色理念,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不搬家”。大桥艺术构思独特,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形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减少桥墩阻水率,又提升行车安全,还提升了建筑美观度。主体工程设计中包含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风帆”桥塔寓意扬帆远航;“中国结”桥塔寓意着三地文化交融,共创粤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海豚塔”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从设想到图纸,从开工到建成,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克服许多世界级难题,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面向世界,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最终将大桥打造成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世纪工程”。

    港珠澳大桥设计充满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