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过关训练 第三章物态变化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 B、温度计和体温计都可以离开待测液体读数 C、使用温度计时认真测量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D、纯水沸腾时温度为100℃2.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奋勇杀敌,扭转战场态势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执行埋伏任务的志愿军睫毛上都出现了白霜,这些白霜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而成 B、志愿军战士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C、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D、志愿军战士呼出的水蒸气凝固而成3. 我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自然界赋予我们许多美景。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 B、
仲夏露珠晶莹 C、
深秋雾气缥缈 D、
寒冬冰花剔透
4. 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A、雨水,冰雪消融 B、
立夏,雾绕山峦 C、
霜降,霜满枝头 D、
大寒,滴水成冰
5. 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 D、该物质在第35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6. 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7. 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描述的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A、极寒天气“泼水成冰” B、
冰冻衣服“悄悄变干” C、
昆虫上的“露珠消失” D、
冬天树枝“雾凇茫茫”
8.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9.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D、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10.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 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 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 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11.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员以“一朵雪花”为轴线,将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下列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雨水”——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12.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冰的形成是升华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3. 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大幕,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凝固过程,需要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C、“箱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14.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5.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睎”中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中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二、填空题
-
16. 用体温计测得同学甲的体温是38.7℃,没有甩就直接测量实际体温为37.5℃的同学乙,则体温计的示数是 ℃;若用酒精对体温计的玻璃泡擦拭消毒,它的示数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7. 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 形成的。18. 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19.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20.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均填“会”或“不会”)21. 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第13min该物质处于态,此时室温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2.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中没有将试管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 . 除图中所给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海波此时的温度为 .(3)、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海波的熔点是℃,熔化经历了min.第8min时,海波处于(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4)、小明发现,在海波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海波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23. 如图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图中加热方式叫水浴法,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4)、由实验可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 , ②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 ________态(填字母);A、固 B、液 C、固液共存(6)、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填字母)。A、烧杯中的水少 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24. 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如图甲所示,器材组装时应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读数为 ℃;(3)、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示数,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4)、由(3)中图表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 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通过AB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有关。(4)、生活中液体蒸发的现象,晒衣服时要将衣服展开并放在阳光下,其目的是。26. 某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2)、某时刻水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3)、小华发现水中有如图丙所示的气泡上升,说明此时水(选填“没有沸腾”或“沸腾”);(4)、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5)、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选填“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27. 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在安装铁圈B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同学们根据正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如图丙所示是同学们记录的水加热过程中的两幅图片,其中 表示水沸腾时的情景;(4)、在水加热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烧杯口有“白气”冒出,这些“白气”实际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该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5)、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想提高水的沸点,于是他们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这种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