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1课《氓》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氓之蚩蚩(chī) 涉(qí) 垝(gèn) 归(tí) B、踟蹰(chí zhú) 体无(jiù)言 象(mǐ)鱼服 城(yú) C、(zǎi)笑载言 (xí)则有泮(xì)其笑矣 说(yì) D、(xí)则有泮 愆(qiān) 汤汤(shāng) (jiān)车帷裳
  • 2. 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我期 愆:延误。 B、以我贿迁  贿:财物,指嫁妆。 C、车帏裳  渐:副词,逐步。 D、室劳矣  靡:没有,不。
  • 3. 下面各句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4.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既遂矣,至于暴矣

    ②静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其反

    ④反是不 , 亦已焉哉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也不相同。
  • 5.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我徂尔,岁食贫   ②士也罔极,二其德

    ③三岁为妇,室劳矣   ④夙兴夜寐,有朝矣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 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将子无怒,秋为期 ②乘彼垝垣,望复关 B、①桑未落,其叶沃若 ②士耽兮,犹可说也 C、来之,则安之   ②言遂矣,至于暴矣 D、①信誓旦旦,不其反 ②今我来 , 雨雪霏霏
  • 7. 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这一年来多少在外务工人员辛苦奔波,夙兴夜寐。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他们终于可以放下这一年中的苦与累,踏上归乡的路程。 B、去年为首尔FC队队员的德扬也信誓旦旦 , 要用本场比赛向恒大复仇。因为首尔FC在去年亚冠决赛中输给了恒大。 C、苏有朋首先分享了做导演的感受,称不仅要事必躬亲 , 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且为了电影,还推掉了今年所有的商演。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 , 气得我奔向商店,找到那个售货员,大呼:“退货!退货!”
  •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_________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___,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_____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

    A、①⑤③④② B、③⑤④②① C、②④①③⑤ D、①③⑤②④
  • 10. 之蚩蚩

    今义:流氓     古义: 

  • 11. 泣涟涟

    今义:鼻涕          古义:

  • 12. 总角之

    今义:宴会          古义:

二、诗歌鉴赏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 狁之故。不遑启居, 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 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遑启居                     不遑:不害怕 B、忧心疚                     孔:很 C、彼路何                     斯:语气词,无实义 D、靡使归                     聘:问
    (2)、下面关于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B、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苦难,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C、本诗意蕴丰富,情感深沉,交织着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 D、本诗主旨在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几句历来为评论家所赞赏,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三、现代文阅读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

        三千年前的先民们生活在疆域不明的土地上,西周的日头落下后,春秋的繁星又缀满天际。在文明勃兴的源头,我们的祖先种庄稼的同时漫不经心地种植了最早的诗歌,收割下来,堆成一小堆叫“诗经”的粮食。

        总怀有一种近乎“花痴”的向往之情回看先秦历史。先秦之中,尤爱春秋。那时名教和权术还在他妈的肚子里,文化本身顺乎自然因而光风霁月,劳动、杀伐、喜乐、歌哭,一切合于其本质。到战国时候,人心已是不古,再后来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产生,虽然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带来的士阶层独立精神的丧失和整个社会自由思想的湮灭,却无疑给“君子国”画上了句号。于是成书于最后的原始乌托邦的《诗经》,也格外的洁净和美好,令人珍惜。

        少读诗书,一向喜欢浪漫主义的狂想,不中意现实主义的枯燥,而溯至诗歌的源头却恰恰相反:热爱《诗经》的朴素清新,厌倦《楚辞》的佶屈聱牙。《诗经》如玉,天然无须雕饰,那些一唱三叹的字句里倾注了古老的歌者们对生命真挚的思考和感触。

        比如描写一个女子在昏暗的天色里等待她的情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一个征战多年的士兵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个孤独的哲学家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最好的诗歌令人读之无言,无法解释,亦无复增益。尝于闹市街头见老夫老妇携手过街,彼时落照煦暖,空气中尘埃飞扬,恍然忆起《诗经》中“死生契阔”句,呆立半晌,默念再三,唯有怆然。

        诸经之中,只有《诗经》是真正的艺术,和真正哲学的《易经》共同得以不朽。相对于制度和历史平庸的本质,它们闪耀着珠玉般经世弥久的美好光辉。然而无论什么,一旦沦为“经”,就会遭受不可避免的歪曲和利用。在作为“经”的《易经》中,原本混沌一片的阴阳有了主次之分。而对《诗经》的曲解就更加离谱,朱熹解《关雎》一篇为“颂扬文王教化,赞美后妃令德”,不知他私下里是否也觉得有那么点儿“不着调”。后人自己变得奴性了,也恨不得给他前面的所有东西染上奴性的色彩。

        而《诗经》的美中,自有一份坦然,穿越层层烟雾和喧嚣,直指人心。它就是民歌甚至童谣,后人的阐释越艰深,那些字句越显得单纯。我们忽略掉浩浩荡荡的校注来阅读诗歌本身,会惊异地发现它们在如许岁月中竟然纤尘不染。也许有一天我们将不知道“卷耳”是什么植物,甚至不知道“马”是什么动物,“兕觥”更是早已成为传说中的容器,但人们将永远了解一个诗人的心情,他在异乡惨淡的空气里借酒聊以自慰,说道:“维以不永伤……”

        春秋的风在《诗经》中一路吹到现在,把永恒的歌声刮进我们每个人的骨头里。

    (1)、作者在第一段运用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作者为什么说诸经之中,只有《诗经》是真正的艺术?
    (3)、文中第三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如何理解“《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这一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