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由下图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可知,元朝大运河河道截弯取直,不再经过洛阳。这主要是因为(    )

        隋朝大运河图          元朝大运河图

    A、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 B、经济形态变革的影响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D、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 2. 如表为1934年全国汽车使用情况统计表(单位:辆)。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普通汽车

    公共汽车

    运货汽车

    机器脚踏车

    共计

    各省

    7373

    8679

    1544

    685

    18281

    都市

    23734

    1505

    5521

    1982

    32742

    共计

    31107

    10184

    7065

    2667

    51023

    注:都市包括下列各地:南京、上海、广州、北平、天津、汉口、青岛、济南、旅顺、大连、澳门、广州湾。

    A、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半殖民地特征日益明显 C、区域经济的差异日益明显 D、社会生活呈现不平衡性
  • 3.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图。图中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是(    )

    A、政治中心的转移 B、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4. 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远距离运粮成本高企。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    )
    A、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 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 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 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 5. 隋朝修建大运河后,将扬州作为运河重要的码头。605年,隋朝中央政府将扬州改为江都郡,管辖扬州及镇江部分地区。材料中江都郡的设置(    )
    A、推动运河沿线商业网络形成 B、体现了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反映了扬州经济影响力上升 D、表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 6. 史学家白寿彝曾评价:“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材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
    A、适应了南北经济发展需求 B、不利于政权的长治久安 C、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体现了皇帝的高瞻远瞩
  • 7. “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为本,漕以河为依”。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以连接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唐时期(    )
    A、水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形式 B、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于世界 C、构建长安为中心的运河交通网 D、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统一稳定
  • 8. 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
    A、使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B、极大地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C、得益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 D、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交通网
  • 9. 在不同的地区与历史时期,运河开凿的经济价值、军事作用和政治意义不尽相同,有着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色。下列对运河开凿价值的分析,正确的有(    ) 
    A、灵渠--沟通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维护了国家统一 B、米迪运河--极大缩短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C、巴拿马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D、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西欧和南亚、东亚间的航行距离
  • 10. 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
    A、解决了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 11. 1869年,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贯通;1914年,便利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航运的巴拿马运河开始运行。这些运河的开通(    )
    A、  助推了环球航行的实现 B、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C、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D、加剧了沿线国家的冲突
  • 12. 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文中“两国”指的是(    )
    A、西班牙、摩洛哥 B、新加坡、马来西亚 C、法国、英国 D、埃及、巴拿马
  • 13. 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因为远距离运粮成本高昂。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地域性商帮开始兴起 D、运河交通作用凸显
  • 14. 明清时期,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等内河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据此可知(    )
    A、这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网络体系形成 B、地域性商帮地位不断提高 C、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重农抑商的政策难以推行
  • 15. 读图《宋代对外贸易图》。由此图能够直接得出,当时(    )

    A、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繁荣 B、经济格局变动助推外贸的发展 C、北方的陆路交通受到了阻隔 D、东南沿海是最重要的外贸地区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为近代中国竹枝词节选

    二人小轿走如飞,跟得短僮着美衣。

    孤轮双柄藉人推,左右低平载.物来。名唤小车留古制,满街揽

    粉气脂光汗欲蒸,香车宝马大家采。此问不用青纱轿,里外都

    一辆轻车人力拖,街衢来往急如梭。几方照会悬厢后,人以东

    汽车远远有声来,吩咐途人早避开。惹得乡愚齐注目,这般机巧费疑猜。

    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

    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坐,可怜坐

    报单新到火轮船,昼夜能行路几千。多少官商来往便,快如飞

    ——据顾炳权主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等

    解读上述两首或两首以上竹枝词,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因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了北宋,形成了通向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旧有河道迂回曲折,水路转运诸多不便。世祖忽必烈采纳韩仲恽、郭守敬等人的建议,截弯取直,重新规划运河线路。将旧运河的中段东移到今山东境内,再修通京、津地区的河道,直达大都。1293年,南起杭州、北抵大都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1700余公里。由于运河各段地势高下不一,元朝改善坝闸技术,利用更加省时、省力的复式船闸来调节水量提高运输能力,还专设都水监及下级机构掌管河道运营,严格控制来往船只,保障河道畅通。大运河凿通后,“江淮、海上一部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在沟通南北交通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苏伊士地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早在古代,埃及法老就曾试图领导人民开凿苏伊士运河,但没有成功。新航运开辟以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西欧国家企图控制关键性航路枢纽,法国觊觎苏伊士地峡由来已久。……埃及与法国签署开凿合同,法国人负责策划,历时十多年,运河终于竣工通航。但十几万埃及劳工因此食生,埃及政府也能入严重的债务危机。此后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购买运河股票、甚至驻军侵害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

    ——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唐代相比,南宋外贸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运河开凿和管理上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说明元朝重开大运河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国开凿苏伊士运河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简析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对当时世界交通发展的作用,并分别写出苏伊士运河开通及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