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新修本草》是由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隋唐以后,面对突发的瘟疫,政府会大量印发有关疫情预防知识的医书,向老百姓大量推广。这些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 )A、受到封建制度的制约 B、得益于国家力量支持 C、满足了大众基本需求 D、医学知识已实现普及2. 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图”。其中与四个疫病流行频次比较高的节点相对应的中医药成就,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瘟疫论》3. 人类与瘟疫的抗争从未停止,一些世界名画记录了“战疫史”。意大利画家皮耶特·布鲁格尔在1562年绘制的板面油画《死亡的凯旋》,记录了这场让人类历史陷入绝望的黑死病瘟疫。这场疫情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许多人开始信奉科学胜过信奉上帝 B、欧洲社会从中世纪走向了文艺复兴 C、造成人群大量死亡并加速一战结束 D、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方向4. 乾隆时官修《医宗金鉴》,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进行考订,还征集了许多新内容,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著作。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质疑流传数千年的脏腑学说,将人体内脏解剖研究绘成《亲见改正脏腑图》25种,极大促进中国解剖学的发展。据此可知,清代医学( )A、呈现出复古与开新的特点 B、得益于国家力量支持 C、著作凸显中西医融会贯通 D、种类繁多且医著普及5. 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6.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 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7. 放马滩秦简《日书》记载有33种人体病症;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记载了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运用。出土的汉代文献中,医学专辑大量出现,如张家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等都含有大量的医学著作,内容涵盖医经、医方等。这些发现( )A、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 B、表明经济发展对科技影响突出 C、奠定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 D、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水平8. 《本草纲目》一书包含了丰富的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内容,并且大量运用化学、物理学、农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对药物进行记载分析。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时,曾从此书中引述了不少有关植物和动物的资料。该书( )A、总结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B、影响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进程 C、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近代化 D、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9. 中医药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面对疫情,我国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圣”张仲景著《千金方》 B、《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C、《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D、秦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编订的药典10.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中出土有4根金针、5根银针,总共“九针”,与《黄帝内经》中所讲“九针”致。同时,汉代《居延简牍》中出现了“针刺疗法”的记载;甘肃居延《肩水金关汉简》也记载了“灸法”的使用。这些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汉代针灸的临床应用 B、中医强调系统辨证施治的观念 C、统治者重视针灸医学 D、针灸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11. 东汉和帝时,太医郭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其之,必尽其力”。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指出,自己“留神医药,精究方术”就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这反映出东汉( )A、医学发展注重汲取民间经验 B、儒家思想对传统医学伦理的影响 C、疫疠流行彰显天人感应学说 D、中医治疗注重临床实践经验总结12. 在希腊世界长期将疾病和瘟疫视为“神意”的浓厚氛围中,修昔底德提出雅典瘟疫应源于埃塞俄比亚,是通过海洋传播而来的,由于伯里克利的错误政策,致使雅典城内人满为患,空气污染严重,导致瘟疫暴发。他还明确指出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与病人接触最频繁”的医生,这些说法( )A、反映了精英阶层对疾病的理性思考 B、旨在为雅典向外扩张寻找借口 C、成为阻断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手段 D、成为瘟疫成因的最早科学结论13. 1941年,红军卫生学校第十四期即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学员毕业。下图为当期学员申玉英的毕业证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该学员毕业于民国二十九年 B、题词倡导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C、该校为中国第一所西医院校 D、它直接反映正面战场的抗战14. 14世纪时,黑死病传到欧洲并肆虐欧洲全境。多数欧洲人认为,这场瘟疫是上帝对人类原罪的惩罚。为了获得上帝的原谅,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辗转于城镇之间,用鞭子狠狠地相互抽打,以求洗清自己的罪责,这就是鞭笞运动。这说明,当时( )A、基督教会权威逐渐加强 B、传统人文主义潜滋暗长 C、瘟疫横行导致道德败坏 D、神学守旧思想占据主流15. 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人类与疫病不懈斗争的成果有:( )
①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抗疟的方法
②吴有性提出了传染病源“疣气”致病学说
③西汉政府对患者“民疾疫者,舍空邸地”
④为了有效控制重大疫病我国推行计划免疫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突如其来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心惶惶,直到15世纪晚期,一份德意志手稿上还写道,“聪明的大夫有三条使我们远离瘟疫的黄金规则:迅速离开,走得远远的,不要急于回来”。外来移民、流浪汉受到歧视和迫害,其中犹太人受害最深。1399年疫情期间,米兰公爵詹加莱亚佐要求对病人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以日报形式呈交他本人,并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这一制度也随即被意大利其他城市借鉴和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给意大利带来了安全,但也给意大利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商人和依靠日工资生活的雇佣工人的不满。为了缓解防疫和经济生活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在15世纪中后期引入了健康通行证制度,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和货物可凭证通行。之后,随着“黑死病”反复发作,应对危机的临时委员会逐步转变成常设的公共卫生署。意大利卫生署有处理相关事物的绝对权力,卫生署颁布的条例具有法律效力,他们还可以对不遵守防疫条例的人使用酷刑。
——摘编自向荣《“黑死病”与意大利和英国的抗疫》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府抗疫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意大利人在抗疫斗争中的创新,并说明其重大意义。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的采用和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将人类暴露于以前从未遇到的大范围疾病面前,结果是健康的严重退化。定居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渐多的人口最终得挨在一块生活,或者至少得时常地相互接触,这一点对人类的直接环境和他们的疾病都有深远的影响。主要的变化是人类日益暴露于传染性疾病之下,这些疾病的爆发构成世界大部分地区复杂社会演化的永久背景。
——【英】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材料二: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三:“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
——叶金《人类瘟疫报告:非常时刻的人类生存之战》
(1)、根据材料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些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古代中国为“远离坟场”采取了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