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8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 2. 下表是不同史书中关于汉代“佣”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

    记载

    出处

    (司马相如)与庸保杂作,涤器於市中

    《史记》

    时以行客,货作富家,为其役使,一岁数千

    《太平经》

    良家以道次发俄(佣)运盐、铁,烦费,百姓病苦之

    《盐铁论》

    (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夏则违暑,反(返)其邑

    《后汉书》

    A、民间手工业趋于活跃 B、封建剥削日渐加剧 C、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D、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 3. 根据欧洲学者统计,从美洲运到亚洲的白银,约占美洲白银产量的30%。其余70%以上是输送到欧洲大陆的。但是,输送到欧洲的白银约40%仍然被送到了亚洲。欧洲的白银在明朝中后期运往中国最常用的路线是(    )
    A、伦敦—威尼斯—亚历山大港 B、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泉州 C、里斯本—果阿—澳门 D、阿卡普尔科—马尼拉—澳门
  • 4.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位于中原各国通往东南吴越的交通要道,同时此地气候温和,土质疏松,易于耕作,出现了陶丘、彭城、宋城等商业都会,也是当时较早征收关税的国家之一。这表明当时(    )
    A、宋国跻身政治军事强国之列 B、“工商食官”政策使宋国商业繁荣 C、宋国最早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多重因素使宋国商业一度繁荣
  • 5. 14、15世纪,非洲东海岸的基卢瓦(位于今坦桑尼亚)居民从印度进口棉纺织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学家还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国瓷器。基卢瓦的商人进口这些商品,将从内陆地区获得的黄金、奴隶和象牙卖出。这反映出基卢瓦(   )
    A、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 B、参与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 C、同宋朝政府有着直接贸易往来 D、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
  • 6. 2022年美联储在6月、7月以及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利率由1.75%达到了3.25%,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欧元、英镑、日元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主要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B、世界金融体系亟需调整 C、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 7. 下边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全球贸易金融市场的货币格局。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美元在贸易金融市场中占据最大权重
    ②人民币与欧元结盟联手对抗美元霸权

    ③人民币的贸易金融市场地位不断上升
    ④世界贸易金融市场货币格局开始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 唐宋时期对奴婢、牲畜等“活口”交易有严格规定。《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该法律规定(    )
    A、维护了买方曲合法权益 B、有利于市场交易的规范有序 C、推动了坊市制度的瓦解 D、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 9. 边际税率,是指征税对象收入数额的增量中纳税额所占的比率。1920年代,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铝业大垄断资本家梅隆,不断敦促国会进行减税。微博橙子辅导认为从1921年到1925年,美国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发生了如下变化(图中圆圈处)

    这一税率变化(    )

    A、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B、改变了自由放任政策 C、保障了低收入者利益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 10. 1971年8月,美国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美国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接受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美国政府的行为说明(    )
    A、美国霸主地位走向衰落 B、美元国际货币格局动摇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 D、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控制加强
  • 11. 俄乌冲突初期,卢布大幅贬值。为打破这一困局,2022年3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政府、中央银行和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不友好国家”从4月起必须用卢布支付天然气的费用。随后,卢布由最低时的1美元兑150卢布,一度突进到1美元兑52卢布。俄罗斯此举(   )
    A、有助于规范国际能源交易结算 B、表明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 C、完美应对了当下各种国际挑战 D、有助于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 12.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13. 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统计表

    (单位百万元,指数1871——1873年为100)

    年代

    进口贸易净值

    指数

    出口贸易净值

    指数

    1871—1873年

    106

    100

    110

    100

    1881—1883年

    126

    118.9

    108

    98.2

    1891—1893年

    219

    206.6

    167

    151.8

    据表可知,当时中国(    )

    A、自主开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B、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C、外贸状况总体呈现出超态势 D、与外部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 14. 据统计,1866至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进入巅峰时期,其中汉口茶叶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4.3%…此后,随着英国购买市场的转移,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受到冲击,但由于俄国市场需求的旺盛,汉口茶叶出口仍保持上升趋势。这反映了(    )
    A、市场开拓影响贸易兴衰 B、英国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C、茶叶出口呈现多元格局 D、汉口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 15. 研究表明,中国市场的价格独立性在19世纪70年代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上海至伦敦电报线路的接通而丧失。这反映出(    )

    ①中国进出口市场受到世界市场的控制   
    ②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③中国民族经济崛起参与欧美市场竞争   
    ④便捷的交通通讯推动经济实现全球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中国古代及近代对外贸易】

    材料一: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美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其海上贸易可谓全球化了。例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海贸易后的几十年里,向中外商人开放的大大小小港口计有一百多处,逼及沿海南北,而以广东最多。清代商船的数量不断增加,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也不断增加。如1758~1767年的10年间,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而1828~1937年的10年间增至为784864050两。明清时期的航海贸易,中国之所以占绝对优势,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在宋代已经达到的高水平上惯性向前发展的结果,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手工业品工艺精湛,中国输出的商品不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而且物美价廉。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以禁为主,实际上,随着政策的时宽时严,对外贸易从未间断,有时还出现了较大发展。郑和的航海活动震动了西太平洋和印度详沿岸各国,各国统治者纷纷遣使"执圭棒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使中国所特有的朝贡贸易发展到了极点。这在客观上对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时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近代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重(1871-1936年)占进口总值%

    年份 鸦片 棉布 棉纱 棉花 煤油 钢铁 机械、工具 化学染料及颜料 交通器材 其他
    1871-1873 37.7 30.2 2.8 3.8 0.9 0.9 23.7
    1891-1893 20.5 20.5 14.6 0.9 3.7 2.7 1.8 0.5 34.8
    1913 19.3 12.7 0.5 4.5 6.4 5.3 1.4 5.6 44.3
    1920 21.8 10.6 2.4 7.1 5.2 8.3 3.2 6.4 0.8 34.2
    1931 7.6 0.3 12.6 4.5 6.0 6.2 3.1 8.0 2.6 49.1
    1936 1.5 0.2 3.8 4.2 2.2 13.2 6.4 10.8 2.3 55.4

    ——摘编自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1~1936年中国近代对外贸易进口商品的变化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图1西汉经济分布图

    图2宋朝经济分布图

    (1)、对比两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经济发展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经济分布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