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回延安》同步分层作业(基础篇)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7小题)

  • 1.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子(méi)    藏(zhù)    白羊手巾(dù)    B、柳林(pū)   脑(pàn)     慰(jiè)      C、育(fǔ)       外(yì)       一气成(hē)    D、意(qiè)     使(chāi)   米酒油(mó)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省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人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③①⑤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①⑤③②④  D、③⑤①④②
  • 4.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回延安》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 5. 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D、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歌颂了党的领导。)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纹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B、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是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的。    C、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D、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一马当先地开着小汽车赶来了。
  • 7. 下列对课文《回延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B、“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无比激动的心情,可以从一个“扑”字看出来。      C、诗人描绘团聚场面时,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排比,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 8. 填空。
    (1)、《回延安》是一首 , “”的形式写成,展示了浓郁的风情。
    (2)、《回延安》的作者是 , 当代诗人、。著有诗集《》《》《》等。剧本《》(与丁毅合著)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3)、《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请试着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延安、延安、延安、延安、延安。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 9. 阅读《回延安》全诗,回答问题。

    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 10. 《回延安》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回到延安的经历,展开回忆,展望未来,抒发了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