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表为两部史书中关于交子的记载。据此可知(    )

    史书

    朝代

    作者

    记载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

    李焘

    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宋史·食货志》

    元朝

    脱脱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A、立场不同影响历史事件的解释 B、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 C、史料互证才能揭示历史的真相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 2. 唐宋时期对奴婢、牲畜等“活口”交易有严格规定。《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该法律规定(    )
    A、维护了买方曲合法权益 B、有利于市场交易的规范有序 C、推动了坊市制度的瓦解 D、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 3. 明清时期,江南许多地方的农村家家户户大量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生产的棉纺织品运销全国,甚至还大量出口到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及欧洲等地。由此可知,当时江南地区(    )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棉纺织品物美价康 C、农产品已经完全商品化 D、对外贸易非常繁荣
  • 4. 某学者认为,与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不同,明代郑和出使西洋使团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贸易使团,远航持续近30年,开通了海上贸易通道,在给区域带来和平与秩序的同时,也导向区域经济发展。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亚洲国际贸易网,繁盛地存在了一个世纪左右。该学者意在说明明代郑和使团(    )
    A、实现了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B、彰显了东方独特的国际交往模式 C、保持了中国传统经济世界领先地位 D、突出了经济对于航海的推动作用
  • 5. 《礼记·王制》中记载了西周市场的相关规定:“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据此可知,西周的市场(    )
    A、商品质量高于前代 B、管理规则蕴含诚信原则 C、商品交易规模巨大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6. 下表的记录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的社会情况,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今去农而改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士农工商各执一业,皆治生之业也。”

    “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A、商人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社会群体 B、“农工商皆本”的观念已经出现 C、政府扶持工商业的举措成效显著 D、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
  • 7. 下表是不同史书中关于汉代“佣”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

    记载

    出处

    (司马相如)与庸保杂作,涤器於市中

    《史记》

    时以行客,货作富家,为其役使,一岁数千

    《太平经》

    良家以道次发俄(佣)运盐、铁,烦费,百姓病苦之

    《盐铁论》

    (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夏则违暑,反(返)其邑

    《后汉书》

    A、民间手工业趋于活跃 B、封建剥削日渐加剧 C、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D、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 8. 如表为唐代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描述。据此可知,当时(    )

    诗句

    出处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张籍《贾客乐》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行止皆有乐,关梁自无征。

    刘禹锡《贾客词》

    “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即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元稹《估客乐》

    A、商人经营环境宽松 B、民间经商热潮出现 C、商业经济较为活跃 D、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 9.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这表明唐朝中期以后的商业活动(    )
    A、有时间限制 B、商业区和住宅区分离 C、有地点限制 D、时间地点不再严格管制
  • 10. 《北史·苏琼传》记载,北齐“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余。后淮北人饥,(苏琼)复请通余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由此可见,当时(    )
    A、赈济贸易南北互补 B、传统经济政策瓦解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D、政府垄断边境互市
  • 11. 《管子》中提到,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中记载了,宋国大夫戴盈之和孟子商量“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这些记载反映了该时期(    )
    A、商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B、仁政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诸侯争霸阻碍经济发展 D、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关税
  • 12. 斗茶始于唐代,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较新茶优良次劣,排名列序,是为斗茶,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据此可知(    )

    A、政府实行严格的榷茶制度 B、斗茶的目的是将新茶贡献给天子 C、斗茶风俗促进了茶叶技艺的提高 D、茶叶贸易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 13. 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   )
    A、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B、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 C、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 D、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
  • 14. 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本质上反映了(    )
    A、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D、银钱矛盾的激化
  • 15. 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 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二、材料分析题

  • 16. 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西汉时期,中日贸易开始出现。这一时期日方来华朝贡,中方回礼馈赠。民间贸易是偶然的、非定期的往来,以简单的物物交换进行,但输入日本的先进生产技术给日本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到隋唐时期,中日间使节往来频繁,派唐使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官方贸易,这使大唐的先进文化全面而系统地输入日本,两国的官方交往形成了第一次高潮,当时官方贸易据主导,并呈现鼎盛的局面,直到唐末才随遣唐使的废止而衰微下去。

    五代、宋元时期,中日政府交恶,官方贸易大为减少。但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展较快,中日民间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的药材、珠宝、铜钱、书籍大量输入日本,同时日本的时绘、扇子、刀剑等也深受国人的喜爱。明朝时期,明廷出于消弭倭寇的政治目的,日本出于获取利润的经济目的,中日间官方贸易再次复苏。明后期,倭寇祸乱日益严重,中日官方贸易终于在嘉靖年间彻底终止,同时明清政府厉行海禁,德川幕府后期也先后五次颁布“锁国令”,致使两国的民间贸易也只能以走私这种畸形方式表现出来。

    ——摘编自黄尊严、王芳《浅议古代中日官方贸易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日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日贸易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