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检测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下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内应依次填入(    )

    秦→汉→□→西晋→……□→唐→……→元→□→清

    A、三国、隋、明 B、三国、五代、明 C、东汉、隋、北宋 D、东汉、五代、明
  • 2.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边疆 B、禁锢思想 C、发展经济 D、强化皇权
  • 3. 下表中人口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西汉末至明初江南地区(除岭南外)人口总数变化表

    中历

    公历

    人口总数(口)

    西汉元始二年

    2年

    2507188

    东汉永和五年

    140年

    6294801

    唐天宝元年

    742年

    10579726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

    35987111

    A、赋税制度的改革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高产作物的引进 D、土地政策的调整
  • 4. “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到元朝时,航海的黄金时代来临了,海上贸易空前活跃,它们为明代早期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最终产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迹。”材料中的“奇迹”指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
  • 5. 《天工开物》中描述一种农业工具:“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盖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济旱。”材料反映该农业工具主要用于(    )
    A、灌溉 B、冶铁 C、排涝 D、播种
  • 6. 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 7. “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两。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两,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由此可推断(    )
    A、明朝后期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后期朝廷赋税沉重 C、明朝后期军事实力增强 D、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 8. 下图是李明同学制作的某次农民起义的学习卡片。该农民起义发生在(    )

    A、隋朝末年 B、唐朝末年 C、元朝末年 D、明朝末年
  • 9.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设伊犁将军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台湾府 D、设立驻藏大臣
  • 10. 某同学对中国古代王朝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非常有兴趣。他根据老师课上提供的图片资源(下图)进一步拟定了课下的研究主题。其主题应该是(    )

    A、唐朝对吐蕃加强管理 B、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 C、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 D、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
  • 11. 故宫的军机处距皇帝办公的养心殿大概有50米,军机大臣曾在此日夜轮值,随时等候皇帝传唤,实现了国事的速议速办。这体现了清朝(    )
    A、思想控制的加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中外交往的冲突 D、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 12. 17至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 13. 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当时清政府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鼓励贸易
  • 14. 下图为晚清沈蓉圃所作工笔写生戏画像《同光十三绝》。此图反映的“国粹”艺术是(    )

    A、元曲 B、京剧 C、杂剧 D、昆曲
  • 15. 某学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作了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盛世对外开放使用火药    ②国家统一商业繁荣科技领先

    ③政权并立贸易发达发明司南    ④强化皇权闭关锁国科技落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16题16分,17题19分,18题20分,共55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较早形成了以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为主体的治理模式。秦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行政区划进行治理,各行政区划的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按照中央统一政令执行政策,无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权力。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这种模式。

    ——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经清朝前期统治者努力经营,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与发展,奠定了我国幅员辽阔的疆域版图。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努力经营边疆地区。乾隆二十七年,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这是该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管辖天山南北军政事务。自雍正年间开始,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并逐渐形成达赖、班禅与驻藏大臣协同管理西藏的体制。包括班禅、达赖的继立,也由乾隆时制定的金瓶掣签制决定……清廷于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之后,设台湾府,派兵驻守。

    ——摘编自马汝珩、赵云田《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简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开创的地方行政基本模式是什么。简述这一治理模式下中央控制地方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台湾、新疆、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依据,并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秦朝和清朝前期国家治理的相似之处。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末明初,一些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我国海防松懈,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戚继光被调往浙江抗倭。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1662年,占据台湾的荷兰侵略军宣布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改台湾城为安平镇,改赤崁城为承天府,又设置天兴、万年二县,委派官吏,发展生产。还从大陆沿海招来农民,“使教驾牛犁耙之法,播种五谷割获之方”,使高山族人民落后的耕作方法有所改进。

    ——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康熙帝下令组织的雅克萨之战,是中国人民在辽阔的东北边界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谱写了一曲反侵略斗争的凯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倭寇”主要由什么人构成,以及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取得的战绩。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成功对台湾的回归与开发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至少举出三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克萨之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有什么共同的历史功绩。
  •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了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①这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②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③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筑的万里长城。

    栏目二【辉煌的文学艺术】

    它讲述了唐僧与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以及好吃懒做但满身力气的猪八戒和憨厚老实、忠心耿耿的沙悟净,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1)、栏目一的三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三项建筑?
    (2)、栏目二中的“它”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作品中的“唐僧”以哪位人物为原型?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中三幅图片中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的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