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6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1482年,达·芬奇给当时米兰的最高统治者鲁多维柯斯弗查写了封求职信,在信中列出来自己熟练掌握的九门军事工程技术,希望谋得一个军事工程师的职位。最终求职成功。这反映了(   )
    A、达·芬奇的艺术才华未被重视 B、国家力量对军事才能的需求 C、人文主义精神得到社会认可 D、天主教会势力遭受严重打击
  • 2. 如图为14世纪欧洲某文学作品中的一段描述。这段描述反映出当时(   )

    A、基督教内部派系矛盾的尖锐 B、人文主义者对教会的讽刺 C、经济发展对宗教信仰的冲击 D、新教与罗马天主教的对立
  • 3. 恩格斯指出:“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对这部法典解释正确的是(   )
    A、体现权力制衡思想 B、背离了罗马法精神 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D、以习惯法为其基础
  • 4.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热情讴歌了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神权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 5.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特别重视知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认为人类借助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有驾驭自然的力量。这一论断客观上(   )
    A、促进了宗教改革开展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自然观 C、彻底摆脱了神学观念 D、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6. 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提到:“在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时,应当发展青年自然涌现出来的善良情感,也要使他们在社会行为中接受痛苦的磨炼以生成坚定的道德意志,进一步转化成道德信念,最终使其行为始终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相一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是近代西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 B、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批判性继承 C、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必然要求 D、对立德育人方式进行了理性思考
  • 7. 13世纪初,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 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这体现了( )
    A、等级君主制得到确立 B、《大宪章》法律至上的原则 C、主权在民概念的实行 D、封建贵族享有一定的政治特权
  • 8. 有学者指出“觉醒后的人类,过分夸大了自身的力量,由于信仰的断裂而导致道德的解体。他们将自由等同于权力、金钱、异性,使自由意志张扬变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贪婪、嫉妒、刚愎自用。”该学者评价的是(   )
    A、科学革命中实证主义的不足 B、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局限 C、宗教改革中浪漫主义的缺陷 D、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矫饰
  • 9. 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主张——社会契约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经由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三大社会契约理论家对古老契约思想作出重新阐释,发展到完备形态,使其重新绽放生机。这一生机(    )
    A、复兴了古希腊思想文化 B、否定了君主立宪制度 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内涵 D、根除了专制主义思想
  • 10. 美国独立之初,州权主义者和国家主义者在最高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但面对百弊丛生的经济和动荡不安的社会,他们有了一种共同的“危机意识”,都认为必须遏制当时存在的“过分民主”的倾向。这一“危机意识”催生的制度措施(   )
    A、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B、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C、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 11. 1890年,在德国主政28年的宰相俾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三世政见不合而辞职,这表明当时德国(   )
    A、宰相应对议会负责 B、宰相对皇帝负责 C、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D、宰相是权力中心
  • 12. 达尔文是第一个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家,被誉为“生物学中的牛顿”。他创立的理论是(   )
    A、进化论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神创论
  • 13. 现代英国地方政府体制采用议会制,其结构是:议会由当地居民普选产生,拥有立法权、决策权、人事任免权、市政预算权、行政监督权。议会下设各类委员会,委员会既有议会审议权,又有行政决策权和执行权。材料所体现的英国政治制度或原则是(   )
    A、地方自治 B、君主立宪 C、三权分立 D、中央集权
  • 14.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一协商建立的民主制度(   )
    A、铲除了法国封建残余势力 B、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总统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平息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
  • 15. 马丁·路德认为,公开承认自己有罪的人,就能获得上帝的宽恕。每个人都是有罪之人,他的罪源于亚当,是原罪。人的原罪只能受到上帝的审判,上帝是唯一的法官。马丁·路德的这一思想(   )
    A、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B、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意识的觉醒 C、挑战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 D、否定了当时西欧天主教的合法性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理性主义最初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牛顿力学的演算,使理性主义的旗帜树立起来。政治理性主义者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分析、计算、逻辑推理的技术运用于政治领域,使这种追求确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学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学斗争的过程中,政治逐渐从宗教的控制中摆脱了出来。此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尔泰提出的自然权利论,指出自然赋予人们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权利属于人民也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理性主义逐渐丧失了理性原有的怀疑性,转而追寻一种纯之又纯的确定性。近代政治领域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更多是对理性的“形式”、“逻辑演绎”的空前追求,将人类的政治程序化、简单机械化、标准化、量化。

    ——摘编自赵恩烯《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归纳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政治理性主义”。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著《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不仅突破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自古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试图勾划一幅全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

    ——摘编自吴子度《世界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司马迁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世界为“天下”,这大体上就是中图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著史范圈固然详于本国。薄于“蛮夷”。19世纪,魏源(1794~1857)在《四洲志》稿本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50卷,1842年出版,1847年增为60卷,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是当时东方国家中最为详备的列国志式的世界历史与地理巨著。

    ——摘编自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所著史书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海国图志》产生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