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首席外交官,总统在经咨询参议院并取得其同意后,任命大使与其他外交官员;总统签订与其他国家的条约需参议院批准,而行政协定的签署则无须参议院的同意。这一规定( )
    A、融合了联邦制与民主共和制 B、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解决了总统与参议院的矛盾 D、削弱了总统的实质性权力
  • 2. 下表所示为美国部分总统干预国会立法活动的情况(单位:件)。这些行为( )

    时间

    总统

    正式否决

    被国会推翻

    搁置否决

    否决法案总数

    1789〜1865年

    共16位总统

    36

    6

    23

    59

    1885〜1889 年

    格罗弗-克利夫兰

    304

    2

    110

    414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中央集权 B、表明总统与国会的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斌予总统的权力 D、背离了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
  • 3.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政令,"而今礼服采用洋服",规定除祭服外废除所有和服礼服。1873年,明治天皇蓄西式发型、身穿军服的照片,被送到全国各府县的官厅悬挂,令百姓礼拜。这表明当时日本(   )
    A、官方极力推动文明开化 B、和洋并重成为服饰变革特色 C、社会生活趋向删繁就简 D、上层社会盛行奢侈享乐之风
  • 4. 下图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关于国家权力分配图。该图体现了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

    A、国家结构的松散性 B、民主政治的脆弱性 C、仍是封建专制国家 D、治国理念的落后性
  • 5. 德意志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防止法国革命在本国重演,使德意志通过“自由、和平的努力”而非革命暴力,以一种“最好的和最人道的方式”迈入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据此可知,德意志(   )
    A、政治改革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B、军国主义思想的滋长 C、走上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 D、国家统一具有必然性
  • 6.   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的做法,遭到了两派的共同抨击,一年未到就被迫辞职,这说明当时法国(    )
    A、共和体制较为脆弱 B、保皇势力倍受冲击 C、内阁总理对众议院负责 D、议会两院均支持共和制
  • 7. 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 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君主成为名副其实的“虚君“ B、议会开始成为权力中心 C、内阁夺取了国王的行政实权 D、变化源于激烈的革命
  • 8. 有学者说,1871年德国统一后面对政治现代化的趋势,适时地采取了“防御性”的政治策略,以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并满足了某些“革命”要求。材料中的“防御性”体现在( )
    A、强化了君主专制的政体 B、明确了宰相对议会负责 C、建立了统一中央集权制 D、形式上建立了代议制度
  • 9. 近代以来,英法美德等国先后建立了程度不同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列关于欧美政治发展史的介绍,正确的是(   )

    ①英国是最早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
    ②法国1875年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得益于其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各州都必须无条件地与中央保持一致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专制主义的基础依然存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0. 1783年,辉格党人谢尔本勋爵辞去英国首相职位,虽然该党政治家福克斯是首相热门人选,但是因为国王乔治三世厌恶他,所以他无缘出任首相。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B、贵族政治色彩浓厚 C、内阁权力逐渐提升 D、国王仍有较大影响
  • 11. 《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 12. 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
  • 13. 1741年,罗伯特·沃波尔在一次演说中说:“但当我明白无误地否认我是唯一的和为首的大臣之时,必须承认我对政府所有措施的影响和指导,而我决不推卸从属于我担任的职位的责任。而且,在我当政的长时间里,如果政府采取的任何步骤对国家而言是不光彩的或有害的,我愿意承担责任。”这演说折射出当时的英国(   )
    A、政治体制领先世界 B、责任内阁已现雏形 C、民主程序凸显公平 D、首相产生途径成熟
  • 14.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议席得到重新分配,增加了新兴大城市的代表名额;为城市工商业阶层与农村富裕农民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新增加的选民绝大多数为中等阶级。此举表明(   )
    A、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得以最终确立 B、代议制民主政治在英国开始形成 C、议会上院的构成将产生重大变化 D、议会改革适应工业时代发展要求
  • 15. 不同于中国“蓝天白云”的汽车牌照,美国的汽车牌照可谓“色彩纷呈、五花八门”,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美国汽车牌照的设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   )
    A、美国牌照设计没有规范的标准 B、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C、美国没有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 D、美国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定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隋朝三省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并没有明确,而职责明确、运行协调的三省体制,是在唐朝才得以形成的。唐朝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诏旨;门下省是审署下达机构,有封驳之权,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旨,如认为不当,可以驳回,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尚书省主掌行政事务,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全国各项政务。唐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和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摘编自赵士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二  独立战争后,各州从维护本州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使得原来的邦联政府名存实亡、濒于瓦解,同时,以英国为首的国外列强对美国的独立耿耿于怀、虎视眈眈。美国宪政的奠基者们开始把孟德斯鸠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美国化,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之际,富足的资产阶级之间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当1786~1787年的谢斯起义威胁着他们的基本利益的时候,这种集团间的差异就被共识所取代了。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同时对总统具有弹劾权。行政权由总统行使,由选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以及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来行使,最高法院有终审权,联邦法院的法官均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进行任命,法官只要忠于职守,可以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能被免职。同时,规定任何一个机关的官员不得在任职期间担任另一机关的职务。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分权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确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代分权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不同。
  • 17.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人……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腐烂的动植物产生了空气中的杂质,劳动阶级的住房潮湿而逼仄,并弥漫着污浊,而且每况愈下。每年由于污秽和通风条件恶劣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比我国在近代进行过的任何战争伤亡还多。处于这种环境的居民接受良好道德的影响较弱,同良好生活环境中健康生活的居民相比,教育对他们的积极影响非常有限。

    ——1842年,查德威克(公共健康改革者)《劳动居民的卫生状况》

    材料三:18世纪后期,英国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大工业城市。然而根据选举法,新兴城市没有议员名额,东南部各郡日渐衰落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国内要求改革议会的呼声渐起。1815年以后,英国工人运动开始与民主运动结合起来,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为工人阶级争得政治权利。1832年6月,在全国群情激愤背景下,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降低选举资格,城市居民几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租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中的选举资格为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农业家。同时取消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衰败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的代表名额。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2)、材料二对于理解曼彻斯特工业化具有怎样的价值?
    (3)、你如何看待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