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测试(B)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6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自然条件看,两个三角洲的差异主要是( )
    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比乙矿产资源丰富 C、甲海洋面积比乙广阔 D、甲比乙热量条件差
    (2)、利用各自优越的自然条件,两地都发展了( )
    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
  • 2. 下图为我国三个地区的生产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甲、乙生产方式差异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土壤肥力
    (2)、甲、丙面临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原始森林被大量破坏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洪涝灾害
  • 3.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海拔、降水量 B、土质、地形 C、降水量、地形 D、风力、海拔
    (2)、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4.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   )

    ①四川 ②河北 ③福建 ④辽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5. 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下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 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 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
    (2)、木兰围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原因是(   )
    A、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B、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 C、阻挡夏季暖湿气流北进 D、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3)、促进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 B、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 C、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D、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
  • 6. 某科学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区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为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各不同处理区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 B、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C、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 D、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2)、一次降水过后,不同处理模式表层土壤平均含水率较高的最可能是( )
    A、大鱼鳞坑 B、隔坡梯田 C、大台田 D、原始黄土坡
  • 7.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方式是(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 D、精准滴灌
    (3)、土壤盐碱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板结加重 D、地下水位下降
  • 8.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大气污染 B、全球气候变暖 C、土地荒漠化 D、森林破坏
    (2)、图示区域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人口激增 C、土壤贫瘠 D、植被破坏
  • 9.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过去,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效益 ③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10.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较高。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矛盾,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2)、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 11.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具体措施包括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
    (2)、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
    (3)、下列城市中,最适合借鉴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
    A、甘肃敦煌 B、福建厦门 C、辽宁鞍山 D、湖北武汉

二、综合题(共50分)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锈带”通常是指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美国东北部地区,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工业城市均在这一地区。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锈带”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迅速上升,被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锈带”地区经历了艰苦的产业转型过程,“锈带复兴”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

    材料二:下图为五大湖附近的工业分布图。

    (1)、五大湖南部沿岸地区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其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简析湖泊对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分析匹兹堡为了重新崛起所采取的措施。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据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约占该省级行政区面积的35%。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230多万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180多万公顷。

    (1)、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特征试分析产生石漠化的原因。
    (2)、石漠化对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
    (3)、结合对土地退化问题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遏制广西地区石漠化的蔓延?
  • 14. 读山西省的相关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西省2006年产业结构表

    产业

    GDP产

    值/亿元

    对GDP增长

    的贡献率/%

    产业

    比例/%

    第一产业

    276.6

    2.7

    5.8

    第二产业

    2 742.5

    72.9

    57.8

    第三产业

    1 727.4

    24.4

    36.4

    2006年山西省GDP达到4 746.5亿元,轻重工业的比例为5.7∶94.3,以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1)、从位置、地形、气候方面,概述山西省的自然条件。
    (2)、据表分析2006年山西省经济的特点。
    (3)、根据上述图表资料,你认为山西省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4)、根据上述图表资料,分析山西省应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