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时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B、影响动物种群增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水分和捕食 C、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夏季萌发,主要受温度影响 D、东亚飞蝗爆发主要是气候干旱导致的
  • 2. 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强度是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对两种因素的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传染病会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种群的有规则波动与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有关 C、两种因素都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 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使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
  • 3. 种群数量波动类型包括季节性波动和年间波动。褐色雏蝗是一种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发育过程为从卵经若虫到成虫,其季节性波动呈现单峰型,高峰出现在卵期,低谷出现在成虫期,且每年的对应季节基本相同;虽然卵和若虫数量变化较大,但每年成虫数量却较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褐色雏蝗的种群密度仅需统计成虫数量 B、季节性波动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均有关 C、成虫数量相对稳定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D、天敌对褐色雏蝗种群数量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
  • 4. 在一个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蝗虫侵入后其数量迅速增长,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陆续迁入。如图表示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示种群迁入,不考虑蝗虫的迁入和迁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个月之后蝗虫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种内竞争 B、第7个月迁入的动物可能是蝗虫的天敌 C、该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M D、2~4个月间蝗虫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 5.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的因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不足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病原体抑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强度与其种群密度无关 C、降水量属于非生物因素,同时也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捕食和种间竞争会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 6. 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0~t2阶段,甲种群的增长率逐渐下降  B、在t3之后,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因乙种群的迁入而下降  C、在t4之后,乙种群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  D、甲、乙种群之间的竞争,是影响甲种群数量波动的外源性因素
  • 7.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寒冷、干旱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B、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流行性疾病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 8. 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扩散和迁徙“戛然而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B、沙蝗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变化 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改变了沙蝗的生殖方式 D、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将呈现“J”形增长
  • 9.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敌对猎物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C、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 10.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有稻螟、稻苞虫等害虫。研究人员为了研究某稻田中稻螟与青蛙的数量关系,一段时间后在稻田中放入若干青蛙,得到如图所示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稻田中放入青蛙后稻螟数量迅速减少,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多,稻螟被大量捕食 B、在稻田中放入青蛙后,稻田中稻螟的环境容纳量降低 C、利用青蛙防治稻田中稻螟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D、物种间的共同进化都是由物种间生存斗争实现的
  • 11. 生态学家对某个相对封闭的岛屿上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生物乙和野兔的数量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在最近的5年间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虚线表示该岛屿野兔种群的K值,5年间野兔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稳定型 B、从图中信息推测,乙生物与野兔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 C、b~c段,野兔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不断减小,但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D、若在该岛屿上种植野兔喜食的植物,可能会使野兔种群K值增加,也可能导致该岛屿生物多样性减少
  • 12. 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关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北方各种草本植物在秋冬季节种群密度比较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 B、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C、春夏时节动植物数量普遍增长,其影响因素有温度、光照、水分等 D、北极旅鼠数量发生周期性波动可能与食物有关
  • 13.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外部的生物因素可以通过影响生物的繁殖力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B、随林冠层盖度的增加,并非林下所有植物的种群数量都会下降 C、对酵母菌计数时,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底部才可计数,其目的是使酵母菌混合均匀 D、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 14. 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从而影响种群数量 B、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与气温升高、日照延长、降水增多等有关 C、食物的充足与否会影响捕食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变化 D、气温和干旱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 15. 在某草原上爆发了蝗灾后,研究者对蝗虫以及植物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如图1所示。为控制蝗虫的数量引入了蝗虫的天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填“甲”或“乙”)表示蝗虫的种群数量。(填“气候干旱”或“降水充足”)是蝗虫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食物也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食物因素属于(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2)、图2表示随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dN/dt)的变化情况。则虚线表示形增长,实线表示形增长。蝗虫天敌被引入后的初期种群数量最可能呈现(填“虚线”或“实线”)所示变化,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