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6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伊斯兰教禁止活埋女婴,主张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提倡赈济贫民,向孤儿、乞丐和过路人施舍;主张停止部族之间的血亲复仇;限制高利贷,善待和释放奴隶。这些主张(   )
    A、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 B、促进了社会的昌盛繁荣 C、结束了教派仇杀 D、具有人文关怀,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 2. 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特许状的内容如下:“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一如其过去,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这说明,西欧城市特许状(   )
    A、规定了西欧封建社会中封君封臣的权利与义务 B、适用于国王统辖范围内所有自治城市全体臣民 C、明确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有一定的自由权利 D、是保障城市臣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唯一法律文件
  • 3.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评注中记载“朕授予不论是生来自由的还是因解放获得自由的母亲完全的合法权利,尽管她们未生3个或4个子女,而只生了被死亡夺去的那个儿子或女儿,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也被召集参加对其子女的法定继承。”此项法令意在(   )
    A、明确子女继承母亲财产的法定权利 B、提升妇女在罗马国家中的社会地位 C、保护妇女在财产继承上的合法权益 D、强调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 4. 下列关于幕府政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古代日本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B、武士与领主之间是宗族间主从关系 C、属于军事政治统治 D、幕府时代日本政治稳定,国家统一
  • 5. 下图是玛雅的“库库尔坎”金字塔。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日落时刻,金字塔的边墙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巨蛇从塔顶游向大地,象征着羽蛇神的活动。这个幻象每次持续3小时22分,分秒不差。这体现了(   )

    A、文明成就与宗教信仰相融合 B、祭祀建筑推动天文历法进步 C、玛雅天文历法成就领先世界 D、宗教信仰影响城市发展规划
  • 6. 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与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其衰亡和消失充满神秘色彩。下列属于玛雅文明的成就有(   )

    ①发明了独特的文字   ②发明了60进制   ③发明了浮动园地   ④用复杂的历法纪年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7. 下列对阿克苏姆王国描述准确的是( )

    ①生活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  ②公元4世纪达到鼎盛时期

    ③10-15世纪信仰伊斯兰教 ④对外贸易发达,出口黄金、奴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 8. 非洲的技术进步使这块大陆的种族成分受到影响。采用农业和冶铁技术并从中得益的,是班图黑人;而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木器、骨器和石器是主要生产工具。班图人从发源地喀麦隆高原出发,不断他们向东南推进,到达大湖地区。然后,他们继续向南穿过热带大草原。班图人成为非洲主要种族的原因是(   )
    A、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B、班图黑人广泛分布于非洲各地 C、铁器使用推动班图族人口增长 D、非洲各地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
  • 9. 在11-12世纪,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10. 据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描述,不同种姓是由巨人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而成。经学者研究,这可能是婆罗门教祭司后来补进去的。若这一推测成立,祭司的目的是(   )
    A、强调职业世袭 B、为种姓制度提供合理性 C、维护贵族政治 D、为婆罗门教提供权威性
  • 11. 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且佃户需向领主缴纳租税。庄园内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这说明庄园(   )
    A、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使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 D、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 12. 德里苏丹国是13-16世纪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对其统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教开始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B、苏丹可任命地方行省总督 C、摆脱了突厥人的长期控制 D、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 13. “这一制度是当时西欧人与人之间的主从关系中最为典型的结成方式,其结成以保护与被保护为前提,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这一制度”是指(   )
    A、日本武士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印度种姓制度 D、英国议会制度
  • 14. 罗马法学家们把生活中可能的冲突单独提出来,利用罗马人的理性方法总结为“如果一那么”逻辑结构的法律规范,以此来确认是否需要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这体现出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的实际操作性 B、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C、推崇法学家的法律解释 D、旨在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 15. 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上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阿拉伯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B、阿拉伯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C、阿拉伯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阿拉伯为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贡献
  • 16. 美洲某文明古国鼎盛时期,王是统治全国的专制君主。其下,是由四个行政区的最高长官“苏尤约克阿普”组成的理事院。再下是统辖四万人的军区。下述表述符合该文明古国社会状况的还有(   )
    A、各政区下按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 B、政府编制人口调查表以均分田粮 C、政府大力灭绝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D、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以扩大外贸
  • 17. 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在位时,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据此可知,当时桑海(   )
    A、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B、借助宗教巩固政权 C、确立西非霸主地位 D、鼓励发展商业生产
  • 18. 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下列有关印加国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 B、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C、土地、矿藏和牲畜不归国家所有 D、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 19. "两个人对面而立,其中一方愿意为人效劳,另一方则愿意或渴望接受他人的效劳;前者合掌于另一个人双手中——这便是服从的简单象征。"以上西欧封君与封臣的"臣服礼"反映了( )
    A、封君与封臣是一种契约关系 B、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封君与封臣是一种平等关系 D、封臣对封君没有任何的独立性
  • 20.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下列项中,受罗马文化影响的有(   )
    A、掷铁饼者雕塑 B、人首飞牛石雕 C、羽蛇神金字塔 D、圣索菲亚大教堂

二、简答题

  • 21. 奥斯曼帝国兴起的地点?它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的时间?首都?如何评价奥斯曼帝国的经济?

三、材料分析题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苏格拉底与梅勒图斯的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宋元舌辩智慧》

    材料二:辩论之风不仅在中国,古希腊亦蔚然成风。在古希腊,人们拥戴能言善辩的人为“智者”,当时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能言善辩,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辩论篇》《辩谬篇》讨论辩论术。论辩在先秦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争辩之风盛极一时。

    ——摘编自魏玮《从先秦寓言到俗赋》

    材料二: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四: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形成各自的论辩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4)、请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曾取得的“辉煌成果”。指出材料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 23. 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它延续千年,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483-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生活中来。

    材料三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当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与主耳其大决战,激战了53个昼夜,5月29日被攻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3)、从拜占庭帝国1000余年的兴衰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