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5 课《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fèn)        礼(péi)        监(dū) B、却(yù)        环(xún)    人(mǐn) C、约(qiè)        排(jiě)        孟(kē) D、(yōng)        恩(huì)        离(lòu)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腾  蹂躏   海枯石滥  慧心未泯 B、喑哑   眩耀  芊芊细草  瘦骨嶙峋 C、奢望  弥漫   心旷神怡  窸窣作响 D、静谧   虐杀  闲情逸至  轻飞曼舞
  •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如释重负 , 心情放松了许多。 B、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做好这一民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指出,大部分加湿器抽检样品虽无安全问题,而且标志和说明问题较多。 B、我市文明办开展和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C、在旅游旺季,相关部门应该做出预警,避免人流聚集可能导致的踩踏现象不要发生。 D、圣贤豪杰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他们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所以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 5. 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     茶,    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不是 而是  歇息 B、环绕  荡漾 不是  就是  栖息 C、环绕  飘扬 不是 而是  歇息 D、缭绕  飘扬 不是  就是  栖息
  • 7. 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B、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宗师,被尊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C、古人常有一些雅称,如把笔、 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把梅、兰、松、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D、“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明代起,被规定为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读本。
  • 8. 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9.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儿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身处高山还是匍匐低谷,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雍容华贵还是暗香浮动,________;让我们做一朵花儿吧,无论是枝头绽放还是凋谢飘零,________。

    ①都浸透着优雅与高洁的气质

    ②都展示着昂扬与淡定的气度

    ③都能无喜无忧,从容安然地面对

    ④都能宠辱不惊,恭敬自如地生活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 10. 文学常识填空。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广东新会人,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

  • 11. 读 《最苦与最乐》,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 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

二、阅读理解

  • 1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人生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后来被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实用了。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①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者,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②《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本文选自《敬业与乐业》,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你怎样理解第二段加粗的句子“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的含意?
    (3)、请指出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4)、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发?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难事必有所得

    徐长才

        ①金一南说:“做难事必有所得。”诚哉斯言!这也是金一南的亲身体验与成功之道。金一南年轻时,在一家制造玻璃瓶的工厂当工人,他开始吹拉的玻璃瓶都是奇形怪状的,没有一个成形的。他下定决心,刻苦钻研,三个手指头的肉都烫坏了,终于制作玻璃瓶子又好又快又多。后来,金一南考取了军事院校,以顽强的毅力学习英语,毕业后在大学任教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他常常废寝忘食地研读与搜集大量红军资料,不畏劳累地写出了多部有关红军研究的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敬重。

        ②多年前,画家、航海家翟墨明知一人驾着无动力帆船进行环球航行,是无比艰难的,更有生命危险,但他觉得这样的航海可以为祖国争光,可以在征服海洋的同时征服自己、超越自我。于是,在缺乏航海经验的情况下,他还是买了条旧帆船,毅然决然地从山东日照出发,进行远航。途中,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在穿越印度洋时,遇上狂风暴雨,浪高七米,随时都有被大海吞没的危险。那时,他把自己绑在船的甲板上,小腿上绑着水手刀,任凭风吹浪打,随时做着死亡的准备。经历了七天七夜,他才脱离了险境。在经过海上美军某基地时,被美军关押。美军在搞清他的真实身份后,又帮他修好了船,友好地送他继续航行。在大西洋的一个海域,虽然风平浪静,长久的寂寞又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恐惧,但他挺了过来。有一条巨鲨,尾随在他的船后很多天,他也没有被吓倒。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土著人待他很友好,酋长的女儿还想嫁给他,但为了完成环球航行的大业,他毅然地“逃”了。经过好望角时,那里的人们被他的勇敢行为所感动,举办宴会邀请他。当他继续航行时,停在那里的所有船舶都鸣笛为他壮行。经过两年多的拼搏,翟墨终于又回到了日照。翟墨实践了“做难事必有所得”。

        ③达尔文年轻时就在学习和钻研动植物学上下功夫,能细心地对一些动植物进行反复观察,有时连吃饭也忘掉了。他大量采集植物和昆虫,把它们制成标本。后来,他大胆地好不容易在英国乘上了一艘到南美洲去的邮轮,孤身一人到南美洲进行动植物考察和收集样品。在那里,他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经历了很多风险和磨难。通过多年考察、搜集和研究,达尔文撰写了巨著《物种起源》,表达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进步。可以说,达尔文的卓越成就是他不畏艰苦和敢于做难事而取得的。

        ④常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要想做出令人惊羡的成就,不想做难事是不行的。有些人贪图安逸,做事拈轻怕重,生怕吃苦受累,生怕多费了心血多动了脑筋。这样想这样做,怎么能做出更大的成就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难事不难,只要肯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妨敢于、乐于多做点难事大事,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必有所得。

    (选自《做人与处世》)

    (1)、【概括中心论点】阅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文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文章的结构】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补充论据】请结合文意在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诗句。

    (5)、【拓展延伸】《最苦与最乐》中说“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

三、综合运用

  • 14. 学完本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开展以“承担责任,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此次班会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2)、请围绕“责任体现在生活细节中”这一主题说一段话。
    (3)、请你为这次班会写一段结束语。
  • 15. 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  星期三  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将“”改为“”。

    (2)、第②句啰嗦,应改为:“

    (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将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