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20 生态工程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天津桥园盐碱地生态修复运用了简单的“填—挖方”技术,将地形设计成21个坑塘洼地,用来收集酸性雨水,中和碱性土壤,形成适宜于不同群落生长的环境(如下图)。在洼地及盐碱地上混合播种不同植物种子,最终形成一个能自我繁衍、美丽的人造生态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播种不同植物种子可促进土壤的改良,从而缩短修复时间 B、桥园盐碱地的生态修复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原理 C、修复后的桥园公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修复前有所上升 D、发展该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2.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的方式设计的稻鱼共生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科研人员测算了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产力式

    化肥

    农药

    饲料

    合计

    氮肥

    复合肥

    小麦

    玉米

    稻鱼共生

    278.2

    1116.2

    43.2

    222.6

    265.5

    1925.7

    水稻单作

    459.0

    1578.5

    51.5

    0

    0

    2089

    单位:(kg CO2·eq/hm2)

    A、水稻单作系统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均更高,会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B、相比水稻单作系统,稻鱼共生系统投入的饲料增加,更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C、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单作系统没有消费者,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低 D、稻鱼共生系统增强了土壤肥力,其设计体现了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 3. 某果园长期在果树下饲养柴鸡,柴鸡主要以果园的杂草及蝼蛄等害虫为食,辅助人工补喂饲料,同时鸡粪可以滋养林地。下列有关该种养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柴鸡在该果园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至少占两个营养级 B、流入该果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该模式对鸡粪的合理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D、柴鸡是影响果园中的蝼蛄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 4. 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立体生态浮床用于水体水质提升、黑臭水体净化和水体景观修复,浮床分水生植物层和深度处理层。上层污水进入水生植物层,水生植物和藻类同时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中N、P营养元素。深度处理层从外到内分为A、B和C处理区,下层污水依次进入A、B和C处理区,A处理区通过废弃软壳(主要为鸡蛋壳)富集微生物及微小动物并吸附Р元素,B处理区通过水生动物消化作用将难降解性污染物分解或者转化,C处理区通过人工介质(主要为聚乙烯和涤纶丝)富集微生物,去除水中污染物。下列有关该生态浮床设计目的及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浮床具有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B、利用该浮床进行水体景观修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利用该生态浮床可以对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水体提升水质时,同时浮床中的水生植物还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 D、通过风机转动给浮床提供氧气,更有利于水体的净化,其原因是对浮床提供氧气,可以增强水生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促进对无机盐离子吸收
  • 5. 海珠湿地公园是由万亩果园转变而来的,如今,其生态环境逐渐恢复,野生动物纷纷回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海珠湿地公园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B、由果园转变为湿地,果树的生态位发生了改变 C、海珠湿地公园的建设遵循自生、协调和整体等原理 D、海珠湿地公园中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 6. 如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下来叙述正确的是(   )

      

    A、沼气池的建立利用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原理 B、该生态农业系统有效的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该生态农业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水稻、桑、鸡、鱼等生物 D、该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了生态系统功能
  • 7. “稻-萍-蟹”立体生态农业,是把稻田与浮萍、河蟹有机结合起来。河蟹可捕食杂草、水生昆虫,并能提高土壤含氧量和肥力;浮萍覆盖水面能抑制杂草生长。该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水稻、河蟹的“双丰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式可提高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 B、该模式通过调整种间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C、河蟹和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水稻所固定的太阳能
  •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加大对已破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力度,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有关实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B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背整体性原理
    C 我国西北地区大量种植杨树,导致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 违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D 沼气工程建设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A B、B C、C D、D
  • 9.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畜工程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 B、修复退化的草场可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 C、载畜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恢复和治理的重点,应继续放在减畜减压上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场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 10.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有关事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A、 B、 C、 D、

二、多选题

  • 11. 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用蚕沙喂鱼,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秸秆进行焚烧,灰烬还田 D、开车和步行相比、吃肉和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 12. 下图是根据生态工程原理设计的“多功能生物氧化塘”工艺流程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工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设计能净化污水,原因是植物和藻类的协同作用 B、该设计运用了自生原理 C、如果污水中有机物较少,则应采用流程Ⅰ、Ⅱ D、该工艺不仅能净化污水,还可使污水资源化
  • 13. 某村庄以前是个农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改造成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农业生态村,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池塘内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虾和鱼,二者是竞争关系 B、该生态工程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C、该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D、树上养蚕,地面养鸡,实现了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
  • 14. 甲鱼养殖池的水体因为大量投放饵料而污染严重。为了改善甲鱼养殖池水质,有人设计了下图所示的甲鱼养殖池水的净化生态系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该生态系统主要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加速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蔬菜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蔬菜获得养殖池水中的物质和能量,既增加效益又降低环境污染
  • 1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遗传基因库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C、治理沙漠的目的是要消除沙漠,改善环境 D、退耕还林、还湖可防止由于过度开垦土地种植粮食所导致的水土流失

三、综合题

  • 16. 在我国农村70%的农户缺少燃料、饲料、肥料,由于上述“三料”都依赖作物的秸秆、骨骼、麦麸等农副产品和薪、柴等生物质(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的有机物),迫使农民不断地对林灌草地进行滥采滥伐,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2020年中国碳中和国际峰会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为农村沼气池结构简图,进料口添加的物质为人畜粪便、秸秆,出料口的沼渣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及食用菌的培养基,沼液通入养鱼池用于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鱼的饲料;沼气可以做燃料。沼气工程充分利用了原理,实现了能量的 , 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2)、保护林冠草地改善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生态环境改善后,吸引了很多鸟类和小动物迁入、定居,使林灌草地生机盎然,人类对林灌草地滥采滥伐到保护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在该地生物群落演替中的作用是
    (4)、如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⑧表示过程:甲表示;②表示。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形式进行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生产者 , 消费者通过食物网取食利用,分解者

    (5)、为尽早实现“碳中和”,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增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对CO2吸收,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可通过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17.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战略是实现社会生态转型的重要推手。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碳中和失衡不仅会导致温室效应,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 , 最主要的保护措施是
    (2)、碳循环发生在之间,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
    (3)、我国政府从1983年就开始在农村推广沼气工程。将牲畜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不仅可以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通过 , 进而被植物吸收。从能量角度分析沼气工程的意义是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多种多样的绿色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其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明显大于它的价值。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一般多选择本地物种的原因有 ,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涉及生态工程的原理。
  •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大有作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无废城市”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污水处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 , 防止 ,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居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部分淡水水系因蓝藻和绿藻等大量繁殖而出现让人讨厌的现象。这说明,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时,生态系统的降低,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
    (3)、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绝大多数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此外在水体中,还会种植一些莲、荷等浮水和挺水植物。一方面,莲、荷可以与蓝藻等 , 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另一方面莲、荷可以吸收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无机营养和污水中重金属离子。这种污水处理技术遵循了等生态工程原理。
  • 19. 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如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泊中引入一些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
    (1)、“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答出2点即可)。
    (2)、在修复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较慢的流入速率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该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后,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再被破坏,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3)、向湖泊中引入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主要遵循生态工程中原理。
    (4)、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
  • 20. 浙江安吉的余村坚定践行从“靠山吃矿”走向“养山富山”的生态文明之路,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生态典范。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余村三面青山环抱,竹海连绵,植被覆盖率非常高,具有极佳的山地小气候,对该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余村践行的生态文明之路实质上是群落的过程,通过治理,矿山变为青山,说明人类活动可以
    (3)、以毛竹为食的竹鼠遇到天敌无路可逃时,会前肢撑地,后腿蹬地,并露出锋利的门齿,发出警告声,借以躲避猎捕,由此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4)、实践证明,余村人“养山富山”之路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理由是
    (5)、为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可将秸秆加工成饲料喂养牲畜,搜集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渣作肥料,其意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