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0 课《老王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笨(zhì)    荒(pì)      想(chī)     惑(yòu) B、(dì)     腾(xuān)    清(chè)     愧(zhà) C、(yì)     葬(mái)     着(zuàn)    恐(huáng) D、偻(yǔ)     田(luó)     败(tā)      骷髅(kū lóu)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闲话    肿涨    不幸    失群落伍 B、荒辟    欺负    田螺    破破落落 C、塌败    嗓子    边缘    面色死灰 D、镶嵌    骷髅    奏合    维持生活
  • 3. 请选出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 

    A、身为篮球特长生的林洋,站在低年级同学的队伍中,如鹤立鸡群般引人注目。 B、众目睽睽之下,谁也没有想到电视剧《甄嬛传》居然就红了起来。 C、课堂上,他总是夸夸其谈,目空一切的样子很是让人厌烦。 D、回想百年来我们民族走过的历程,真是沧海桑田 , 变化巨大。
  • 4. 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语言描写) B、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心理描写) C、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肖像描写) 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动作描写)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B、当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拿钱。 C、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 6. 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    )
    A、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 7. 下列句子使用表达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B、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C、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D、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8.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作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①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

    ②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

    ③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④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与他对质。

    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③②⑤④①
  • 9. 整体感知

    读课文《老王》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为线索,兼用顺序和顺序来组织材料。课文写老王,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二曰“”。

  • 10.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②。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二、阅读理解

  • 11.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枢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亡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二”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梢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为什么要“强笑”?

    (3)、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从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4)、“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 12. 阅读

    亲情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0元!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x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的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家。我们的儿子28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发,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会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人照料。我们不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告诉您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谨此启事!

    寻儿人:仁老栓夫妻

    x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来?

        C.你只写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了!

    (1)、小说标题“亲情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2)、根据两则启事提供的信息,你觉得仁杰是个怎样的人?
    (3)、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分别用一个短语回答)

    A.仁杰、艾荷花: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B.仁老栓夫妻: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C.村里人:你只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4)、寻人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仁杰、艾荷花活得“潇洒”吗?为什么?
    (5)、小说用两则启事展开故事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寻狗?寻人?!老人能寻回自己的儿子吗?请展开想像给小说续一个合理的结局。

三、综合运用

  • 13.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追忆杨绛先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字)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姜潇施雨岑)

    记者25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悉,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逝世。

    (2)、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补写几句议论性的文字。

    人们熟知杨绛先生,直接来源于其在文学界的地位,作为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用几近百年的时间,演绎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涵养,用一部部作品、一篇篇文章,把国事、家事娓娓道来。

  • 14. 下面是一名同学摘抄的一段材料,请你按要求进行修改。

    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口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锺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A]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不被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以“避寿”。[B]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无声的写下自己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1)、A句有否定不当的语病,可将“”一词删去。
    (2)、B句语序不当,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