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9鱼我所欲也 精讲精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得   所  一

    一豆           不

  • 2.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得也     苟:          
    (2)、死亦我所    恶: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                 
    (4)、非独贤者有心也 是:                  
    (5)、尔而与之    蹴:                  
    (6)、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辩:                   
    (7)、万钟于我何焉    加:                
    (8)、是亦不可以乎    已: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

    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不为苟得也

  • 4. 下列对课文《鱼我所欲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使用了大量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就论证角度看,写饥民不接受无礼施舍的“一箪食,一豆羹”,是从反面举例;写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是从正面举例。 D、“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 5. 默写。
    (1)、生亦我所欲, , 故不为苟得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人皆有之,。 
    (4)、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文中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6)、本文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7)、文中“”表明了作者对不合礼义的优厚俸禄的否定态度。 
    (8)、文中表明有可以得生、避患的方法却不用的原因的句子是“”。 
  • 6.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7. 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有“”之尊称,他继承并发扬了(人名)的思想,与之并称为“”。“”“”是孟子思想的核心。 
    (2)、南宋时,朱熹将《孟子》和《》《》《》合称为“四书”。 

二、阅读

  • 8. 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节选自《墨子》)

    【丙】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①如:应当。②律:卫律,原是汉朝大臣,后投降匈奴。③旃:同“毡”,一种毛织品。④羝(dī):公羊。⑤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尔而与之    呼:

    为身死而不受    乡:

    子墨子自鲁齐    即:

    单于    白: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3)、【甲】文中孟子列举“行道之人”“乞人”的行为要论述的观点是;【乙】文中墨子通过的方法来向故人说明“为义”的重要性;【丙】文中苏武“”(用原文回答)的行为最能体现他的民族大义。 
    (4)、《论语·为政》中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联系上面三个文段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勇”的理解。

    材料一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材料二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

  • 9. 阅读

      【甲】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 , 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慎独:独居时能谨慎不苟。②方寸:心。③好(hào)善如好(hào)好(hǎo)色:像喜欢美丽的人或事物那样喜欢善良。④恶(wù)恶(è)如恶(wù)恶(è)臭:如同讨厌难闻的气味一样讨厌丑恶的事。⑤慊:满足,满意。⑥自反而缩:自我反省后能够理直气壮。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贤者能勿丧    耳:

    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恶如恶恶臭       恶:

    能切实行之       皆: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3)、【甲】文段中,作者告诫人们要守住“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的“本心”,是因为“”;【乙】文段中,作者强调“慎独”最难的是“”。(用原文词句填空)
    (4)、请结合【甲】文第二段内容,谈一谈为什么要做到【乙】文作者所说的“寡欲”。

三、语言表达

  • 10. 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那么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