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974年,美国福特政府实行了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其具体措施是∶减税以刺激经济上升;拨款举办公共服务事业,以增加临时工作岗位。这些措施的实施( )A、加剧了美国经济滞胀局面 B、顺应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要求 C、有利于国家经济良性发展 D、体现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2. 下图反映了1974年至1979年间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在此期间这些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成立二十国集团,用抱团姿态加以应对 B、减少政府福利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C、改浮动汇率为固定汇率,促进全球贸易 D、适当增强政府干预,以便稳定社会秩序3. 有学者指出,相对论使得人们不那么相信绝对性,不仅是不那么相信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而且还有真理和道德的绝对性,《时代》>周刊用“新相对主义铺平了道路”来概括这种影响。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理论是推动思想解放的强大力量 B、哲学思想与科学理论协同进步 C、科学技术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进步 D、理性主义破除了宗教伦理束缚4. 1933年罗斯福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1965年美国联邦服务于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开端计划”实施;1977年卡特推行工作福利计划;80年代里根强调州政府也要承担社会保障的责任。美国逐步建立社会安全网.这说明美国的社会保障( )A、由政府来主导多项实施 B、重视用资金救助扶困 C、过度强化带来财政困难 D、有计划的阶段性实施5. 二战结束以来,在汇率制度上,根据相关国际法律,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按比价盯住美元,汇率波动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上下限为1%;当汇率极不合理时,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调整汇率,幅度在10%以内行。这一规定( )A、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 C、构建了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 D、促进了浮动汇率制度的形成6. 图3是某调查机构对若干大型科技公司行业从业者的岗位分布所做的调查;图4是1990年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结构图。两图显示出( )A、社会阶层流动趋势不断增强 B、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 C、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变动 D、国家干预导致社会阶层多元化7. 2010年,多数发达国家公共社会保障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50%。2008年,法国一项取消民众生活优惠的政策,因遭到剧烈反对而被迫取消。由此可推知,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 )A、完善了西方民主制度 B、增强了国有化水平 C、增加了政府运作成本 D、造成阶级矛盾尖锐8. 二战后上台的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采用经济计划,干预价格和工资,积极推进国有化,全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1979年,撒切尔政府则大力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化,遏制了“英国病”,创造了“撒切尔奇迹”。1997年,布莱尔政府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新思想。这表明英国( )A、主张充分利用国家干预和国际协调 B、受到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 C、找到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弊端的途径 D、在寻求市场主导与国家干预的平衡9. “拿着战后世界经济秩序蓝图规划大笔的政坛学界‘诸公’……如果说单靠30年代经济低潮的惨痛记忆,还不足以磨砺他们要待改革资本主义的欲望,那么刚刚结束的一场政治生死斗,这场与大萧条之子纳粹德国的殊死战,其致命之处,却是再明显不过了。更何况眼前还面对着……苏联势力的西进浪潮。”作者旨在( )A、夸大战后苏联成功 B、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C、强调改革的必要性 D、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蓝图10. 20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政府成立工业重组集团,旨在为工业企业提供贷款以助力企业发展。但在经济环境不安全不稳定的情况下,政府宣布该集团停止运营。同时,全国价格与收入理事会以及收入政策都被英国政府弃之不用。这些调整,表明英国( )A、强化了对于经济的干预 B、采取了保守主义的政策 C、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 D、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之路11. 在20世纪90年代的瑞典等北欧国家,失业职工所领取的津贴可以达到失业前工资的80%~ 90%(可连续领取300天),此外,若是因疾病、伤残等失业,还有其他津贴可领。经济不景气时,这些国家常出现部分民众主动选择失业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北欧国家( )A、高福利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B、民众普遍缺乏劳动积极性 C、高新科技取代了人力劳动 D、经济危机加剧了失业问题12. 为了应对福利制度危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了福利多元主义,要求社会福利应由多方承担,公共部门、家庭、非营利组织、社区等共同参与进行福利提供,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提供者。西方国家福利多元化的原因是( )A、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起主导 B、试图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C、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D、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社会稳定13. 罗斯福提出了综合治理田纳西流域的方案,提议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并在国会获得通过。二战后,此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通过拓展电力、肥料业务取得收益,打破电力垄断取得巨大收益。田纳西管理局的成功( )A、解决了美国自由市场机制下的问题 B、使美国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证 C、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合理性 D、使美国国家经济体制发生异变14.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感到入不敷出,难以把“福利国家”维持下去。从二战后到20世纪 80年代中期,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增长了4倍,每年达400亿英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二战后初年仅占4.7%)。这说明英国的福利制度( )A、适应了时代发展趋势 B、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C、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D、缓和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15.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欧洲各国实施高福利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因贫富差距引发的社会问题 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减少政府公共开支,缓解财政危机 D、提高弱势群体生活水平16. 冷战时期某国国内出现经济困局,缺乏资金供应来推动社会正常运行,国内更出现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的“滞胀”问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该国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短期贷款 B、该现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C、该国政府可适当减少政府宏观干预 D、建立及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虽然历史上偶有像希腊城邦政治时政府向民众派发免费剧院入场券、中国封建社会时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类社会福利或社会救济行为,但这些救济都不能发展为长期的社会保障。这一状况在工业化后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改变。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社会保障法》等一系列法令,建立福利制度。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英国模式被西欧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福利项目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福利国家发展到顶峰。
——摘编自李懋君《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及其困境探析》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不再局限在国家范围内,也扩展到全球社会。物质需要的降低和社会风险的扩大,使得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财富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而转变为关注怎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的改革过于强调个人责任、削弱个人权利的考虑,20世纪90年代,“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应运而生。“第三条道路”理论由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并成为布莱尔政府的执政纲领。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理诺斯潘、瑞典的佩尔松和丹麦的拉斯姆森都成为“第三条道路”忠实的支持者,他们都倡导以“积极福利”概念为核心的福利社会,主张“无责任即无权利”。
——摘编自赵浩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推行的意义。18. 【劳动关系与时代发展】材料一:英国1799~1800年颁布的《劳工结社禁止法》和法国1791年的《夏勃里埃法》是禁止工人结社、罢工的代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工会代表劳工与雇主谈判的方式开始在部分国家部分企业出现,并逐渐成为影响劳资关系的足够强势的力量。187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部工会法。针对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颁布了《产业复兴法》,1935年通过的《国家劳动关系法》进一步确认了工会的权利。工会活动受到战争的影响进入低潮,工会、雇主和雇主协会反复不断地冲突、协调与和解,力量越发地步入均衡的格局。
——摘编自蒋文振《浅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二战后,劳资之间大规模的激烈对抗冲突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的、规范的、有组织的行为,如劳资协议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1999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了企业界的“全球契约”,全球契约的目的是通过集体行动的力量,推动企业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从而使企业界参与应对全球化的各项挑战。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契约。
——摘编自王晶《西方国家劳动关系调整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至二战前西方劳动关系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劳动关系发展的原因。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权运动初期,黑人以法律诉讼捍卫权利。1948年,法院裁定“应允许黑人进入各州立大学”;1950年,裁定“为黑人学生单独开办的黑人班不平等”;1954年裁定“教育上的种族隔离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1962年,沃尔瑟阿的黑人要求开办一所黑人选民登记学校,这遭到了当地选举机构与警局的恶意阻止,两位黑人青年的静坐抗议也遭到了警察的逮捕,这激起了麦肯布城举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群众集会。
——摘编自李楠《布朗案判决与美国黑人受教育权的演变》
材料二:
材料三: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了公民权利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任何形式的隔离与歧视。禁止私营雇主和任何雇佣单位、团体因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民族和性别的缘故歧视申请就业者。其中“性别”两字是众议院对民权法激烈辩论两周之后,民主党议员霍华德·史密斯提出一项修正案时加进去的。《民权法》通过后,约翰逊总统任命五人组成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来监督《民权法》的实施情况。1965年通过的选举法则规定:在任何联邦、州或地方选举中任何公民的选举权都不得由于未能符合州内的测试或其他要求而被否认。
——摘编自乔安妮·格兰特《美国黑人斗争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黑人民权运动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民权运动的影响。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1970 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 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同时,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
——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人数与规模有所萎缩。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滑落到社会底层的中产人士约有380万人。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14%。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1974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扩大到23. 5%。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使中产阶级的生活极不稳定。在美国,1981- 1984年,《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共裁掉了300 万份工作,1989年的48.5万失业者中,有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世纪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1970年的21%下降到10%。
——摘编自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出现困境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