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pàn)(yǐn) B、(shù)(biàn) C、寞(jì)飞(bèn) D、(shì)手(duò)
  • 2.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月夜》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 B、《风雨吟》一诗中,“大地风雨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 C、《断章》虽然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的关系。 D、《萧红墓畔口古》一诗中,首句中诗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B、“还愣着干吗?”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 C、武汉的黄鹤楼、十堰的武当山、恩施的神农架都是湖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中心广场前的旗杆上。 B、学校开展消防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学校领导表示要继续推广汉字听写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双减实施后,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综合性学习

  • 5. 宏远初中九年级(1)班打算举行“漫步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为了了解同学们对诗词的感兴趣程度,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下面是调查的数据,请你阅读这张表格,归纳出结论。

        类型

    年级

    不够感兴趣

    比较感兴趣

    很感兴趣

    七年级

    47.2%

    34.7%

    18.1%

    八年级

    42.8%

    37.5%

    19.7%

    九年级

    32.7%

    43%

    24.3%

    结论:

    (2)、在诗歌朗诵活动中,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100字左右)

三、诗歌鉴赏

  • 6. 课内阅读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才会有灵气、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共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中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但“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显出来。
    (2)、下面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贵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2)、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含意的理解。
    (3)、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 8. 下面是小语新读到的两首诗,阅读后和他一起完成各项任务。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望江南•超然台作

    (北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仿照例句,补写一句诗。

    假如你不够快乐,请打开尘封的门窗,走向生命的原野;

    假如你不够快乐,

    (2)、从这两首诗中,我们能读到面对生活烦恼时的相似心态。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心态的看法。
    (3)、下面是小语为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而对诗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进行的诵读设计。请帮她选择其一或再设计一种新的诵读方式,并简述理由。

    A“休”和“且”二字上都要稍加重读,“趁”需要声音拖延一些。

    B重音放在“思故国”和“试新茶”上,“年华”二字则应声音延长。

    C

  • 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

    (选自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乙】

    让我祖国的地和水,空气和果实甜美起来,我的苍天。

    让我祖国的家庭和市廛,森林和田野充盈起来,我的苍天;

    让我祖国的应许和希望,行为和言语真实起来,我的苍天。

    让我祖国儿女们的生活和心灵合一起来,我的苍天。

    (泰戈尔《让祖国的地和水甜美起来》)

    (1)、请从意象和表现手法分析【甲】诗片段是如何表现当时中国的情况的。
    (2)、【甲】【乙】两首诗都出现了“土地”意象。请概括这一意象在诗中的内涵。

四、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风景

    李小云

        ①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起伏的群峰。刚下了些小雪,灰秃秃的山顶上,多了些白色的点缀。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②妈妈的责骂声把小翠从沉醉中惊醒。仔细一听,是骂热力公司,这么冷的天,居然一大早就没了暖气。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画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这次比赛。画谁呢?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

        ③她继续构思她的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那是初中二年级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她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有好一阵子没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画给他。

        ④那两个人走近了,肩上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工具包。洗得有些发白的工作服上,有热力公司的徽标。小翠明白,暖气不暖,他们是来处理的。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猫着腰向井里看。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条皮裤子,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矮个子穿上了那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个子联络着。

        ⑤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了下去。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个子。矮个子一会儿探出头来取工具,一会儿又探出头来放工具。终于,矮个子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竟湿到膝盖以上。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

        ⑥矮个子脱下皮裤,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口袋,走出了小翠的视线,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地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

        ⑦“热力公司的人要挨家挨户冲洗供热管道。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妈妈骂骂咧咧进了屋。小翠没有回应妈妈,皮裤的湿冷和恶臭,又浮现在她脑海。

        ⑧“咚咚咚!”有人敲门。妈妈打开门,小翠侧头看见是高个子和矮个子。他们说明来意,妈妈让他们进了门。后面的场景是小翠看不到的,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

        ⑨再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在那个窗前:一高一矮,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小翠像寻宝人突然发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已,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她立即拿起画笔,在雪白的素描纸上最显眼的位置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至于远远的山峰和错落的楼房,在这幅画中已然就是那星星点点的装饰。画作完结的时候,小翠在右下方郑重地写上标题:温暖的使者。

        ⑩秋天,小翠作为获奖作者代表,由妈妈陪着出席“泉市好人”画展颁奖仪式。仪式结束后,她们随着人流进入碑林参观,小翠突然发现一幅刻在碑上的版画: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题目:坚强的翅膀。创作说明: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她,潜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她为社会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作者:佳佳。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有删改)

    (1)、文章题目是“风景”,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风景?
    (2)、第④段中说“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请根据文本,展开合理推测,写出他们“争执”的内容。
    (3)、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灿烂的阳光”,其作用是什么?
    (4)、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小翠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5)、对文中有关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右边是……”,表明小翠在专注地构思画作。 B、“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委婉地表现了被妈妈的责骂声惊醒后小翠的不满。 C、“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表现了妈妈对热力工人工作的不理解。 D、“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与下文的小翠“因车祸截肢”相呼应。
  • 1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成长

    ①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去小吃城。

    ②“你们来了。”摊主热情地跟孩子们打招呼。回过头,对地说:“辛苦!辛苦!”目光中满是理解和赞许。

    ③一股暖流,在她心里涌动。小吃摊上弥漫着氤氲的热气,空气里是食物诱人的香味。很快,孩子们都挑了自己爱吃的,付了钱,坐下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④多年前的情景又浮现在地脑海里。

    ⑤那一年,校长宣布了一个决定:“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走进社区!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

    ⑥“这怎么行?万一出了事怎么办?”老师们议论纷纷。普通学校的孩子,组织学生外出,老师尚且悬一颗心,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一大群脑痕、智障、自闭症的孩子。有些孩子患有痛病,路上发作怎么办?走失了又怎么办?可是,校长的眼神异常坚定。看来,她是经过剧烈的思想平争,才做的这个决定。

    ⑦第一次,她带着孩子们去小吃城。出发前的那个晚上,她紧张得睡不着觉。在家里,她还像个孩子,常常在父母面前撒娇呢。在学校里,她是老师,已经能够熟练地给脑瘫的孩子擦鼻涕、口水,给大小便失禁的孩子换洗内裤。或者,午睡时,搂着、哄着几个特别多动的孩子入睡。她喜欢这些简单、可爱的孩子。但是,带孩子们出去,路上行人异样的目光,让她难堪,她都不敢抬起头来。她和另一位老师,一前一后,紧紧护着学生,唯恐一个闪失,就有孩子离开她们的视线。她背着的一个宽大的包里,装着几位学生干净的衣裤。

    ⑧刚走近小吃摊,摊主们看着一大群面容特殊的孩子,顿时变了脸色。“傻子来了!走开!走开!”摊主粗声大气地对学生嚷着,唯恐他们带来什么晦气似的。而且,他们还特意看了她几眼。“老师是不是也有毛病?”他们悄悄嘀咕。那目光,就像犀利的刀子划过她的面庞,刺在地心坎上。在摊主的斥骂声中,一些孩子已经有所察觉,慢慢地围到她们身边,像受惊的小鸟:大部分孩子仍然在东张西望,甚至,小手蠢蠢欲动,想去拿摊上的肉串。对着香喷喷的小吃,孩子们都露出无比渴望的眼神。那是一种怎样让老师们揪心的眼神啊。

    ⑨结果,什么都没吃成,他们回来了。其他老师也回来了。说起来,都是一肚子委屈。去超市的,不仅挨了骂,还赔了钱。因为,有些孩子第一次到大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抓,还把糖果放进自己的嘴里。超市保安乡乡紧跟,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

    ⑩年轻的老师去找校长。说看说着,她哭了。校长也哭了。她乞求似的望看校长,希望不用带孩子去外面上课了。“那孩子们好吗?”校长问。

    ⑪年轻的老师沉默了。走出围墙,教学效果绝对比关在学校教学要好得多。孩子们快乐、兴奋,就像放飞的鸟儿一料。即使是小吃城那不愉快的一幕,也立则如轻烟般散了。他们看到了林立的店铺和繁华的街道。世界原来这么大,这么美丽,校长的欲弦之音就是:对孩子有利的,就得坚持。

    ⑫于是,他们坚持带孩子们出去。好几次,校长全程陪同。在公交车上,校长教孩子们给老人、孕妇让座。有一次,一位妇女把孩子们叫做“傻子”。“这位阿姨很尊重我们孩子的,是吧?”校长说。这位妇女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我们自己。”校长对她们说。孩子们学会过红绿灯了,学会自己乘坐公交车了,能够在花园里观赏美丽的花木、感知春天了。

    ⑬ “他们又来了。”小吃城的摊主渐渐换了称呼。虽然,态度不冷不热,但是,他们没有再叱骂孩子们,同时,把小吃卖给了他们。

    ⑭时光如流水,冲洗着一些坚硬的东西。“你们来了。”当一位摊主第一次招呼孩子们时, 年轻的老师眼角湿润了。

    ⑮那一年,全国特教专家来了。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去小吃城上观摩课。孩子们井然有序地点餐、付钱,坐下后安静就餐。一位轻度智障的女孩,还给专家介绍起本地小吃,乐得专家开怀大笑。

     ⑯“老师,你吃!”孩子的声音,把她从记忆中唤回。一位孩子手里拿着一串羊肉串,憨憨地看着她。这是一个患唐氏合症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他长得慢。他永远是那种憨憨的让人爱怜的表情。

    ⑰路边的一棵树上,传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叫。

    (选自《小小说选刊》,作者:赵淑萍,有删改)

    (1)、根据选文,仿照示例,梳理推主们对特教孩子的态度和称呼的变化。

    粗声大气地斥骂,叫他们“傻子”——

    (2)、下面语句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请简要赏析。

    ①那目光,就像犀利的刀子,划过她的面庞,刺在地心坎上。

    ②在摊主的斥骂声中,一些孩子已经有所察觉,慢慢地围到她们身边,像受惊的小鸟:大部分孩子仍然在东张西望,甚至,小手蠢蠢欲动,想去拿摊上的肉串。

    (3)、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成长”的含义。
    (4)、文中的校长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满树槐花飘香来

    王溱

    ①每年的五月都是鲜花繁盛的时节,各种花卉五颜六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②我最喜欢的还是槐花。槐花与我有缘,我是闻着它的清香长大的。当年我居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门口有一条很宽的马路。听大人说,马路边曾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白杨树和梧桐树,不知是管理不善还是其他原因,反正蔫不拉几的。上世纪50年代中期,城市里搞绿化建设,某一年,马路两侧种上了清一色的槐树,来年槐花盛开时,犹如一条鲜花怒放的走廊,又像是撑起两排翠绿、雪白相间的巨伞,十分壮观。那年我恰好出生。

    ③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邻居们就知道暖春离我们不远了,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盛开在即。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色花瓣,素雅,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④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傍晚,太阳还没完全落下山,下了班的,在家休息的,或是放了学的孩子便围聚在槐树下,大人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边喝着茶水吸着自卷烟,一边对盖满头顶的愧花品头论足,有喜欢尝鲜的,顺手摘几朵花含在嘴里。孩子耐不住寂寞,围着槐树跑来跑去,又是捉迷藏,又是“过家家”,欢笑声在整条马路上回荡。不过这温馨的时光很短暂。槐花花期不长,一般十天八日,最多不超过半月。欣赏过后,邻居们便拿着竹竿,端着小盆开始采摘,高处够不着,干脆打来梯子。褪去花朵的槐树像是卸去了沉重的负担,显得更加挺拔干练。它一定是在调整状态,积蓄力量,以便来年再现繁荣。

    ⑤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邻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讲究的再用热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猪肉、调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须放得多,五花肉最好,因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没香喷喷的滋味。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邻居们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难蒸出那种香味。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每当包子一出锅,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全院都闻得到。那肉香裹着槐花的味道,太诱惑人了,光闻味就流口水。好在他们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给邻居们尝鲜,一家一两个虽不多,但情谊在,邻居们还是很感激的。

    ⑥槐树对人类的贡献是很无私的,美丽芳香的花人既大饱眼福,也大快朵颐,并且生命力强,自然界里这样的物种并不是很多。在人们眼中,槐树还是祥瑞的象征“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专门在山洼处开辟了一个园子,一气栽种了上万棵槐树,名曰“槐花园”。这里每年都要举动槐花节。每逢花期,那一棵棵高大的槐。树上,挂着浓密的花朵,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犹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5月15日15版)

    (1)、文章第②-⑤段主要从哪些角度写槐花?请简要概括。

    “我”与槐花的渊源→

    (2)、文章第②段运用哪种记叙顺序?其目的是什么?
    (3)、揣摩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以下的句子。

    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

    (5)、结尾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