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3 课《马说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1-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马(xiàng)     死(pián)    尽粟一(dàn)     不饱(shí) B、土(zī)        郁郁(yù)      狗者(tú)        董邵南(shào) C、呼(wū)       马(jiù)      无马(xié)       荆(kē) D、(zhǐ)        槽(lì)      不外(xiàn)       韩(yù)
  • 2.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一石(粟:粮食)         美不外见(才:才能) B、执策而之(临:面对)             其真不马也(知:认识) C、然吾尝闻风俗化移易(与:和)     夫以之不遇时(子:你) D、吾因子有所矣(感:感触)         为我曰(谢:致意)
  • 3.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有/千里马 B、故虽/有/名马 C、策之不/以其道 D、食之/不能/尽其材
  • 4.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5. 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有千里之能”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其道 B、千里者 C、执策而临 D、只辱于奴隶人
  • 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是马也,有千里之能 B、之不以其道 C、然后有千里马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7.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中。) 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 8. 下列(关于《马说》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 9. 《马说》采用“”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伯乐”指;“千里马”指;“食马者”
  • 10. 《马说》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二、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祗于奴隶人之手

    求其能千里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执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 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③举谣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⑥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⑦哉!以会日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⑨,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②厉:磨练。③掾属:下属的官。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⑤猥:众多。⑥叨秽:贪污腐败。⑦简札:指奏章。⑧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⑩塞:消弭,平息。

    (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土砾凸者为丘 B、其境过清 C、令辱之,激怒其众 D、俯身倾耳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②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 13. 拓展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之不以其道 策:

    真无马邪    其:

    暗臣古之君人  闻:

    ④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以: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A、潭西南 B、中峨冠多髯者 C、鸣之不能通其意 D、时习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三、综合运用

  • 14. 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二者关系中,伯乐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而不是驽马,无论是否有伯乐,它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2)、你认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3)、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4)、请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

  • 15. 《马说》托物寓意,抨击了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